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73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25篇
农作物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21.
赤霉素对檀香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研究了场圃条件下不同浓度(800、1 000、1 200 mg/L)赤霉素和不同处理时间(6、12、24 h)对檀香种子发芽及种子萌发后幼苗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使用赤霉素处理檀香种子能显著地促进檀香种子的萌发及萌发后幼苗的生长,场圃条件下播种1个月内最高平均发芽率为67.3%,发芽高峰期在13~16 d,最高平均发芽势为48.0%,最高平均发芽指数为8.64,1个月后幼苗最高平均高度为5.87 cm,最高平均叶片数量为7;赤霉素在800~1 200 mg/L的浓度范围内,各发芽指标及幼苗生长之间的差异不显著;相应的处理时间以及浓度和时间的交互作用对各发芽指标和幼苗各生长指标的影响也不显著。结合生产成本与幼苗生长情况,采用800 mg/L赤霉素浸种6 h以上为檀香种子最佳的催芽方法。  相似文献   
22.
【目的】研究东京黄檀Dalbergia tonkinensis种子形态和播种品质间的产地差异,以期初步选出优良种质,为进一步的遗传改良提供基础。【方法】以东京黄檀为研究对象,对引自越南的10个产地47个家系的种子开展形态测定和播种发芽试验。【结果】东京黄檀种子长、宽、厚的变异幅度分别为10.22~15.43、5.76~8.56、1.59~2.56mm;千粒质量变幅为64.90~153.73 g;发芽率最高的是Gia Lai产地,达72.6%,其次是Bǎc Ninh产地,为69.4%,最低的是Huê产地,为30.0%。产地间种长、种宽、千粒质量、发芽势、发芽指数存在极显著差异,厚宽比、发芽率达到显著差异水平,以种厚和长宽比在产地间的差异为最小;产地内不同家系种长、种宽、种厚等性状的差异显著。产地间种子千粒质量变异远远高于产地内家系间的变异,前者种子千粒质量变异幅度为72.410~139.671 g,后者种子千粒质量变异幅度为76.77~118.11 g。发芽率与千粒质量及种子宽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千粒质量、种长和种宽与海拔和日照时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东京黄檀不同产地可划分为3个主产区。【结论】种子大小及比例是影响种子发芽健康至关重要的因素。东京黄檀种子产地可划分为3个区。  相似文献   
23.
檀香(Santalum album Linn.)+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 T.Chen.)混交林是当前我国南方地区珍贵树种种植的典型模式。为揭示不同抚育措施下其林下植被多样性的变化规律,探索林地环境对这一特殊寄生特性林分的影响。本研究选取8年生檀香+降香黄檀混交林,连续开展了3年铲草(W)、施肥(F)、铲草+施肥(W+F)抚育对其林下植被多样性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檀香+降香黄檀混交林下出现的植物种类为20科31属32种,其中木本植物6科7属8种,草本植物14科23属24种,抚育管理初期各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铲草、铲草+施肥处理后相较于对照物种丰富度指数(R)、Simpson多样性指数(D)、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sw)显著下降(P<0.05),施肥处理变化较小。连续抚育管理后,R值对照、施肥处理平稳变化,铲草、铲草+施肥处理呈逐年上升趋势,并最终超越对照;D值、H值、Jsw值对照呈逐年降低趋势,施肥处理逐年上升,铲草、铲草+施肥先增加后减小,最终D值、H值、Jsw值均表现为施肥最高,铲草最低。施肥增加了林下物种多样性并表现出对林下物种多样性降低的一种拮抗作用,铲草则加剧了林下物种多样性降低。因此,从长远来看,施肥可增加檀香+降香黄檀混交林林下物种多样性,有利于其生态稳定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24.
桉属不同遗传水平材料在贵州南部冻害调查与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贵州桉树遭受2008年1~2月期间特大雨雪凝冻灾害后的冻害情况进行较全面调查。调查结果结合气候、树种/种源、环境、经营措施等对桉树冻害形成的因子进行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根据所处的气候带类型、地理环境、年平均温度以及凝冻发生的程度,初步提出了桉树在贵州适宜发展的区域、栽培树种和经营技术措施等,为今后贵州桉树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5.
印度紫檀的育苗技术及其在西双版纳的苗期生长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印度紫檀(Pterocarpus indicus)是热带珍贵用材树种和优良园林绿化树种。通过两个印度紫檀种源在西双版纳的育苗试验,结果表明:印度紫檀在2至4月份苗高生长较缓慢,从5月份开始生长明显加快;泰国种源苗期生长优于菲律宾种源,6个月生时两个种源的平均地径均为0.4 cm,而前者平均苗高为29.4 cm,比后者高37.9%。  相似文献   
26.
广州市帽峰山森林公园旅游区的气候环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帽峰山森林公园的小气候、旅游舒适度和空气负离子含量等因子进行分析,结果如下:帽峰山森林公园旅游区气候变化相对缓和,与广州市区相比公园内年平均温度低2.2℃,年较差小1.9℃,相对湿度增加10.4%,风速降低了0.4m/s,紫外线辐射几乎全部被林冠遮挡或者吸收,舒适旅游期比广州市区长32d。此外还分析了公园中的空气负离子含量,结果都在900个/cm3以上,有利于人类身体健康。分析表明帽峰山森林公园具有旅游舒适期长,景观丰富,负离子含量高,气候资源的利用价值较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27.
云南西双版纳大果紫檀种源苗期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云南西双版纳对8个大果紫檀种源的苗期生长表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果紫檀种源间地径、苗高和径高比差异均极显著,越南种源的地径生长与绝大多数的泰国种源(MT5种源除外)差异不显著,但其苗高生长显著低于泰国种源,其径高比显著高于泰国种源;大果紫檀各种源的生长表现与其产地的经纬度呈现明显的相关性;以MT2和MT3泰国种源生长最快,可初步视为优良种源;大果紫檀各种源苗高生长均在2~5月份缓慢加快,6月份则生长迅速加快,与当地月最低气温有关。大果紫檀是一个典型的热带树种,在我国宜选择春季月最低气温较高的地区引种。  相似文献   
28.
广州市帽峰山森林公园空气环境质量初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对广州市帽峰山森林公园中的旅游气候指标——温湿指数和风效指数、空气离子浓度含量和空气洁净度等空气质量因子进行了测定,并运用有关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森林公园的旅游气候资源适合全年休闲、旅游;空气负离子含量高,有益于人体健康;空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A级,这为广州市森林生态网络建设和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奠定科学、翔实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9.
30.
用氮肥能对U6的生物量生长产生显著的影响.不施肥处理N0的干、皮、枝、叶、根,以及总重量都小于施肥处理N1(100g)、N2(150 g).地上部分生物量与地下部分生物量存在显著的差异(p=0.0339),地上部分生物量各处理之间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p=0.0123),而部分生物量各处理之间则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叶面积指数跟单株叶重、树干重、枝条重、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之间有极显著的线性相关(p<0.01);使用N肥对U6的树高、胸径生长有很大的影响(p<0.05),不施肥处理的树高明显小于施肥处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影响越发突出,但是在各施肥处理间(N1、N2、N3、N4、N5、N6),施肥的多少则对树高没有多大的影响.施用N肥对U6的胸径有显著的影响(p<0.05),不施肥处理明显小于施肥处理.随着时间的变化,这种影响也增大,但是到了一定的时间(第23个月),这种影响则开始减弱.施用N肥对U6的材积也有显著的影响(p<0.05),随着时间的变化,这种差异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