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73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25篇
农作物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1.
基于TM影像纹理与光谱特征的红树林生物量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红树林生物量的遥感估算方法,提取了广西和海南红树林TM遥感影像的光谱及纹理特征,结合地面调查所得126个样地生物量数据,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建立的生物量估算模型通过相关检验,可以高效、快速地进行红树林生物量的估测。  相似文献   
12.
马占相思苗木施肥研究初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土壤速效养分对不同抚育措施的响应以及季节变化,以期选择出可以有效改善林地土壤养分状况的抚育措施,为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与檀香Santalum album混交人工林抚育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方法】以珍贵树种降香黄檀与檀香混交林下表层土壤为试验对象,设置4个处理,即对照(CK)、铲草、施肥、铲草+施肥(铲+施),每处理4次重复,测定土壤速效养分和pH的变化,每季度测定1次。【结果】铲草施肥处理后土壤pH无显著变化,但增强了土壤酸碱缓冲性能,减缓土壤pH的季节性波动;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受季节和抚育措施变化影响显著,各处理的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均在秋、冬季节出现峰值;铲草、施肥和铲+施处理的全年土壤铵态氮含量较CK分别增加16.87%、8.17%和20.25%;铲草和铲+施处理的土壤硝态氮含量较CK分别增加12.69%和21.45%,施肥处理较CK减少1.81%;铲+施和施肥处理的土壤有效磷含量较CK分别增加50.63%和19.58%,铲草处理较CK减少2.53%;铲草、施肥和铲+施处理的土壤速效钾含量较CK分别增加117.18%、57.91%和142.54%。【结论】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对铲草施肥抚育措施出现的响应不同,但铲草施肥各措施都促进了土壤中一种或多种速效养分含量的增加,铲+施处理促进了林下土壤速效养分含量的全面增加,对于降香黄檀与檀香混交林来说铲+施处理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抚育措施,对其生长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降雨量和林分类型差异对植被多样性的影响,选取海南省年降雨量明显差异的3个地区设置植被多样性研究试验。经过2014—2019年连续5 a的调查发现,试验区天然林中现存植物种类共计45科58属61种,桉树人工林中有26科37属39种,芒果人工林、马占相思人工林、橡胶人工林由于频繁的人为经营管理,其植被多样性相对较低;不同降雨量地区天然林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差异显著(P<0.05),桉树人工林则差异不显著;天然林和桉树人工林物种丰富度指数(R)随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加,天然林乔木层、灌木层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Simpson多样性指数(D)、Pielou均匀度指数(Jsw)随着降雨量增加而减小,草本层则与之相反;桉树人工林灌木层、草本层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则随降雨量增加而增加;物种多样性指数的时间动态变化在天然林和桉树人工林灌木层和草本层波动明显,乔木层的变化则较为平稳。通过分析表明,降雨量是造成地区物种多样性差异的主要原因,与天然林相比,桉树人工林乔木层生态位的缺失是造...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心材形成的后续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人工设置4个土壤含水量梯度,即重度干旱(HD)、轻度干旱(LD)、旱季灌溉(DI)和对照(CK),研究土壤含水量对树体水势(Ψ_(pd))、树干呼吸速率(R_s)、树木生长和边材氮含量及其旱季变化特征的影响。【结果】土壤含水量和枝条水势旱季表现为下降趋势,各处理从11月底开始表现出显著差异。各处理的树干呼吸速率与树干温度(θ)均具有良好的指数函数关系,决定系数(R~2)均在0.65以上,各处理的温度敏感系数(Q10)为DICKLDHD。树干温度和树干呼吸速率均呈现旱季下降趋势,且在1月份达到最低。各处理的树干温度只在气温较低的冬季表现差异显著,树干呼吸速率总体表现为DI增加树干呼吸速率,而干旱(HD和LD)降低树干呼吸速率。树干生长量在12月中旬之前基本保持不变,12月下半月开始显著下降,DI和CK显著高于HD和LD处理。12月之前,边材氮含量保持不变,12月开始降低,且各处理只在冬季表现出显著差异。树干呼吸速率解释了56%的树干生长量,边材氮含量解释树干呼吸速率68%的旱季变化。枝条水势解释了49%树干呼吸速率、48%树干生长量和63%边材氮含量的旱季变化。【结论】土壤含水量很可能通过改变树体组织含水量(水势),进而使得树干呼吸速率、树干生长和边材氮含量相互影响。旱季灌溉增强树干呼吸速率,干旱降低树干呼吸速率,而树干温度和边材氮含量只在冬季受土壤含水量影响。树干呼吸速率可能也会对树木心材形成有一定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心材形成机理与人工促进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珍贵树种心材供不应求,主要归因于心材自然形成缓慢。研究如何人为地促进心材形成意义重大,但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还未见报道。文中在介绍心材形成的变化过程和主要机理假说的基础上,系统地总结生长调节剂、接种菌类、外源气体和其他抚育措施等人工促进心材形成的主要研究技术及成果,并结合课题组多年的研究提出了存在的不足与展望,以期为今后心材形成机理和人工促进心材形成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钙离子及pH值对柚木组培苗生长和矿质营养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柚木继代组培试管苗,调整组织培养基本培养基(MS)配方中的Ca2+浓度和pH值,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开展了5个Ca2+浓度(0,3,6,9,12 mmol·L-1)和4个pH值水平(pH值4.0,pH值5.0,pH值6.0,pH值7.0)双因素试验,目的是探讨不同Ca2+浓度与pH值对柚木组培苗生长和矿质营养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幼苗的高生长及生物量积累与Ca2+浓度呈正相关,最适Ca2+浓度为9 mmol·L-1;pH值对苗高生长及愈伤组织生物量积累有显著影响,适宜pH值为6.0;茎叶的钙含量随Ca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与培养基的pH值高低无必然关系;在pH值6.0培养条件下,低至中等Ca2+浓度(3~6 mmol·L-1)有利于幼苗对N,P,Mg,Mn,Zn,B,cu营养元素的吸收,较高的Ca2+浓度有利于提高钾离子吸收的选择性及提高N吸收量,幼苗对铁离子的吸收随着Ca2+浓度的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18.
大果紫檀最早于20世纪60年代引种至我国,是南方地区近年来推广种植的重要珍贵用材树种之一,其心材在医药、家具制作等行业具有重要应用,目前生长良好,然而心材形成方面的信息则鲜见报道。本文采用标准木的调查方法,分析了海南尖峰岭47年生大果紫檀心材形成情况、心材比例、心材精油含量及成分组成。研究结果表明,所有标准木均已自然形成了心材,30 cm高度处心材比例范围为58.77%~69.14%,精油含量范围为1.51%~1.85%;从心材精油中共分离出42种成分,鉴定30种。醇类是心材精油成分中含量最高的类别,约占总含量的92.78%,其次是烷烃类,约占总含量的0.70%。心材精油中含量最高的成分是β-桉叶醇,其相对含量为55.68%,其次是α-桉叶醇,相对含量为11.14%,再次是金合欢醇和反式橙花叔醇,相应的相对含量依次为9.64%和7.46%。大果紫檀能在我国自然形成心材,并且心材精油含有多种珍贵药用成分,该研究结果为大果紫檀心材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桉树无性系在华南6种立地条件下的适生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科学评价桉树无性系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的抗性和适生性,为桉树"适地适树"种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成活率、树高、胸径、发病率、风害率以及材积等方面,在广东、广西6种不同立地条件下,开展了目前主要推广种植的10个桉树无性系的适生性对比试验。【结果】杂交桉树无性系仍然保持着其适应性强的优良特性,成活率除LH9224为93.7%以外,其余全部在95.0%以上。不同立地条件下各无性系的抗病能力存在较大差异,无性系中以LH9224发病率最高,平均超过6.7%,LH9211没有病株,抗病性最强;立地类型中的黏重土壤发病率最高,平均为3.63%,轻质砂壤土为0。各无性系间的抗风性存在显著差异,在平均风力为9级时,1.5年生幼林的风害率为5%~64%,DH3327和DH3226的抗风性最差,风害率大于60%,LH9211、LH9224和Sh1的抗风性最强,风害率小于10%;6年生成林则以M1和DH2012的风折情况较为严重,遇11级大风时,风折率12%。各无性系间的速生性也存在极显著差异,8.5年生时年均出材量(MAI)为17.19~38.87 m3·hm~(-2)·a~(-1),其中以钦廉试验地的DH3213表现最好,U6表现最差,6种立地条件下6.5年生时,10个桉树无性系的平均MAI为12.24~26.97m3·hm~(-2)·a~(-1)。【结论】台风频发地区可多种植抗风性强的尾细桉E.urophylla×E.tereticornis系列的LH9224无性系,而在内陆少有风害的地区,DH3213和DH3327是较为理想的种植品系,对于成活率最差和发病率最高的唐家等地区,适宜选择成活率最高的M1和抗病性较好的LH9211,而对于出材率较差的吴川和遂溪等地区,适宜选择速生性最佳的DH3213。  相似文献   
20.
钙与硼、氮配施对酸性土壤上柚木无性系苗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11-A混合最优回归设计,以强酸性赤红壤为培养基质,开展柚木苗期Ca,B,N营养元素配比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配比处理对柚木无性系幼苗高和地径生长,叶、茎、根生物量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Ca是促进酸性赤红壤柚木苗木高、地径生长和叶、茎、根部器官生物量积累的营养因子,也是柚木苗木生长的限制因子。B对苗木生长影响不显著,Ca与B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苗木对N反应敏感,在低Ca量和不施Ca的情况下,随追施N量的增加,苗高、地径生长和总生物量积累受到抑制。贫瘠强酸性赤红壤上培育柚木,应适当增加Ca(氧化钙)和减少N(尿素)的用量。柚木苗期最适Ca,B,N配比为:Ca∶B∶N=1.2g·kg-1∶0.4mg·kg-1∶0.3g·kg-1,相应最佳营养物质配比为:CaO∶H3BO3∶(NH2)2CO=1.68g·kg-1∶2.3mg·kg-1∶0.65g·kg-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