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7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97篇
林业   126篇
农学   94篇
基础科学   115篇
  65篇
综合类   717篇
农作物   72篇
水产渔业   20篇
畜牧兽医   352篇
园艺   137篇
植物保护   76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99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113篇
  2013年   101篇
  2012年   121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81.
【背景】新烟碱类杀虫剂的作用靶标是昆虫神经系统中的乙酰胆碱受体,由于其良好的内吸性及对人畜低毒性,使其在农业生产上获得了广泛应用,然而这也使得其在植物体内仍然具有较低的残留,而这种亚致死剂量残留仍可对访花昆虫如蜜蜂的行为和神经系统造成不利影响。【目的】明确亚致死剂量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对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简称中蜂)神经生理和代谢系统的影响。【方法】首先以两个亚致死浓度梯度剂量5和10 μg·L-1吡虫啉处理工蜂10 d(3个生物学重复),提取总RNA后,以RNA-seq方法对所得文库进行高通量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序列进行从头组装、注释,并对亚致死剂量吡虫啉处理后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聚类和富集等分析,最后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技术对部分与中蜂神经和代谢系统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验证。【结果】从两个吡虫啉浓度梯度和对照组数据中共获得9个测序文库,测序有效数据比例超过94.45%,从获得的37 364个unigenes中鉴定出571个差异表达基因。经GO和KEGG富集分析发现这些差异表达基因主要与蛋白质翻译、氧化还原、氧化磷酸化和核糖体等多个通路有关,表明亚致死剂量的吡虫啉对中蜂多个生理过程和代谢通路造成影响。挑选了与昆虫神经信号传递和代谢功能有关的上调或下调差异表达基因,如神经肽F、神经肽SIFamide受体、3-磷酸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激酶(PRKA)锚蛋白1、碳酸酐酶、超氧化物歧化酶、NADH脱氢酶亚基、表皮蛋白和气味结合蛋白17共9个差异表达基因进行了qPCR验证,其表达规律与转录组结果完全一致。【结论】亚致死剂量的吡虫啉能对中蜂神经信号转导、细胞呼吸、免疫反应、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和嗅觉感受等多方面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82.
莫西菌素是一种半合成的单一成分的大环内酯类抗寄生虫药,其药代动力学特征与药效密切相关.通常莫西菌素药代动力学会因制剂、动物品种、机体状态以及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而发生改变.综述了莫西菌素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为莫西菌素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3.
[目的]采用二极管阵列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饲料中莫昔克丁的检测方法.[方法]样品经乙腈溶液提取后,通过HLB 6cc SPE固相萃取小柱净化,C18色谱柱分离;以醋酸-醋酸铵缓冲液(pH 4.8)(取醋酸铵7.7 g,加水400 mL溶解后,用冰醋酸调节pH至4.8)-乙腈(400:60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42 nm;柱温50℃;流速为2.5 mL/min.[结果]莫昔克丁在5~100μg/mL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0).检出限为0.5 mg/kg,定量限为1.0 mg/kg.样品在定量限1倍、2倍、10倍3个加标水平下的平均回收率为95.0%~105.2%,批内、批间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日间和日内变异系数均低于15%.[结论]该试验建立的HPLC法简便、灵敏、准确,可用于饲料中莫昔克丁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84.
[]现代药物在养殖业上的应用,是实现养殖业发展的保障,规模化集约化程度高的养殖业发展,更需要像阿莫西林这样的即安全又有效的抗生素的护航。通过对阿莫西林可溶性粉的安全性、有效性的分析,以期为阿莫西林可溶性粉生产、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5.
近年来,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成为甘肃省旱作区农业增产的主要科技支撑,甘肃省各级农业科技工作者利用该技术因地制宜,结合工作实际,通过试验对比,总结出适合当地种植的品种。作者利用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在白银市平川区通过相关品种的对比试验,总结出适合当地旱作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的主栽种植品种,为确保当地粮食增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6.
近年来,随着菊粉的大量上市,菊苣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通过考察,白银市平川区种田乡地处干旱半干旱山区,土壤非常适宜菊苣的种植,并且产量较高,含粉量比水地高3倍以上。综合该乡各方面的因素,为种植菊苣提供了充分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87.
正润滑系的作用就是将发动机润滑油不断地供给各运动机件的摩擦表面。润滑油可使运动机件之间形成油膜接触,减小摩擦阻力和动力损失,并减小机件磨损,起到润滑作用。润滑油在循环流动中,将摩擦脱落的金属细屑带走,不留在零件之间形成磨料,起到清洁作用。润滑油在气缸与活塞环间构成的油膜,起到一定的密封作用,减少漏气。润滑油在流动中将摩擦产生的热量带  相似文献   
88.
大豆叶面喷施硒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研究叶面喷施硒肥时期、硒肥用量、喷施次数和间隔时间对大豆籽粒含硒量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各因子对大豆籽粒含硒量都有显著影响,喷施时期延迟,硒含量下降;喷施次数增加,硒含量上升;随硒肥用量和间隔时间增加,硒含量均先增加后减少。要获得200~300 ug/kg的大豆硒含量,应在初花后4~8 d喷施硒肥,喷施2~3次,每次间隔6~7 d,共施硒肥2 300~3 100m L/hm2。  相似文献   
89.
2011~2013年,经过三年的摸索与实践,茶陵县界首、枣市等乡镇的肉牛规模养殖取得非常好的经济效益。经过调查发现,该县新型肉牛养殖模式以当地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为载体,通过统一调购牛种、统一采购饲料兽药、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销售肉牛等方式,带动周边农户加入养殖行列,其养殖效益远超过传统肉牛养殖和生猪养殖。  相似文献   
90.
试验通过添加不同种类的青贮剂研究其对晴隆白刺花青贮品质和营养价值的影响.试验设直接青贮、添加乳酸菌(1%FM)、纤维素酶(0.1%FM)、乳酸菌+纤维素酶(1% FM +0.1% FM)、甲酸(6 mL/kg FM)、蔗糖(3%FM)及乳酸菌(1%FM)+纤维素酶(0.1%FM)+乳酸菌(1%FM)+纤维素酶(0.1%FM)+甲酸(6 mL/kg FM)+蔗糖(3% FM)7个处理.试验结果表明:青贮过程中pH值总体呈下降趋势,添加剂处理显著低于直接青贮,其中蔗糖的效果最为明显(pH值3.97),乳酸菌+纤维素酶+甲酸+蔗糖处理也低(pH值4.04),品质较好;直接青贮的pH值相对较高(4.73);青贮后晴隆白刺花的粗蛋白(CP)略有下降,乳酸菌+纤维素酶+甲酸+蔗糖降幅最大,达11.18%,但CP含量仍较高,为15.41%,其他各处理CP均有所上升;单独青贮,晴隆白刺花的酸性洗涤纤维(ADF)虽略有增加,但粗纤维(CF)和中性洗涤纤维(NDF)均下降,且NDF降幅较大,达20.15%,而粗脂肪(EE)、无氮浸出物(NFE)含量相对增加,改善了晴隆白刺花的营养;各处理单宁含量均有所下降,其中甲酸处理的降幅最大,达47.83%,乳酸菌+纤维素酶处理降幅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