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2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4篇
  4篇
综合类   43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3篇
畜牧兽医   15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1.
张立民 《园艺学报》2022,(S1):109-110
‘海蓝宝石1号’是以M-008为母本,M-285为父本杂交选育成的中晚熟网纹甜瓜新品种。植株生长势中等,株形中等,易坐果。全生育期115~120 d,果实发育期50~55 d,圆果微高,网纹中粗、细密,灰绿皮,绿肉,肉厚4.5 cm左右,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6.0%~18.0%。单果质量1.8~2.2kg。耐贮运性好,后熟后风味最佳。耐低温、弱光,抗白粉病、角斑病和霜霉病,适合大棚栽培。  相似文献   
112.
为了对珠星三块鱼(Tribolodon hakonensis)的种质提纯,本研究采用表型、mtDNA条形码及种质特异性核DNA分子标记鉴定相结合的三重选择技术,挑选纯正的珠星三块鱼野生原种繁育子代F1,并对子代种质进行鉴定。两种分子标记检测结果显示,F1个体COI单倍型和种质特异性mitfa基因型与亲本均一致,表明提纯工作成功。池塘生长对比显示,提纯F1饲养至28月龄时,体重显著高于未提纯子代,表明提纯F1具有良好的生长性状。综上,本研究采用“表型+基因型”相结合的辅助选育技术,有助于加快珠星三块鱼的种质提纯进程,为绥芬河珠星三块鱼的增殖放流、种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种源保障。  相似文献   
113.
为探究瓦氏雅罗鱼(Leuciscus waleckii) slc26基因家族在Cl、HCO3等阴离子转运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基于瓦氏雅罗鱼基因组及转录组数据,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对slc26家族进行了基因鉴定、表达及进化分析。利用同源比对的方法,从瓦氏雅罗鱼基因组中共鉴定到10个slc26基因家族成员,分布在瓦氏雅罗鱼的6条染色体上,分别命名为slc26a1、slc26a2、slc26a3.1、slc26a3.2、slc26a4、slc26a5、slc26a6、slc26a6l、slc26a10和slc26a611。系统发育和模体分析显示,slc26a3.1、slc26a3.2和slc26a4同源性较高,slc26a5、slc26a6和slc26a6l同源性较高,slc26a1、slc26a2和slc26a10同源性较高,而slc26a11与其他9个基因的同源性相对较低,单独聚类;RNA-seq和实时荧光定量分析显示,50 mmol/L Na HCO3碱度胁迫下瓦氏雅罗鱼slc26家族不同成员呈现出...  相似文献   
114.
张立民  解海岩 《北方园艺》2022,(11):158-160+2
“雪酥3号”是以‘M399-01’为母本,‘M9108’为父本杂交选育的中早熟厚皮甜瓜新品种。植株生长势中等,根系发达,全生育期108~112 d,果实发育期38~42 d。果实椭圆形,白皮,果面光滑或有稀疏裂纹;单果质量1.5~2.0 kg;白肉,果肉厚度4.2 cm,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6.0%~19.0%,酥脆细爽。适宜华北地区春季设施种植,西北地区露地栽培亦可。  相似文献   
115.
绥芬河三块鱼属洄游群体中“银滩头”的分类地位一直存在争议。利用DNA条形码COⅠ和基因标记(fstmitfa)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采自我国绥芬河的珠星三块鱼(Tribolodon hakonensis,40尾)、三块鱼(T.brandtii,38尾)和“银滩头”(34尾)及采自日本宇曾利山湖的珠星三块鱼(3尾),共计115尾个体进行了种质鉴定。线粒体COⅠ基因扩增结果显示,共获得单倍型11种,其中,珠星三块鱼独享5种,三块鱼独享5种,珠星三块鱼日本群体独享1种(Hap6),“银滩头”群体与珠星三块鱼共享1种,与三块鱼共享3种,聚类分析不支持“银滩头”群体为一个独立种。基因标记扩增结果显示,“银滩头”群体中兼具珠星三块鱼和三块鱼两种基因型。结合以上两种分析结果发现“银滩头”中存在珠星三块鱼与三块鱼的杂交个体。明确了“银滩头”群体的分类地位,即“银滩头”是由珠星三块鱼、三块鱼及二者的杂交个体组成的一个混合群体。研究结果为三块鱼属鱼类的分类、种质资源保护和野外增殖放流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6.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