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科学   22篇
  9篇
综合类   32篇
畜牧兽医   5篇
植物保护   20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张掖市设施葡萄延后栽培温湿度调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设施葡萄延后栽培的成功,人为控制环境因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分析设施葡萄延后栽培温湿度调控标准的基础上,针对张掖市设施葡萄延后栽培室内温度、湿度变化特点,提出了具体的温湿度调控措施,以期为设施葡萄延后栽培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42.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兰州市水生态安全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影响城市地区的水生态安全因素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以具有代表性的北京、西安、西宁和兰州4个城市为例,从水资源条件与开发利用、水环境与水生态和涉水有关的社会经济等方面,统一选取影响水生态安全的38项指标,构建水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利用模糊系统分析方法,对指标体系进行优化,最终建立以25项指标组成的兰州市水生态安全评价体系,并用优化后的指标体系对兰州市2009-2013年水生态安全状况进行模糊综合定量评价,找出最主要影响因素。评价结果表明:兰州市水生态安全状况总体趋于好转,但仍受人类生产、生活等活动的影响,部分因素还在威胁兰州市水生态的安全,应引起城建和管理部门重视。最后,对兰州市水生态安全建设方面提出了几点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43.
控制性交替隔沟灌溉对甜椒农田蒸散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张掖地区进行甜椒田间试验,利用农田水量平衡方法计算农田蒸散量,用微型棵间蒸发器测定不同沟灌方式的农田土壤棵间蒸发,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沟灌方式下甜椒农田蒸散、土壤棵间蒸发、蒸发占蒸散的比例及其随叶面积指数和表层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关系、灌溉后土壤蒸发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交替隔沟灌溉在不影响作物蒸腾的条件下减少了表层土壤的湿润面积、减少了棵间土壤蒸发、提高了作物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44.
膜上灌对河西绿洲灌区玉米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覆膜常规畦灌为对照,研究了膜上灌对河西绿洲灌区玉米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全生育期内膜上灌玉米和对照玉米的耗水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且宽膜膜上灌耗水量比窄膜膜上灌低;膜上灌处理的穗长和穗粗分别比对照高0.77 cm和0.32 cm,穗行数比对照多0.5行,行粒数比对照多2粒,穗粒重增加41.43 g/穗;宽膜膜上灌的穗长和穗粗比窄膜膜上灌的高0.12 cm和0.26 cm,同时,穗行数多0.06行,行粒数多0.85粒,穗粒重增加19.22 g/穗。宽膜和窄膜膜上灌的水分利用效率(WUE)分别为2.38 kg/m3和1.95 kg/m3,为对照WUE的1.86倍和1.66倍;产量分别为15 378.55 kg/hm2和12 706.40 kg/hm2,比对照提高40.65%和16.21%。经统计分析,宽膜膜上灌处理的产量较对照和窄膜膜上灌处理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由此可见,宽、窄膜膜上灌的效应都比对照好,且宽膜效应好于窄膜膜上灌,适宜在该区推广和应用1.25 m宽膜覆盖膜上灌。  相似文献   
45.
不同生育期水分胁迫对延后栽培葡萄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寻求最佳的葡萄果实产量及品质的水分调控阈值,将延后栽培葡萄划分为萌芽、抽蔓、开花、果实膨大、着色成熟5个生育阶段,各生育期设3个供水水平(即土壤相对含水率为75%~100%、65%~90%、55%~80%),开展了上述3种供水水平下葡萄果实生长、产量、品质及水分生产效率的研究。结果表明,延后栽培葡萄有2个明显的高、低峰膨大周期,第1个高峰期出现在膨大期前16 d,平均横向和纵向膨大速率分别达到0.747和0.959 mm/d;葡萄横径2次膨大高峰出现在膨大期第44~52 d,纵径比横径推迟1 w,平均膨大速率只有0.134 mm/d,比横向小0.063 mm/d。抽蔓期中度水分胁迫处理和开花期中度胁迫处理的膨大速率在果实膨大初期表现出了明显的复水补偿效应,中后期则出现了复水补偿结束后的再减小过程。萌芽期中度胁迫处理对提高葡萄产量、水分生产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有利,其值分别达到36333、7.69、10.27 kg/m3,着色成熟期轻度胁迫处理次之。着色成熟期轻度胁迫下,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葡萄糖、总糖等营养成分均显著高于生育期充分供水处理(P0.05)。综合考虑产量、水分生产效率、灌溉水利用效率及果实品质等指标,最佳延后栽培葡萄水分调控处理为着色成熟期轻度胁迫,即着色成熟期土壤相对含水率为65%~90%、其余生育期土壤相对含水率为75%~100%。该研究可为设施延后栽培葡萄土壤水分精准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6.
不同生育期亏缺灌溉对酿酒葡萄生长及耗水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探究不同生育期亏水对酿酒葡萄生长、耗水特性、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在武威市进行了不同生育期亏水滴灌试验,分析了不同生育期亏水对酿酒葡萄横径、纵径、耗水规律、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酿酒葡萄横、纵径的生长总体表现为先快速,后缓慢,再由快速至稳定的趋势,浆果膨大期亏水对于葡萄横、纵径生长不利;浆果快速膨大初期葡萄横、纵径膨大速率均与产量、水分生产效率以及灌溉水利用效率极显著正相关;浆果膨大期、着色成熟期亏水显著降低酿酒葡萄的耗水强度;浆果膨大期耗水模系数占到50%以上,该阶段水分亏缺会导致葡萄产量的减少,通过试验发现减产幅度达30.2%,是酿酒葡萄需水临界期;新梢生长期适度水分亏缺有利于增产,在试验条件下,增产率为10.1%。因此,果实膨大期水分亏缺对葡萄的产量不利,在新梢生长期可适度亏水,以实现酿酒葡萄高产和高效的生产目的。  相似文献   
47.
不同灌溉制度对机采棉水分运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2012年南疆地区机采棉膜下滴灌大田试验,以蒸发量为灌水控制指标,研究了灌水频率和灌水量对土壤水分及棉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进而分析了不同灌溉制度的节水、增产和调质效果。结果表明:相同灌溉频率下,土壤剖面上含水率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相同灌溉量下,灌水频率为5 d时在膜下0~60 cm土层的平均土壤含水率较高;不同灌溉制度对棉花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当灌水频率为5 d和作物-蒸发皿系数为0.6时,棉花的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分别达到1.96 kg·m-3和3.08 kg·m-3,可实现棉花生产的节水、高产和优质。  相似文献   
48.
不同生育期水分胁迫对设施延后栽培葡萄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张掖市灌溉试验站开展了设施延后栽培葡萄灌溉试验,研究了不同生育期水分胁迫对温室栽培葡萄光合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个胁迫处理下光合速率均大于对照处理,而胞间CO2浓度相比对照均有明显下降,且以生育期的先后胁迫顺序从高到低排列。水分胁迫可以提高设施延后栽培葡萄的外观品质,以开花期胁迫处理下果粒重、纵横径最大。萌芽期胁迫处理使得果实产量增加,营养品质有所提高,并且叶片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可为设施延后栽培葡萄节水、调质、增效的灌溉制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9.
为了提高灌溉的水分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结合当地农民种植玉米常见的灌溉方式,对畦灌、膜上灌和膜下滴灌三种灌溉方式下的水分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制种玉米膜下滴灌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较畦灌提高了40.7%,较膜上灌提高了46%,且畦灌的经济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50.
膜上灌对春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2004年到2005年在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二十里堡乡七号村进行了膜上灌春小麦调亏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膜上灌水的方式下覆膜处理的耗水量为460.1 mm,比对照减少了310.3 mm,但比对照增产1 363.69 kg/hm2,增收1 817.1元/hm2,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6.0 kg/(mm.hm2);在同一水分条件下,覆膜处理比露地处理增产54.22%,增收3 400.6元/hm2,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4.67 kg/(mm.hm2).覆膜处理具有明显的节水增产效应,开花后干物质积累量,茎、叶、穗等器官营养物质的分配、转换均高于露地处理,且产量达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