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3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73篇
  9篇
综合类   40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9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地下水位预报的相空间重构神经网络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有效揭示水资源系统复杂的非线性结构及变化规律,结合混沌理论、相空间重构理论与神经网 络,研究了地下水水位预测模型,即通过相空间重构,把一维地下水水位时间序列拓展为多维序列,从而挖掘更为 丰富的信息;运用混沌方法构造训练样本并确定神经网络的网络结构,用神经网络拟合相空间相点演化的非线性 关系。实例计算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报精度。  相似文献   
42.
多水源联合调配是水资源合理配置的一个重点.实践表明,多水源的联合运用不仅可以增加水资源的利用量,同时还可以使农业生产和环境条件得以改善,并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本研究以彭楼灌区为例进行灌区地表水、地下水联合优化配置研究,并基于大系统分解协调理论建立了灌区地表水、地下水联合优化的三层谱系结构模型.在对边界及水源条件确定合理约束基础上,用此模型对彭楼灌区进行水资源优化,结果表明:此模型符合客观实际,对于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缓解灌区水资源短缺和控制地下水超采等问题具有很强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43.
模糊物元模型在节水灌溉方式优选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模糊物元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欧氏贴近度的概念,提出了基于欧氏贴近度的节水灌溉方式优选模糊物元分析模型。该模型采用反映评价指标特征值之间的差异性的参数——变异系数作为评价指标的权重,减少了权重确定的主观性。结合实例介绍了该模型的具体运用,结果表明,该模型用于节水灌溉方式优选中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44.
作物阶段耗水量与产量函数模型是缺水条件下进行非充分灌溉决策和灌溉管理的理论基础。作物不同生育期缺水对产量的影响可用作物阶段水分敏感指数来表示。针对过去在敏感指数的研究过程中,对生育阶段的划分过少,而实际应用中又要求生育阶段相对较多的情况,可采用敏感指数累积函数的的方法进行解决,满足了工程的应用需求。但是,由于敏感指数的累计函数在拟合时计算比较麻烦,给公式的应用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为了简化计算,提出了线性拟合的计算方法,既能达到计算的精度,又能大大简化计算工作,使敏感指数累积函数的应用更加方便和实用。  相似文献   
45.
通过对河套灌区七排域明沟排水效益监测研究和对明沟运行现状,排水、排盐、侧渗情况的监测分析,表明在引黄水量逐年减少,地下水位逐年下降的新形势下,排水量逐年减少,排水任务相对减轻。节水灌溉实施后,节水灌溉必将成为灌区水利工作的中心;排水的方式、作用及规划设计标准、灌排关系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46.
人工神经网络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神经网络系统理论是以人脑的智能功能为研究对象且以人体神经细胞信息处理方法为背景的智能计算理论,是目前国际上非常活跃的前沿研究领域之一。介绍了人工神经网络的基本概念、特点、分类及研究和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47.
国内微灌用叠片过滤器研究现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灌是我国节水灌溉发展的重点技术。过滤器是微灌系统的关键设备之一,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灌溉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对其研发现状进行了总结分析,介绍了微灌用叠片式过滤器的工作原理与特点,对叠片过滤器在研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做了进一步的阐述,并对叠片过滤器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8.
为了揭示北运河流域农田氮素的渗漏迁移特征,为该流域水资源总体规划和非点源污染综合整治提供指导,以北运河流域武清区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进的SWAT模型对16种不同灌溉模式下农田氮素的渗漏特征进行模拟分析。结果显示,随着污灌次数的增加,氮素渗漏量也相应增加,但3次以下污灌,其变化不明显。在污灌次数相同,且连续污灌或者污灌间隔...  相似文献   
49.
循环曝气压力与活性剂浓度对滴灌带水气传输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9,他引:1  
适宜的工作压力及表面活性剂浓度对循环曝气效率的提高及地下滴灌水气传输优化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循环曝气系统,设置工作压力和活性剂浓度2因素3水平共9个曝气组合,每组均进行非曝气对照试验,分析曝气组合条件对掺气比例、氧传质效率、滴灌带水气传输均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循环曝气条件下,不添加活性剂时,压力提高有利于掺气比例增加,添加后,趋势相反;压力一定时,掺气比例随活性剂浓度升高而增加;滴灌带出水均匀性和出气均匀度分别在95%和70%以上;活性剂浓度及压力对氧传质系数分别起到了促进和抑制作用,活性剂的添加大大缩短了曝气时间;掺气比例计算方法能够准确反映曝气滴灌系统中水气传输特性。研究结果对循环曝气滴灌系统水气传输效率的提高及运行成本的降低有重要指导。  相似文献   
50.
探讨了气象因素、地下水矿化度、土壤质地及结构、农田灌排条件等对地下水临界深度的影响。通过试验数据制定了干旱盐碱区的地下水临界深度标准,并提出了从盐均衡角度来计算农田排水模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