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6篇
农学   18篇
基础科学   7篇
  26篇
综合类   69篇
农作物   20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40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01.
为分析不同土壤类型的性质、界定易风蚀性土壤类型并探索其特征,选取豫东北黄泛区为研究区域,采用野外取样、室内试验分析结合的方法测定土壤颗粒粒径、可蚀性因子K值等指标,界定区域易风蚀性土壤类型,并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从土类看,豫东北黄泛区4种土类,以潮土为主,占区域面积的65.57%;从亚类看,共11种土壤亚类,以小两合土、沙土为主,占区域面积的59.76%。(2)土壤颗粒粒径组成上,沙土、草甸风沙土、盐化潮土、淤土等类型以砂粒为主;其余类型以粉粒为主。沙土、草甸风沙土、灌淤潮土、盐化潮土等类型易蚀颗粒含量较高,处于28.30%~31.36%范围内。草甸碱土、两合土、小两合土的土壤可蚀性因子K值相对较高,范围为0.038~0.041。(3)综合考虑易蚀颗粒含量≥25%和可蚀性属中等及以上2个指标,将沙土、草甸风沙土、灌淤潮土、盐化潮土、脱潮土界定为区域易风蚀性土壤。易风蚀性土壤面积占研究区的41.79%,主要分布在中牟县、祥符区、尉氏县等区域。研究结果可为黄泛区后续土壤研究及风蚀防治提供参考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2.
通过对地处黑土核心区的北大荒农垦集团尖山农场有限公司各管理区基本地块土壤养分年度状况分析,获得了该地区土壤在长期人为耕作条件下的近五年养分变化规律,为今后该地区黑土地保护措施的制定和科学施肥耕作方式的改进提供理论支持。试验采用连续跟踪调查的方式,对尖山农场443个地块进行连续5年(2015-2019)的土壤养分(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pH值)数据跟踪测定和土壤综合肥力指数的计算,并对各管理区土壤养分变化规律进行分别论述。结果表明,尖山农场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趋势为上升,碱解氮含量变化趋势为下降,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变化趋势为波动性,且在波动中上升,p H值和土壤综合肥力指数随年份的增加呈“V”字形变化,并在波动中上升。整体看,近年来尖山农场土壤养分条件处于回升阶段,据分析土壤养分提升过程中秸秆还田、科学施肥、大型农机和免耕农机的使用起到正向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3.
土地利用是区域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重要的基础数据,是进行土壤侵蚀模数计算、水土保持功能评价和深度分析的前提,以矢量格式为主。为进一步分析土地利用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其他水土流失影响因子的关系,需将矢量格式转换成栅格格式。以黄泛平原风沙区河南省兰考县为例,基于ArcGIS 10.2平台,分析2种转换原则、5种栅格尺度下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转换特征及差异,探索县域土地利用栅格化最优原则和尺度。结果表明:综合考虑土地利用类型等因素,黄泛平原风沙区县域尺度土地利用矢量数据栅格化时,宜选择RCC原则、10 m尺度。  相似文献   
204.
【目的】分析Ty3-gypsy类反转录转座子反转录酶基因(RT)序列特征、多样性、系统进化关系及转录活性,为深入研究果蔗Ty3-gypsy类反转录转座子全长序列、转录转座活性及生物学功能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果蔗品种拔地拉为试材,根据Ty3-gypsy类反转录转座子RT基因保守区设计简并引物对,利用其进行PCR扩增,将目的条带回收纯化后连接至pMD18-T载体,并转化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挑取阳性克隆进行测序。依据测序结果对RT基因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从果蔗拔地拉中扩增获得51条序列(SoRT4-1~SoRT4-51),去除重复序列和非RT基因序列后共获得44条RT基因序列,长度为423~433 bp,AT含量为56.84%~64.97%,AT:GC比值为1.32~1.85,核苷酸序列间相似性为44.4%~99.3%,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间相似性为10.8%~100.0%,说明氨基酸序列比核苷酸序列表现出更高异质性。44条RT基因序列被划分为4个家族,其中Ⅰ和Ⅲ为主要家族。44条RT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中有20条发生了无义突变,说明其突变率较高。44条RT基因编码蛋白序列存在5种保守基序,其中,有29条序列同时包含Motif 1~Motif 4,其余15条序列的保守基序变异较大,说明保守基序存在一定异质性。4个家族代表性序列编码蛋白的三级结构在氢键和转角的数量方面差异较大;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44条RT基因序列被分为七大类,Ⅰ类和Ⅱ类中的果蔗RT基因序列分别占序列总数的40.91%和27.27%,Ⅱ类和Ⅵ类中的部分果蔗RT基因序列与拟南芥的BAB40828.1、粳稻的BAB40824.1、菠菜的BAB40833.1和大豆的BAB40834.1亲缘关系较近,推测这些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发生了Ty3-gypsy类反转录转座子的横向传递。初步发现1条Ty3-gypsy类反转录转座子(SoRT4-40)具有转录活性。【结论】获得44条果蔗Ty3-gypsy类反转录转座子RT基因序列,其中仅有1条序列具有转录活性,这些RT基因序列可用于开发基于Ty3-gypsy类反转录转座子的甘蔗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