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16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4篇
  4篇
综合类   39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30篇
畜牧兽医   17篇
园艺   16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为探讨常州三山港沉积物污染的生物效应,加强沉积物的生态管理,对7个监测断面沉积物进行采样调查。综合大型底栖动物生物群落监测、沉积物生物急性毒性试验及重金属污染分析3种方法反映沉积物污染生物效应状况,通过TIE方法对沉积物的致毒因子进行初步识别。结果显示,各监测断面的大型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B-IBI为0~0.38,评价等级为差至一般;毒性实验表明,沉积物孔隙水费氏弧菌(Vibrio fischeri)相对发光强度为47.9%~82.8%,全泥相钩虾(Gammarus sp.)及梨形环棱螺(Bellamya purificata)10 d存活率分别为36.7%~93.3%和33.3%~76.7%,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急性毒性,群落监测和实验室分析均说明该河流沉积物在群落及种群水平上存在明显的污染生物效应。孔隙水中加入Na-EDTA后发光细菌急性毒性变化显著,1个断面毒性消除,2个断面接近无毒水平,2个断面毒性改善明显。该河流沉积物锌(Zn)、铜(Cu)、铬(Cr)含量均超过江苏省土壤背景值,除石埝桥断面外,平均地累积指数(I_(geo))均在1.08~2.75,重金属污染水平总体达中-强程度。4个监测断面沉积物Zn含量超过了《GB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三级标准;I_(geo)、发光细菌相对发光强度、B-IBI三者结果存在显著-极显著相关性,具有关联响应关系。研究表明,以Zn为首要污染的重金属是常州三山港沉积物污染生物效应的主要致毒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42.
四倍体大头矮小白菜,系从扬州优良地方品种扬州大头矮小白菜优系用秋水仙素诱变,经4年选育而成的四倍  相似文献   
43.
肉鸭鸭疫里默氏杆菌感染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4月,我市某肉鸭饲养场8日龄、20日龄樱桃谷肉鸭各3000羽同时发病,病鸭呈鼻分泌物增多、腹泻、头颈歪斜、角弓反张、腿翅无力或麻痹等症状,随后发生大批死亡,至第4天死亡率分别达65%、45%。笔者前往诊治,通过分离菌培养特性及形态观察、生化试验和人工感染试验,确诊是鸭疫里默氏杆菌病,采取相应防治措施,疫情得到及时控制。  相似文献   
44.
为筛选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新型生物产品及其减药增效配方, 于2016年分别在湖北襄阳和荆州开展田间试验?评价了植物免疫蛋白质生物农药6%寡糖·链蛋白可湿性粉剂?诱抗剂0.5%大黄素甲醚水剂和生物刺激素爱诺森可溶液剂对赤霉病的防治效果, 筛选了上述3种生物产品与常规化学农药430 g/L戊唑醇悬浮剂?25%咪鲜胺乳油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减药增效组合配方?结果表明:6%寡糖·链蛋白可湿性粉剂和0.5%大黄素甲醚水剂处理的防效分别在20.18%~24.37%和18.32%~22.98%之间, 爱诺森处理对小麦赤霉病无防治效果?430 g/L戊唑醇悬浮剂?25%咪鲜胺乳油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等3种杀菌剂减量20%分别与寡糖·链蛋白?大黄素甲醚和爱诺森复配田间防效表明,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减量20%与寡糖·链蛋白?大黄素甲醚和爱诺森3种生物产品复配处理的病情指数在3.34~7.81, 防治效果在63.99%~77.56%, 其增效范围在3.22%~47.59%, 与430 g/L戊唑醇悬浮剂未减药用量的防效相当( P >0.05)?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减量20%与寡糖·链蛋白?大黄素甲醚和爱诺森3种生物产品复配处理的产量显著高于未减药的多菌灵处理产量( P <0.05), 增产幅度在3.74%~9.28%之间?30 g/L戊唑醇悬浮剂和25%咪鲜胺乳油减量20%与寡糖·链蛋白?大黄素甲醚和爱诺森3种生物产品复配处理的防效和增产效果趋势不显著?  相似文献   
45.
常州市城市内河常见鱼类资源及保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更好的评价常州城市内河治理后的生态环境。于2012年8—12月连续3次对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运北水系的三井河、柴支浜河、北塘河、通济河、澡港河进行了常见鱼类群落调查。调查共捕获鱼类331尾、3523.55 g,隶属3目3科11属12种。鲤形目中的鲫(餐)、贝氏(餐)为优势种(IRI≥1000),似鳊、麦穗、乌鳢等为常见种(IRI≥100),合鳃目中黄鳝等为稀有种(IRI≤100)。Margalef丰富度指数以4#易买得最高,达到1.924,而1#塘北桥,7#勤丰桥为较高,以11#通济河西为最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以7#勤丰桥最高,达到1.431,而10#三井河桥,1#塘北桥为较高,以13#通济河东为最低;Pielou's Evenness Index均匀度指数以3#三井桥最高,达到0.978,而10#三井河桥,1#塘北桥为较高,以13#通济河东为最低;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与高锰酸盐指数、BOD5、石油类、总氮、氨氮等环境因子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多样性指数和发光细菌急性毒性及丰富度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鱼类种类调查结果可为常州市运河鱼类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参考,同时也为生态环境的修复进展提供有力证明。  相似文献   
46.
为探究常州段底栖动物的多样性状况和变化趋势,进一步开展河道生态监测与水质评价,通过连续多年对京杭运河常州老运河段底栖动物的调查,分析其群落结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BI指数对河段的底栖动物多样性进行评价,并利用污染生物效应指数(BPI)对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常州段上游的底栖动物种类最多、种群丰富度最高、群落完整性最好、多样性状况最好、生态污染效应最小,中游次之,下游最差,底栖动物多样性正逐年得到恢复;2009-2013年,常州段的污染生物效应指数逐年上升,污染效应逐年下降,污染程度逐年减轻,由此说明该河段的水质正逐年得到改善,生态环境逐步好转。  相似文献   
47.
[目的]为园林植物的抗寒性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不同低温处理黑皮油松和华山松的叶片为材料,采用聚丙烯酰胺不连续系统垂直板电泳法对其保护酶活性进行了分析。[结果]在-40℃低温胁迫下,华山松POD同功酶出现2条酶带(含1条新的2号酶带),其余处理均出现1条酶带;-30℃低温胁迫下,黑皮油松POD同功酶出现4条酶带(含1条新的4号酶带),其余处理均出现3条酶带;2种植物叶片CAT、PPO酶活性随温度降低而增强表达;随着处理温度的下降,2种植物叶片POD、SOD与CAT酶活性逐渐升高,而APX和PPO酶活性则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结论]低温下,2种植物的电解质渗透均增加,黑皮油松的酶谱明显比华山松丰富。  相似文献   
48.
经丙酮、二氯甲烷提取,饱和正己烷脱脂,氮吹仪吹干浓缩后,以乙腈-磷酸二氢钠溶液(0.01 mol/L,含0.005mol/L十二烷基硫酸钠和0.1%三乙胺)(35 :65)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荧光检测激发波长为225 nm,发射波长285 nm.氟苯尼考在0.01~10.0 mg/L、氟苯尼考胺在0.002 5~2.5 mg/L浓度范围内,本方法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7和0.999 8.当添加水平氟苯尼考为15~500 μg/kg、氟苯尼考胺为5~500μg/kg时.该方法平均回收率分别为79.5%~84.6%和80.7 0A~88.2%,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8%~6.4%和2.4%~5.3%;检测限分别为5μg/kg和μg/kg.该方法样品处理简单,可同时检测氟苯尼考和氟苯尼考胺的残留,且准确度和精密度均符合残留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49.
为探究稻茬小麦壮苗培育和高产栽培途径,在水稻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研究了耕翻(PR)、旋耕(RR)和免耕(NT)3种耕作方式对冬前麦苗主茎和分蘖生长生理和成熟期单穗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耕翻方式下越冬始期茎蘖数分别比旋耕和免耕方式下高1.5%,12.8%,差异显著(P<0.05);单株叶面积和干质量分别达到94 cm2和7...  相似文献   
50.
为探究长江中下游地区小麦品种根系特征,以该地区71个历史和现代主推品种为材料,采用改进透明盆播法种植小麦,在苗期观测初生根数量和角度。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初生根角度和根数存在显著差异。小麦品种初生根平均数量和平均角度分别为4.8条和106.9°,变化范围分别为3.6~5.6条和  78.8~124.1°。植株的初生根系数量和角度分别为3~6条和54.2~143.3°。不同品种的初生根数与角度呈显著线性正相关,但5条与6条初生根的植株间初生根角度差异不显著。初生根角度和根数在半冬性与春性品种间均未表现出显著差异,不同育成年代品种间也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