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18篇
农学   21篇
基础科学   8篇
  15篇
综合类   133篇
农作物   3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3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热带作物标准体系是农业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机构与制度建设、立项机制、技术审查、宣贯实施、对外交流、成果转化等方面对热带作物标准体系建设进行了总结分析,肯定了其建设成效,并对今后的工作重点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32.
以海南地区15份杂交种质和2份野生种质为供试材料,对其白胡椒粉的蛋白质、粗脂肪、胡椒碱、胡椒精油等项目进行测试与分析,基本上摸清了海南胡椒种质资源的品质特性,为我国胡椒品种选育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为建立我国优质胡椒种质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3.
通过对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管理系统的分析,提出实现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所需要的各项功能模块及运行管理的流程。该系统的开发使用,能够实现全院大型仪器网络共享,方便与其它网络系统链接,极大提高设备利用率和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4.
[目的]检验退耕还林工程改造效果,探讨四川省甘孜州地区植树造林和生态恢复对生态系统碳汇/源功能的影响.[方法]以甘孜州泸定县田坝乡种植的花椒地为研究区域,研究退耕还林3年后不同种植密度下(0.5 m×0.5 m、0.5 m×1.0 m、1.0 m×1.0 m)各土层(0~15、15~30、30~45 cm)土壤总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的含量.[结果]随着土层厚度的增加,上层土壤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含量最高,中层次之,下层最低;不同种植密度下土壤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之间有差异均高于对照,且0.5 m×0.5 m种植密度下最大.[结论]高密度种植花椒更有利于区域生态恢复、提升生态系统的碳汇/源功能,并有利于提升其产业价值.  相似文献   
35.
指出了与传统的化石燃料相比,林木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阐述了我国发展能源林的优势及林木生物质的应用方式,并从资源优势和能源应用方面探讨了林木生物质加工工艺中机械装备的发展。  相似文献   
36.
<正>怀化市地处湘西山区,因存在气温过低和光照不足的问题,水稻生产面临“两季不足、一季有余”的困境,致使当地多以种植一季水稻为主,造成土地、温光水热等多重资源的浪费。为充分利用资源,提高耕地单位面积产量,怀化市推广稻油轮作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益。笔者总结了怀化市稻油轮作的栽培要点,供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37.
为明确中国南方8个省份收集的42份参薯栽培种的遗传背景,本研究利用表型性状和EST-SSR标记分析该种质资源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11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区间为9.52%~80.95%。根据11个表型性状,对42份参薯种质资源进行聚类分析,发现这些种质资源可被分为两个主要类群。此外,利用83对EST-SSR引物共筛出56对具有多态性,共扩增到117个条带,其中102个为等位变异位点,每对引物检测出的多态性位点为1~4个,每个引物平均多态性位点为1.82个。采用NTSYS-pc 2.10对EST-SSR标记扩增位点获得的基因型数据进行分析,发现42份样品遗传相似性系数介于0.367 3~0.935 1之间,平均值为0.651 2,当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674 0时,可将42份样品划分为三大类。本研究结果说明中国南方参薯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为进一步的特异种质资源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8.
[目的]明确我国南方淮山炭疽病病原菌种类及其致病力分化状况,为淮山炭疽病的综合防治和抗病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形态学观察,结合rDNA-ITS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进化分析,对从我国南方6省(区)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福建和海南淮山种植区典型炭疽病病叶分离获得的45株炭疽病病原菌进行鉴定,并通过接种在4种不同淮山种质(Do6-3、Do6、Do108和Do21)叶片上进行致病力检测,分析不同来源菌株的致病力差异.[结果]45株炭疽菌均鉴定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45株炭疽菌对4种淮山种质材料均能致病,根据综合致病力可将45株炭疽菌分为强、中、弱3种致病类型.其中,6株强致病性菌株均来自广西,7株弱致病性菌株主要来自云南,32株中等致病力菌株主要来自贵州、福建和海南.[结论]来源于我国南方6省(区)的45株淮山炭疽病病原菌均为胶孢炭疽菌(C.gloeosporioides),其致病力分化明显,且与地理来源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9.
生长素在植物果实发育与成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生长素调控西瓜果实发育与成熟的分子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以含糖量低的野生西瓜PI296341-FR与含糖量高的栽培西瓜97103为试验材料,测定并比较了栽培与野生西瓜果实发育不同时期果实整组织游离态IAA的含量。结果表明:果实游离态IAA的含量随西瓜果实发育而上升,在授粉后18d达到峰值,后期逐步下降。含糖量高的栽培西瓜果实游离态IAA的含量在果实发育的各个阶段,均显著高于含糖量低的野生西瓜,说明果实游离态IAA的积累可能与果实成熟及含糖量积累相关。已有研究表明生长素酰胺水解酶(IAA-Leucine Resistant1-like Hydrolase,ILR1-like hydrolase,ILL)通过催化结合态生长素释放游离态生长素,是游离态生长素积累的限速酶。在西瓜全基因组上对ILL基因家族进行了系统进化树分析,通过qRT-PCR检测了西瓜各个组织的表达情况,发现西瓜果肉中只有4个ILL基因表达,并且栽培西瓜果肉中这4个基因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野生西瓜,其中,Cla017661在栽培西瓜果肉中的表达量最高,且与果实游离态IAA的含量变化趋势正相关,推测该基因对栽培西瓜游离态IAA的积累起关键作用,进而调控了西瓜果实的发育与成熟的进化。  相似文献   
40.
海洋弗氏链霉菌HNM0089抗真菌活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从海洋微生物中寻找农药先导化合物,本研究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具有抗真菌活性的海洋放线菌HNM0089的种属进行鉴定,并对其抗真菌的活性成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海洋放线菌HNM0089被鉴定为弗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fradiae)。利用高分辨质谱、一维和二维核磁波谱技术,将其主要活性成分鉴定为星形孢菌素(Staurosporine)。该化合物对芒果炭疽病菌、水稻稻瘟病菌、香蕉枯萎病菌、薯蓣炭疽病菌和橡胶炭疽病菌均有抑制活性,具有开发成农用抗菌素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