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9篇
林业   42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15篇
  27篇
综合类   112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21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251.
按照双亲性状互补共增的原则,2012 年用矮秆抗倒、综合抗性好、成熟落黄好的多穗型材料郑麦768 作母本,以粒大、耐高温的大穗型材料新麦7071 为父本,采用单穗- 穗行- 穗系循环法,选育出隆跃99。该品种具有穗大粒多、千粒重高、综合抗性优、高产稳产等优点,2023 年通过安徽省审定,适宜沿淮淮北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252.
为研究60 Co-γ辐照处理红景天的抗疲劳作用,以30只体重为20~30 g的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蒸馏水灌胃)、刺五加阳性对照组(300 mg/kg·bw)、辐照红景天提取物低(100 mg/kg·bw)、中(200 mg/kg·bw)、高(400 mg/kg·bw)剂量组、未辐照红景天提取物高(40...  相似文献   
253.
干旱胁迫对红叶石楠等3个观赏品种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以红叶石楠“红罗宾”、红叶石楠“鲁班”与紫叶石楠3个品种的盆栽苗为试材,采用人工控水的方法,研究了上述3个观赏品种在干旱胁迫下的形态与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含水量的降低,3个品种的外部形态均发生变化,叶片相对电导率和脯氨酸含量增加,叶片相对含水量降低,且各指标变化幅度因树种的不同而不同。综合这些指标并进行分析,得出3个品种的耐旱能力依次为:紫叶石楠,红叶石楠“鲁班”,红叶石楠“红罗宾”。  相似文献   
254.
不同灌溉和施肥模式对稻田磷形态转化和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阐明不同灌溉和施肥模式对水稻磷吸收和利用效率、稻田土壤磷形态转化特征的影响及其对土壤磷素有效性的贡献,该研究以杂交籼稻中浙优1号为供试材料,设常规淹灌(Conventional Flooding,CF)、干湿交替(Alternate Wet and Dry irrigation,AWD)2种灌溉模式,以及不施肥(CK)、常规尿素(Ureal,100%PU)、常规尿素减氮20%(80% of Urea,80%PU)、缓控释复合肥减氮20%+生物炭(80% of Control-Released Fertilizer+Biochar,80%CRF+BC)和稳定性复合肥减氮20%+生物碳(80% of Stable Fertilizer+Biochar,80%SF+BC)5种施肥模式,对比分析了不同灌溉和施肥模式下水稻产量、磷吸收效率、稻田土壤磷有效性及土壤磷形态变化特征。1)与CF相比,AWD灌溉模式下80%CRF+BC和80%SF+BC处理水稻产量显著高于100%PU和80%PU处理(P<0.05);2)AWD灌溉显著增加了成熟期80%SF+BC处理水稻穗部磷累积量,且80%CRF+BC与80%SF+BC处理水稻各器官磷累积量、磷吸收效率与磷肥偏生产力均显著高于80%PU处理;3)AWD灌溉显著提高80%CRF+BC和80%SF+BC处理土壤有效磷、无机磷、有机磷含量与磷活化系数,以及土壤各形态无机磷和0~15 cm 土壤中活性有机磷(Moderately Labile Organic Phosphorus,MLOP)、活性有机磷(Labile Organic Phosphorus,LOP)含量,且其含量均显著高于两组尿素处理;4)相关分析表明,土壤中稳态有机磷(Moderately Resistant Organic Phosphorus,MROP)、LOP、MLOP和Al-P是土壤有效磷的主要决策因子,O-P(闭蓄态磷)和Ca-P是有效磷的主要限制因子。通过适宜的水肥管理提高MROP、LOP、MLOP含量可能是提高土壤有效磷的潜在有效途径。AWD灌溉模式下,生物炭配施稳定性复合肥/缓控释肥能通过调控土壤磷形态转化和磷素活化提高稻田磷有效性,进而提高水稻磷吸收累积和磷素利用效率。研究结果可为通过不同水肥管理模式提高水稻磷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55.
生物炭基肥料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农业投入品,然而生物炭基肥料还田施用的机械化程度尚属较低水平。为促进生物炭基肥料机械化还田的理论和实践发展,寻求最优生物炭基肥离散元模型接触参数组合,指导生物炭及炭基肥料还田机械的设计和试制,提出了一种真实试验与仿真试验结合的方法,对生物炭基肥颗粒数学模型开展研究,验证数值方法的适用性和准确性。以生物炭颗粒堆积角的实际测量值为目标值,通过物料特性研究了创建法向力、切向力和附着力接触模型,利用离散元仿真软件ESSS Rocky DEM对生物炭基肥颗粒离散元参数进行标定,设计Placket-Burman试验获取对堆积角有显著影响的参数,通过最陡爬坡试验得到显著因素参数区间,最后通过Box-Behnken试验优化参数组合。结果表明:生物炭基肥料颗粒粒径占比2mm为35%,3 mm颗粒占比为42%,4 mm颗粒占比为23%,颗粒平均含水率为5%,测得炭颗粒堆积角实际值为23.65°;对炭基肥颗粒接触参数有显著影响的因素为炭—炭滚动摩擦系数、炭颗粒表面能JKR以及炭—钢滚动摩擦系数,最优化参数组合为炭—炭滚动摩擦系数0.36、炭颗粒表面能0.30、炭-钢滚动摩擦系数...  相似文献   
256.
通过大田试验比较了常规种稻(CK)、稻蛙共作低密度养蛙(DWL)和稻蛙共作高密度养蛙(DWH)3种模式对稻田土壤理化特性、养分含量变化动态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稻蛙共作提高了土壤pH值、电导率、全磷和速效磷含量,但降低了土壤全氮、碱解氮、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同一生育时期,DWH处理土壤养分含量高于DWL处理;与CK相比,DWL处理显著降低水稻产量12.0%,DWH处理降低水稻产量3.1%,差异不显著。稻蛙共作导致水稻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显著降低了水稻有效穗数。可见,在稻作系统下养殖适宜数量的黑斑蛙会导致水稻产量小幅下降,但稻谷安全性和黑斑蛙产出提高,不仅有助于增加单位面积稻田的经济效益,而且因为生产过程中不施化肥和农药,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实现较好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57.
2021年四川省淡水养殖产值327.81亿元,淡水养殖产量166.49×104t,居全国第7位,其中鲇鱼、鮰鱼、长吻鮠产量居全国第1位,鲑鱼产量居全国第3位,黄颡鱼、泥鳅和黄鳝均居全国第5位,特色淡水鱼养殖在四川省水产养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2022年7月以来,四川省多地出现40℃以上高温天气,连发高温预警信息,多次刷新历史最高气温记录,占据全国高温榜前列,使水产养殖业面临严竣的考验。为降低持续高温带来的安全生产隐患,特针对特色淡水鱼养殖,从水环境调控、饵料投喂、养殖密度控制、日常管理和疾病防治等方面提出了应对措施,以供养殖生产者参考。  相似文献   
258.
长湖是调控长江中游地区生态平衡的重要湿地生态系统,为了解长湖蓝藻季节动态并进一步探究蓝藻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根据其湖形特征设置5个采样点,于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对长湖进行了逐月采样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调查期间共检出蓝藻18种(属),主要优势种为棒胶藻属(Rhabdogloea sp.)、惠氏微囊藻(Microcystis wesenbergii)和伪鱼腥藻属(Pseudanabaena sp.)。二维非度量多维尺度(NMDS)分析显示,长湖蓝藻生物量季节变化明显,5、6、8月的蓝藻生物量较高,为6.88~15.50 mg/L,占浮游植物总生物量的24.0%~43.8%;冬季和初春较低,为0.13~0.29 mg/L,占浮游植物总生物量的0.5%~2.8%。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气温、气压、总磷、降雨量和溶解氧是影响蓝藻的重要因素,共解释了蓝藻生物量变化的70.0%。结构方程模型展示了环境因子与蓝藻生物量的关系,气温和溶解氧的上升可促进蓝藻的生长,而气压、总磷和降雨量正好相反,环境因子可直接或间接地通过改变湖泊的湖沼学特征影响蓝藻生物量。本研究可为长湖蓝藻水华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59.
为探索经济高效且应用推广性强的尾矿改良和植被恢复措施,筛选了来自尾矿原生植被的根际促生菌,并将其组配形成混合促生菌液。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混合促生菌液(B)、生物炭(C)和粪肥(F)及不同组合(BC、BF、CF、BⅠCF、BⅡCF,其中BⅠCF是三者复合处理;BⅡCF是在BⅠCF基础上增加1倍的混合促生菌液)对千叶蓍种子萌发和植株生长,根际微生物群落组成,矿砂养分、酶活性以及盆栽系统中的氮素转移和可利用磷、钾总量的影响。筛选得到4株具有固氮、溶磷、解钾、合成吲哚乙酸或分泌1-氨基环丙烷羧酸脱氨酶的根际促生菌,分别为KSB1、KSB2、KSB7和KSB21。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与CK(空白对照)相比,接种混合促生菌能够强化矿砂磷酸酶活性,并提高假单胞菌属和根瘤菌属在根际环境中的丰度;添加生物炭对矿砂养分和千叶蓍生长的影响有限;施用粪肥可促进千叶蓍生长,强化矿砂酶活性,显著提高蓝细菌属丰度(P<0.01)、盆栽系统氮素总量及可利用磷、钾总量。与单独施用粪肥(F)相比,接种混合促生菌+粪肥(BF)与添加生物炭+粪肥(CF)均能进一步提高部分千叶蓍生长指标和矿砂酶活性。此外,BF处理盆栽系统氮素总量增加了11.18%,可利用磷、钾总量分别增加了22.54%和22.00%;而CF仅有可利用钾总量增加了8.32%。BⅠCF和BⅡCF处理下各指标均高于其他处理,BⅡCF矿砂碱解氮、磷酸酶活性以及千叶蓍植株生物量等指标较BⅠCF有显著提高(P<0.05),且盆栽系统氮素总量增加了9.54%,千叶蓍植株钾总量增加了19.12%,蓝细菌属和假单胞菌属的相对丰度提高了51.96%和13.62%试验条件下,直接接种促生菌或添加生物炭对尾矿基质改良和植被恢复效果不显著;施用粪肥对改善矿砂养分供给和促进绿垦作物千叶蓍的生长有关键作用;促生菌液和生物炭的功能发挥与粪肥的施用与否存在直接关系;BⅡCF处理是一种有效的矿砂改良措施,其中的多功能混合促生菌发挥了固氮、溶磷和解钾作用,并增强了千叶蓍对钾元素的吸收利用能力。  相似文献   
260.
为促进果树砧木对养分的吸收,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喷施不同浓度的胺鲜酯(DA-6)溶液对毛桃幼苗养分吸收的影响,以期筛选出最适宜毛桃幼苗养分吸收的DA-6浓度。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DA-6均显著提高了毛桃幼苗根系、茎杆、叶片以及地上部分的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其中浓度为30 mg·L-1的DA-6处理最大。与对照相比,浓度为30 mg·L-1的DA-6处理的毛桃幼苗根系、茎杆、叶片和地上部分全氮含量分别增加了77.36%、220.52%、48.14%和77.49%,全磷含量分别增加了19.94%、49.84%、18.40%和23.85%,全钾含量分别增加了20.85%、15.99%、41.77%和34.18%。因此,DA-6可促进毛桃幼苗对养分的吸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