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0篇
林业   44篇
农学   32篇
基础科学   68篇
  26篇
综合类   183篇
农作物   18篇
水产渔业   22篇
畜牧兽医   150篇
园艺   34篇
植物保护   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05篇
  2000年   175篇
  1999年   120篇
  1998年   8篇
  199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591.
592.
江苏仪征市新城镇砖桥村蔡庄组农民孙国兴,在自家的6 667 m2(10亩)蔬菜大棚中开辟一个小棚、专门试种只能生长在春天的鸡冠花菜.如今,鸡冠花已成为仪征市民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1999年春季,孙国兴试种的几亩鸡冠花菜,和同期种的普通蔬菜相比,每667 m2增收1 000余元.现在,他又拿出0.2 hm2(3亩)地拟将鸡冠花菜反季上市.鸡冠花过去以观赏药用为主.1998年新城镇农民从仪征市政府信息网络中获得鸡冠花可作蔬菜的信息后, 当年试种成功,1999年该镇推广13.7 hm2.  相似文献   
593.
594.
潞农1号大叶木耳菜是本人经多年选育繁殖而成的木耳菜新品种。一、品种特点潞农1号大叶木耳菜,采收时株高20cm,茎粗0.7-1cm,叶色嫩绿,叶片大而圆,叶片直径10-15cm。平均单株重100g,最大单株重500g。产量高,一般产量5000-7000...  相似文献   
595.
596.
597.
杏属植物种间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林业果树研究所,北京 100093)  相似文献   
598.
2001年农业部将大力组织推广农作物优良品种和高效、实用先进农业技术,推进优质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配套服务,增强我国农业的竞争力,提高农产品质量,保证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为种植业结构调整、西部开发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在种植业生产上,重点推广四大类、 23项先进实用技术。 1 农作物良种技术 1.1 优质、高产、抗逆新品种以新品种展示为重点,突出优质、专用型品种和经济效益高的作物,扩大审定品种推广面积。( 1)水稻:推广早优 5号、中优早 81、嘉育 948等 80多个新品种,南方重点抓优质早稻,中晚稻重点推广米质优于汕优 63的品种,北方稻区重点推广优质粳稻品种,力争优质水稻占全国水稻面积的 40%以上;( 2)小麦:推广豫麦 34、豫麦 47、皖麦 38、济南 17等 72个新品种,以优质、抗逆的中筋麦为主,发展专用麦生产;( 3)玉米:推广农大 108、中原单 32、高油 115等 71个新品种,重点是高产优质蛋白新品种,兼顾高油、高淀粉以及甜、糯等特种玉米;( 4)棉花:推广中棉所 35、 38、川棉 239等 18个新品种;( 5)大豆:推广东农 42、豫豆 12、鲁豆 11等 14个新品种,重点是高产、高蛋白、高脂肪的优质新品种;( 6)油菜:推广华杂 4号、华双 3号以及中双系列等 11个新品种,重点是双低品种;( 7)糖料:甘蔗主要推广桂糖 17、新台糖系列品种,甜菜主要推广甜研 303、甜研 304、协作 2号、新甜 6号等品种。 1.2 种子精选加工和包衣技术充分利用现有种子加工成套设备,推广种子加工精选技术,精选加工种子 40亿 kg、干燥种子 3亿 kg,实现自动称量、标牌包装 40亿 kg,实现商品种子全部加工、包装的目标;在普遍推广玉米、小麦、棉花种子包衣技术的基础上,南方省、自治区加强水稻种子包衣技术推广,旱作地区推广抗旱保水种子包衣,油菜推广双低油菜种子包衣;加强瓜、菜种子包衣技术试验和推广工作。 1.3 种子检验新技术在各级种子质量检测机构和种子生产、经营企业,推广应用电泳法检测玉米杂交品种的真实性和纯度,加快品种真实性和纯度的检测速度,及时反馈种子质量信息,减少假冒伪劣种子坑农害农。  相似文献   
599.
山东枣强马雪云、侯宗良等将新鲜种蛋和存放18℃、75%4d、8d和12d的种蛋同时入孵。在入孵的第2h、24h、48h和66h分别抽取4组存放不同天数的种蛋、测量蛋重丢失、蛋清PH值和蛋清厚度。结果表明:新鲜蛋清PH值在入孵后先迅速增加,至PH值为9时,变化缓慢,但最终表现新鲜蛋清PH值最低;入孵2h,新鲜蛋蛋清最厚,与贮存4d、8d和12d的种蛋比较,新鲜蛋的蛋清厚度在入孵后的前24h降低较快,贮存种蛋的蛋清厚度也逐渐下降,但下降缓慢,且贮存4d的蛋清厚度始终高于贮存8d、12d的种蛋;随着贮存和孵化时间的延长,种蛋重量丢失增加,直至趋向一致,即种蛋从种鸡产出至孵化结束,其蛋重丢失占种蛋重的百分比是一致的。新鲜蛋入孵24h的蛋清变化相当于种蛋在18℃,相对湿度75%环境下存放4d的变化,将新鲜蛋入孵,胚胎供养不足,死淘汰和弱雏率增大。而入孵前贮放4d的种蛋,其蛋清粘度和PH值变化刚好满足胚胎供养需要,孵化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