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8篇
林业   49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3篇
  4篇
综合类   62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文章分析了赤峰市自然概况、市区绿化建设现状及城市特色,采用"近自然森林"建设理论和方法,提出构建赤峰市城市森林总体规划方案,旨在建设具有山水特色的森林城市,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相似文献   
82.
通过水培试验,对水曲柳幼苗进行氮素浓度和氮素形态处理,同时利用Li-7000 H2O/CO2分析仪闭路系统(LI-COR inc.)连接自制的根系呼吸室测定不同处理水曲柳幼苗的根系呼吸。结果表明:在氮素浓度处理下,水曲柳幼苗在生长季节(7月和8月),根系呼吸达到极其显著水平(P〈0.01),而在幼苗的生长初期(5月)和生长末期(9月),氮素浓度对根系呼吸的影响不显著(P〉0.05),不同氮素浓度处理之间Q10值差异也不显著(P〉0.05);在氮素形态处理下,5—9月,以单位表面积计算的根系呼吸速率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趋势,基本上随着硝态氮比例的增加而增加,而以单位体积计算的根系呼吸速率变化趋势较单位表面积根系呼吸速率不明显,以单位表面积计算的Q10值随着NO3--N所占比例的升高而升高,但不同处理之间差异并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83.
植物功能性状及其叶经济谱对硬化地表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植物叶功能性状及其叶经济谱对城市硬化地表的响应,以北京市典型绿化树种白蜡(Fraxinus chinensis)、国槐(Sophora japonica)和栾树(Koelreuteria paniculata)为研究对象,选择城市环境中典型的3种地表类型:自然地表(CK)、透水硬化地表(T1)和不透水硬化地表(T2),测定其地表温度、土壤含水率及植物叶功能性状等指标。结果表明,硬化地表极显著地升高了城市地表温度(P 0. 01),且由大到小表现为T1、T2、CK,而极显著地降低了土壤含水率(P 0. 01),由大到小表现为CK、T2、T1;城市生态环境中,硬化地表对国槐和栾树的影响主要源于高温胁迫,而对白蜡的影响主要源于T2的干旱胁迫; 3个树种叶功能性状间表现出相对一致的生态对策,以适应城市环境的变化,叶绿素含量与比叶面积呈显著正相关(P 0. 05),且分别与叶干物质含量、叶组织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 0. 01),叶干物质含量与叶组织密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 0. 01)。全球叶经济谱也存在于城市生态系统中,且总体上向快速投资收益型一端偏移,城市生态环境中植物通过减小气孔密度和比叶面积、缩小气孔面积、增加叶干物质含量和叶组织密度等策略,来适应城市生态系统中的高温、干旱等特殊生境。因此,在城市绿化植物的选择及配置上,建议根据其生态权衡规律,选择耐高温、耐旱的树种,同时通过增加降温、灌溉,减少生长季修枝等措施来降低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84.
为了解植物叶功能性状对大气污染的响应,以生长在北京市海淀区轻度污染区的海淀万柳(E1)、交通尾气重度污染区的西直门(E2)及相对清洁区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CK)的典型绿化树种国槐Sophora japonica、栾树Koelreuteria paniculata和白蜡Fraxinus pennsylvanica为研究对象,测定植物叶片功能性状,进一步研究其权衡策略并分析叶经济谱的位置。结果表明:1)3个研究点的主要大气污染物SO_2、NO_2、PM10和PM2.5浓度存在显著性差异,表现为E2>E1>CK(P<0.05)。2)随着大气污染程度的增大,3种典型绿化植物的比叶面积(specific leaf area,SSLA)、叶绿素含量(cholrophyll,CCHL)和气孔面积(stomatal size,ASS)显著降低,表现为CK>E1>E2(P<0.05),气孔开度(stomatal aperture,DSA)也呈下降趋势,但未达到显著水平;叶干物质含量(Leaf dry matter content,CLDMC),叶组织密度(leaf tissue density,DLTD)及气孔密度(stomatal density,DLTD)显著增大,排序表现为E2>E1>CK(P<0.05)。3)3个典型绿化树种的叶功能性状间存在相对一致的相关关系,SSLA与CLDMC、DLTD及DSD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CLDMC与DLTD、DSD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性(P<0.01);DLTD与DSA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性(P<0.05);DSD与ASS、DSA分别呈负相关关系,但差异不显著(P>0.05),相关性与全球尺度上的性状关系基本一致。4)研究认为,全球叶经济谱在城市大气污染的特殊环境下也同样存在,且总体上位于低的SSLA、ASS、DSDCCHL,高的CLDMC、DLTD、DLTD的"快速投资-收益型"一端。  相似文献   
85.
植被管理对人工林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植被管理是人工林高度集约经营的重要措施之一,对人工林树木存活及早期生产力水平有极显著的影响。文章回顾了世界各国学者在人工林植被管理方面的研究工作,总结了竞争性植被对人工林树高、地径、材积、叶面积、根系及生物量等生长指标的影响,阐述了竞争性植被与树木水势、树木对养分和水分的吸收、树木对所施肥料的利用效率、树木的光合生理特性以及土壤水分动态等的关系。  相似文献   
86.
风景游憩林景观质量评价及营建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中介绍了国内外风景游憩林景观质量评价及营建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 包括风景游憩林的评价方法、风景资源管理系统、风景游憩林营建技术、风景游憩林的抚育间伐、森林群落结构与景观质量的关系等内容, 同时讨论了风景游憩林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并对其研究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87.
游憩型城镇景观林林内景观斑块类型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林内景观斑块结构为基础,对北京市各类公园游憩型景观林景观斑块特征进行了分析。北京市各类公园游憩型景观林可分为中密度锻炼型景观林、中密度休闲型景观林、中高密度锻炼型景观林、高密度休闲型景观林、低密度综合景观林等5类。而具有低林分密度、高草本覆盖、适量灌木覆盖、丰富的色彩数量、乔草或乔灌草结构的林内景观更符合大众审美。在16个景观斑块要素中,景观密度越大,色彩斑块的SHDI越低,草本覆盖率越高PLADJ和AI越高、而NP、PD、景观斑块形状指数LSI越低。景观指数变化对林内景观美景度影响程度依次为SPLITCONTAGPAFSIEISHDI。随着美景度等级降低,CONTAG呈现线性递减趋势,而PAF、SPLIT、SHDI和SIEI呈现非线性变化趋势。高密度和整齐划一式的林木排列以及简单的林下植被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林内景观要素的复杂性,并不利于提高林内景观质量,适当增加树种丰富度,通过提高垂直层次数量和多样化的林下植被,使用提高林下植被近自然程度、采取规则式和非规则式树木排列方式相结合的多样化水平空间配置,将有益于提高林下植被斑块色彩多样性,并可有效地提高林内景观质量。  相似文献   
88.
为了提供一个较为全面和通用林内景观质量评价体系及明确体系中不同景观要素对林内景观质量影响的程度,在查阅国内外风景林一致性结论的基础上,从5个项目,22个指标和68个类目,采用AHP法构建和确定林内景观评价体系及各个层次指标权重,结果表明,各项目层对林内景观的贡献程度从高到低依次是:林内美学指标>森林健康指标>林分结构指标>地被层特征指标>林木测树指标。指标层中,对林内景观美景度贡献较大的有枯枝落叶、层次对比度、枯树倒木、水平透视距离和色彩丰富度等。利用系统对北京地区油松和侧柏林进行的评价结果表明,侧柏和油松纯林的中龄林林内景观质量均值为40.81和42.4,处于很好水平,幼龄林林内景观质量均值为37.39和40.55,处于较好水平。  相似文献   
89.
根系呼吸对研究全球碳循环和全球变暖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我国有关林木根系呼吸的研究很少。总结了林木根系呼吸的影响因子,尤其对氮对根系呼吸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0.
目的分析持续干旱胁迫环境中不同产地黄栌幼苗叶功能性状的变异规律及差异,并探究产地地理?气候因子对叶功能性状变异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模拟试验方法,选取来自5个产地的黄栌1年生幼苗作为供试材料,设置对照(CK,土壤田间持水量的75% ~ 80%)、中度胁迫(MS,土壤田间持水量的55% ~ 65%)和重度胁迫(SS,土壤田间持水量的35% ~ 45%)3个土壤水分含量梯度,分析干旱胁迫、产地及其二者的交互作用对叶功能性状的影响,并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冗余分析(RDA)分别研究产地分布与地理?气候因子的关系以及产地地理?气候因子对叶功能性状变异程度(TVD)的影响。结果(1)干旱胁迫对幼苗叶功能性状均具有显著影响。其中,SS环境中,叶绿素含量(LChl)、叶相对含水量(RWC)、比叶面积(SLA)和叶片面积比例(LAR)分别比对照低17.61%(P < 0.001)、3.71%(P < 0.001)、10.89%(P = 0.002)和17.22%(P = 0.001),叶干物质含量(LDMC)、叶组织密度(LD)分别比对照高9.04%(P < 0.001)和14.52%(P = 0.009)。(2)黄栌叶功能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在干旱胁迫环境中具有增强的趋势。其中,SLA与LDMC和LD均呈极显著(P < 0.01)的负相关关系,LDMC和LD之间具有极显著(P < 0.01)的正相关关系,RWC与LChl(P < 0.01)、SLA(P < 0.01)和LAR(P < 0.05)呈极显著或显著的正相关关系。(3)干旱胁迫环境中不同产地叶功能性状具有显著差异。MS处理时,SLA(P = 0.002)、LChl(P = 0.025)和LD(P = 0.026)在产地间具有显著差异;SS处理时,LChl(P < 0.001)、LAR(P < 0.001)和RWC(P = 0.005)存在显著的产地差异。(4)来自北京延庆区幼苗的叶功能性状平均变异程度(所有性状变异程度的平均值)最大,为17.57%,而来自山西运城绛县幼苗的最小,为6.97%。(5)经RDA筛选,最干燥月份降水量(DMP,P = 0.002)、生长季月降水量平均差(GSPD,P = 0.008)、最热月份的最高气温(WMT,P = 0.016)和年平均降水量(ANP,P = 0.036)对幼苗TVD影响显著。其中,DMP与所有性状的变异程度之间均具有不同程度的负相关关系,但与LDMC和LD变异程度之间的负相关性更为显著,GSPD和ANP与SLA和LAR变异程度的负相关性较为显著,WMT与LChl变异程度的正相关性极为密切。结论黄栌叶功能性状在不同干旱胁迫环境中、不同产地间均具有显著差异。产地气候 (尤其是DMP、GSPD、WMT和ANP)是导致干旱逆境中不同产地黄栌叶功能性状发生遗传变异的重要原因。5产地中,山西运城绛县的DMP最高,GSPD和ANP较为适宜,WMT较低,且来自该产地的黄栌叶功能性状在干旱胁迫中的平均变异程度最小,因此较适合引种至华北地区的干旱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