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73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25篇
农作物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41.
以海南省琼中、昌江、文昌、乐东4个地区桉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不同雨量区域的桉林土壤水分、林下生物量以及它们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琼中、文昌桉树林土壤含水率与林下层生物量之间存在简单的正、负相关,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昌江2040cm土壤含水率与根冠比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凋落物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040cm土壤含水率与根冠比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凋落物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060cm土壤含水率与凋落物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乐东060cm土壤含水率与凋落物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乐东020cm土壤含水率与活体地下部生物量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凋落物生物量均与020cm土壤含水率与活体地下部生物量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凋落物生物量均与020cm、2020cm、2040cm、040cm、060cm土壤含水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沿"琼中—昌江—文昌—乐东"一线,桉树林下层生物量随土壤含水量降低而呈"V"变化。  相似文献   
42.
通过测定和比较分析海南桉树人工林和橡胶人工林的林下植物多样性、土壤水分物理特性以及林下物种多样性与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1)桉树林下植物种类共有22种,分属14科20属,橡胶林下植物种类共有25种,分属15科22属。(2)两种森林的土壤容重总体表现为表层小于底层,表土层中桉树林的土壤容重均大于橡胶林,而中下层的土壤容重是前者小于后者;土壤总孔隙度均随深度增加呈减小趋势,在表土层中,橡胶林土壤总孔隙度大于桉树人工林,而在底土层中两种林型接近;橡胶林的毛管孔隙度随土层增加呈递减趋势,桉树林是先减小后增加;在表土层,两种林型的土壤非毛管孔隙度表现为橡胶林大于桉树林,在底土层两种林型基本一致。两种森林的土壤毛管持水量、最大持水量、土壤田间持水量、土壤排水能力均为:橡胶林大于桉树林。(3)与橡胶林相比,桉树林植物多样性与土壤物理特性相关性较小,而负相关程度较高;土壤毛管孔隙度、排水能力对桉树林下物种多样性起促进作用,而非毛管孔隙度、田间持水量起抑制作用;橡胶林物种多样性与毛管孔隙度及非毛管孔隙度呈正相关,与最大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及排水能力呈负相关。因此,橡胶林下物种多样性、土壤水分物理特性均优于桉树林,控制两种人工林林下物种多样性大小的土壤水分因子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43.
【目的】检测20种真菌对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树体挥发油成分的影响。【方法】通过输液法的通体结香技术,将不同菌液注入广东省惠东县境内白木香树体内,运用GC-MS技术分析变色木质部乙醇浸出物的化学成分。【结果】经龙眼焦腐病菌Lasiodiplodia theobromae、斑点青霉Penicillium meleagrinum、黑绿木霉Trichoderma atroviride、拟康木霉T.koningiopsis、青霉病病原菌Pen.italicum、腐皮镰孢Fusarium solani、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rhodina这7种真菌菌液处理的白木香目标树乙醇浸出物的质量分数超过10%,且倍半萜、芳香族类和2-(2-苯乙基)色酮类相对含量之和分别为:21.57%、21.85%、24.02%、22.83%、23.49%、25.15%和24.84%,而其他13种真菌处理树体乙醇浸出物质量分数均低于10%,主要检出物质为脂肪酸和烷烃类物质,倍半萜和芳香族类物质的相对含量之和仅为2.67%~7.88%,不含2-(2-苯乙基)色酮类物质。【结论】20种待测菌种中,只有7种真菌能有效促进白木香树体沉香物质的形成,而其他13种真菌效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44.
印度檀香叶苯/醇抽提物生物活性成分的Py/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Py-GS/MS分析新鲜檀香树叶苯/醇抽提物的化学成份.结果表明:檀香叶苯/醇抽提物主要是16-三十烷酮(8.62%)、11,14,17-二十碳三烯酸甲酯(8.56%),十六酸(5.26%)、毗嗪(3.98%)、环辛二十四烷(3.21%)、苯酚(3.04%)、β-甲基-苯丙醛(2.66%)等.以上檀香叶的化学成分中,大部分含量较高的成分除具有天然保健功效外,还可作为精油和高级化妆品的主要活性材料,部分组成可作为日用品和药材的原料.分析结果为檀香叶中提取高附加值产品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5.
采用固定样地连续定位监测法对广东省高要市2种主要的速生丰产林树种尾巨桉和马占相思人工林群落的下木层、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Simpson物种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及物种组成等参数自2004年到2007年的动态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与2004年相比,2007年尾巨桉林下木层的物种数稍有减少(减少3种,占2004年物种数的12.O%),草本层的物种数显著增多(增加16种,占2004年物种数的51.6%);下木层和草本层的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Simpson物种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均明显增大;2007年复查时,下木层消失的物种数比增加的物种数稍多,但草本层消失的物种数远少于增加的物种数.(2)马占相思林下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数均稍有减少(分别减少:3种,占2004年物种数的10.3%;4种,占2004年物种数的19.0%);下木层和草本层的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Simpson物种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均有减少或变化不明显;2007年复查时,下木层和草本层消失的物种数均比增加的物种数多. .  相似文献   
46.
南岭保护区粉蝶共35个种,隶属于16个属,资源十分丰富.南岭保护区粉蝶和海南粉蝶相似百分率高达72%,二者之间有着共同起源的密切关系.2008年1-2月的雨雪冰冻灾害发生后,再次对南岭保护区粉蝶进行调查,发现南岭保护区粉蝶的种类明显减少,有20个种的粉蝶没有被发现,占南岭保护区粉蝶总数的57.14%.可见,雨雪冰冻灾害对南岭保护区的粉蝶多样性产生了破坏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7.
【目的】开展1年生交趾黄檀Dalbergia cochinchinensis容器苗质量评价,为其壮苗培育和人工林规模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应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交趾黄檀苗木分级指标,通过平均值±标准差法和逐步聚类法比较分析各等级苗木比例、标准以及在广东阳江、高明和福建漳州不同级别苗木的早期造林效果的差异,确定合理的交趾黄檀苗木质量分级方法与分级标准。【结果】苗高(H)和地径(D) 2个性状的主成分贡献率分别为59.85%和26.02%,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5.87%,H和D可作为1年生交趾黄檀苗木分级指标,各等级苗木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2种不同方法确定的交趾黄檀各等级苗木比例、等级取值范围无明显差异。应用平均值±标准差法分级的交趾黄檀合格苗(Ⅰ和Ⅱ级苗)在各试验点的早期生长表现良好、造林成活率(90%以上)较高;造林3和12个月时,苗木建成形态和成活率与造林时的H和D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综合各等级苗木比率、等级取值范围、早期造林效果以及实际育苗生产过程,1年生交趾黄檀苗木质量分级宜采用平均值±标准差法,其分级标准为:Ⅰ级苗,H≥119.76 cm,D≥7.66 mm;Ⅱ级苗,69.62 cm≤H 119.76 cm,5.04 mm≤D 7.66 mm;Ⅲ级苗,H 69.62 cm,D 5.04 mm。  相似文献   
48.
连栽桉树人工林生物量及生产力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项目对连栽条件下桉树速生短轮伐期人工林生物量及生产力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连栽桉树人工林平均单株生物量和林分群体生物量随连栽代次的增加而逐代下降,其中平均单株生物量2、3、4代林与1代林相比,分别下降了12.4%、17.2%和45.0%;3、4代林比2代林低35.5%和37.2%。群体生物量则相应下降了19.6%,26.7%和44.6%,与2代林相比,3、4代林则下降了8.8%和31.1%。各代次单株干材生物量占单株生物量比例在84.5%~86.6%之间,有随代次增加而稍有增加的趋势,皮、枝、叶生物量比例则有递减趋势。平均单株根量和根量密度均随连栽代次增加而递减。与1代林相比,2、3、4代林单株根量分别下降5.9%,30.2%和54.9%。从垂直分布看,各连栽代次林分地下部分生物量集中在0~40cm,占总根量的92.7%~96.1%,代次增加,总根量有富集于表层的趋势,40~60cm土层中根量随代次增加而下降,但在该层中细根所占比例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49.
马占相思中龄林地上部分生物量及养分循环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5年生和6年生马占相思地上部分生物量分别是65.0和77.3t/hm^2。5 ̄6年生马占相思地上部分净生产力为19.9t/hm^2。5年生和6年生时,树木地上部分,林下植物和地表凋落物的N总积累量分别为525.45kg/hm^2和590.24kg/hm^2。P和K的积累量在5年生时为24.50和263.10kg/hm^2;在6年生时为23.87和309.66kg/hm^2。在2年3个月的观测期内,  相似文献   
50.
三种相思树种的耐寒性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电导法对南亚热带的马占相思、大叶相思、厚荚相思的幼苗在树种和种源2个层次上的耐寒性进行了评估,并进行了排序。结果表明:在树种和种源层次上,3种相思耐寒性变异均达极显著差异;马占相思的低温敏感区为6℃,大叶相思和厚荚相思的低温敏感区为0~3℃;最耐寒的马占相思种源是17703,大叶相思种源是19244,厚荚相思种源是17562和1659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