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24篇
农学   27篇
基础科学   20篇
  22篇
综合类   158篇
农作物   30篇
水产渔业   13篇
畜牧兽医   122篇
园艺   20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1.
毛赤杨人工林营造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9~2003年进行了毛赤杨造林试验,对毛赤杨的育苗、造林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毛赤杨育苗、造林技术简单,可以通过人工更新造林的方式,营造毛赤杨生态公益林和工业原料林。植苗造林成活率98%,3年保存率95%;直播造林出苗成活率95%。  相似文献   
412.
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应用已成为林草业重点建设领域的重要支撑和业务创新增长点。在四川省竹产业大发展背景下,邛崃市将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开发的竹类主要害虫识别系统应用于竹产业基地森防场景,实现了对竹产业基地的害虫智能识别,并衍生出害虫发生情况统计分析、管护员巡护管理等智慧化管理手段,促进了当地竹产业基地的精细化管理,探索了竹产业现代化的新途径,为竹产业建设迈入智慧化目标提供了支撑。文中介绍了该系统采用的人工智能技术及相关功能的实际应用,并对相关成果在森防领域开展更广泛的后续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13.
四川省紫色土的特征及其改良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杰 《土壤》1981,13(2):57-59,46
紫色土又叫紫泥土,系紫色沙质岩风化发育而来,因土呈紫色而得名。  相似文献   
414.
一、老鼠发生种类 根据有关资料介绍和我们监测,我省害鼠已知的共有25种.按其生活栖息习性可分为家鼠、田鼠、山鼠、仓鼠、松鼠、竹鼠等.其中室内优势鼠种有褐家鼠、小家鼠、黄胸鼠等;野外农田优势鼠种有黑线姬鼠、褐家鼠、大仓鼠、黄毛鼠、黑线仓鼠、社鼠、岩松鼠、花鼠、针毛鼠、青毛鼠、板齿鼠、大足鼠、高山姬鼠、大绒鼠、五趾跳鼠等十几个主要鼠种.老鼠品种多,数量大,分布广,全国各地均有发生.  相似文献   
415.
不同环境下稻米品质性状QTL的检测及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挖掘新的稻米品质性状QTL并利用分子育种技术改良稻米品质。【方法】利用构建的一套以籼稻香型恢复系昌恢121为背景亲本,以优质粳稻越光为供体亲本的染色体片段代换系(CSSLs)为材料,在4个环境下对稻米品质性状进行QTL检测及稳定性分析。【结果】在4个环境下共检测到44个QTL,其中6个QTL能在多个环境下被检测到;第2、3、5、6和10染色体上存在多效QTL簇,对稻米品质性状具有明显的调控作用;第1、6和12染色体上7个QTL能在不同环境下稳定表达。【结论】第1染色体RM3143−RM1117区间qPGWC1和第12染色体RM3331−RM5479区间qPaT12是两个新的稳定表达QTL。  相似文献   
416.
本文报导了新近我们从栽培大麦×普通小麦属间回交后代中获得的自变可育异质小麦后代的细胞学和生化学分析结果,异质小麦F_1体细胞染色体数变动在41~43,其中整倍体(2n=42)的频率为93.95%,F_1植株花粉母细胞在减数分裂中期Ⅰ时染色体的构型为n=21Ⅱ和n=20Ⅱ+2Ⅰ,示遗传型稳定。2n=42植株的染色体N——分带,其带型类似普通小麦,采用叶绿体组分Ⅰ蛋白等电聚焦电泳分析表明,杂种细胞质的遗传主要来自母本大麦,证明该异质小麦,就是大麦胞质小麦。大麦胞质小麦的表型,为完全自交可育,植株生长正常,早熟、千粒重高,在小麦改良中,有直接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17.
MAP65-3是植物胞质分裂的重要调节因子。为探究水稻OsMAP65-3基因的功能,本研究采用CRISPR/Cas9技术对水稻中OsMAP65-3基因(OsMAP65-3.1和OsMAP65-3.2)进行编辑。针对每个基因各设计了2个不同的靶位点,并将OsMAP65-3.1与OsMAP65-3.2的靶位点放在同一个载体上,构建了CSMAP65-3A和CSMAP65-3B 2个双基因编辑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分别获得17和21个植株,PCR鉴定阳性植株分别为16和20株。对T0代植株靶位点附近序列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OsMAP65-3s基因均被成功编辑,OsMAP65-3.1 2个位点编辑效率为17.50%和9.38%,OsMAP65-3.2 编辑效率为15.62%和45.00%;T0代已获得osmap65-3.2、osmap65-3.2/OsMAP65-3.1(+/-)和OsMAP65-3.2(+/-)/OsMAP65-3.1(+/-)材料。本研究为进一步创制OsMAP65-3s突变体,开展基因功能研究和水稻胞质分裂分子机制解析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18.
基于改进DenseNet的茶叶病害小样本识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子茂  徐杰  郑禄  帖军  于舒 《农业工程学报》2022,38(10):182-190
针对茶叶病害识别的传统方法费工费时,同时由于茶叶病害样本小且分布不均导致传统卷积神经网络不能准确快速识别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迁移学习的SE-DenseNet-FL茶叶病害识别方法。SE-DenseNet-FL以DenseNet模型为基础,首先在DenseNet网络结构中融入SENet(Squeeze-and-Excitation Networks)模块,以加强重要特征传播实现特征重标定;其次引入Focal Loss函数替换原DenseNet中的损失函数,使模型在训练时专注于难分类的样本,以缓解样本分布不均给模型带来的性能影响;最后利用PlantVillage数据集预训练取得预训练模型,通过迁移学习在预训练模型上使用自建茶叶病害数据集进行参数微调,以缓解样本数据过少带来的过拟合影响。通过与原模型DenseNet以及其他经典分类模型(AlexNet、VGG16、ResNet101)进行试验对比,结果表明基于迁移学习的SE-DenseNet-FL在小样本及样本分布不均情景下对茶叶病害的识别准确率达到92.66%。该模型具有较高的识别准确率与较强的鲁棒性,可为茶叶病害智能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19.
中间偃麦草(Thinopyrum intermedium,2n=42)具有大穗多花和抗多种病害等特性,是小麦育种的重要基因资源之一。为确定普通小麦川麦107与中间偃麦草杂交获得的遗传稳定品系08-738的染色体组成,采用形态学、细胞遗传学和SSR分子标记对其进行了鉴定。形态学分析表明,08-738具有植株较矮和小穗数较多的特点。细胞学观察表明,其染色体数目及构型为2n=42=21II。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和重复序列原位杂交(FISH)结果表明,08-738含有20对小麦染色体和1对小麦-中间偃麦草小片段易位染色体,易位位于小麦3DS的近末端,且该外源片段可能来源于中间偃麦草的Js染色体组。SSR标记分析显示,位于3DS 6-0.55-1.00之间的SSR标记xcfd141能在08-738和中间偃麦草之间扩增出一条特异条带,xcfd141可作为该中间易位片段鉴定和选择的标记。  相似文献   
420.
江西省木材数据库检索识别分类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介绍了江西省木材数据库检索识别分类系统的系统构成、主要功能、技术特点及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