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3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49篇
林业   111篇
农学   51篇
基础科学   118篇
  49篇
综合类   449篇
农作物   73篇
水产渔业   45篇
畜牧兽医   378篇
园艺   108篇
植物保护   7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172篇
  2000年   168篇
  1999年   102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7篇
  1975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使用卷尺测量切沟的体积和面积是研究土壤侵蚀中最常用也是传统的测量方法,着重分析了使用卷尺测量切沟时,测得切沟体积的误差。其误差主要包括由卷尺精度限制而导致的误差,以及由测量原理所造成的系统误差。运用误差传递公式计算由卷尺精度限制导致的误差,这种误差与测量相邻横截面的间隔长度无关,只与测量仪器即卷尺有关;对于不同的切沟,卷尺精度导致的误差占所测切沟体积的百分比也是基本相同的,不到2%。由测量原理造成的系统误差又可分为两种:由于横截面不规则造成的系统误差,最多可达到体积的2%;由于相临两个横截面之间形状不规则造成的系统误差。在野外测量的时候,每次测量距离保持在10 m左右比较合适。卷尺测量与差分GPS测量的切沟体积的比较表明,单次测量误差较大,在10%左右,而两次测量的体积差,即两种方法所得的切沟体积的年际变化量相差不大。也就是说明,用卷尺测量切沟体积的年际变化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62.
陇东黄土高原冬小麦生长势及生长状况评定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陇东黄土高原有代表性的董志塬上的冬小麦为研究对象,以叶面积与植株高度之积表示停止生长期、拔节期、乳熟期等几个关键发育期的生长势。以生长势为量化指标,建立了冬小麦生长状况评定体系,并通过分析发现,停止生长期生长势和气象要素相关不显著;拔节期生长势和返青期-拔节期降水量相关显著,并和该时段≥0℃积温、光照时数呈显著负相关;而乳熟期生长势则和拔节期-乳熟期光照时数相关性达到极显著程度。  相似文献   
63.
该书作者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的需要 ,在总结长期从事土地治理开发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编写成的一本工具书。全书共分三篇 :第一篇为方法篇 ;第二篇为案例篇 ;第三篇为参考资料篇。内容包括国家近几年最近颁布的土地分类标准、设计标准、土壤改良指标、投资估算指标、生产成本分析、经济效益分析、常用定额、计算参数及有关规定。该书从实用性角度出发 ,力求通俗、简明扼要 ,资料丰富 ,理论联系实际 ,是一本工具参考书。可供从事农业综合开发和土地管理部门的项目管理人员、规划设计院和工程咨询单位编制可…  相似文献   
64.
1979年和1980年我们对金善宝教授命名的“云南小麦”亚种进行了考察和研究。查明“云南小麦”分布在云南省澜沧江和怒江下游十二个县,约在北纬22°54′—25°03′和东经95°36°—100°85′左右。“云南小麦”生长在海拔1500米至2500米之间的高山区,而以1900米至2300米地带种植较多。原产地年均温15℃、年雨量1480mm 左右。小  相似文献   
65.
实施超高产工程确保粮食安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粮食安全一直是人类发展的关键,国际高度重视的重大问题.特别是中国粮食生产面对着更加严重的人口增多、耕地减少、水资源不足等现实状况,同时还要面临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速经济发展和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多重压力.解决粮食安全最根本的是通过单产增加来提高粮食生产力,其中在高产条件下发展超高产技术是粮食生产能力提升的主途径.目前超高产研究已有了良好的基础,其中,新的超高产可能在理想株型、杂种优势和高效光合集成上将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66.
在信丰县,大阿镇大阿村的朱清能几乎是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他的知名度之所以这么高,是因为他的名字紧紧地和农机联系在一起,一提到他,人们自然会想到农业机械化,说他是靠农机致富的典型。  2000年 40多岁的朱清能是个大学物理系毕业的本科生。 80年代初,他还是一所中学的物理教师,可自读大学时起就立志要在红土地上有一番作为的朱清能又怎么愿局限于三尺讲台呢 ?1986年,他毅然撇下“铁饭碗”,承包起学校的农场,开始了他农机致富的征程。  身为物理系本科毕业的朱清能深深懂得农业机械的重要性和发展前景。 1986年,他在乡农…  相似文献   
67.
该项目系统研究确定了铁、锰、锌、铜、钼、钴、镍等微量元素为牟氏角毛藻和球等鞭金藻培养的必需营养元素,并确定了最佳浓度。研究结果较著名的M-f/2配方增加了镍,并对其它的五种元素浓度进行了修订。在国内率先研制出水产养殖用商品微量元素肥料,具有稳定性好、使用和运输方便等优点。应用于牟氏角毛藻和球等鞭金藻的培养,可提高细胞浓度和叶绿素浓度,分别为20.4%~43.2%和19.7%~25.6%;在室内规模培养牟氏角毛藻和球等鞭金藻,提高叶绿素浓度分别为19.7%和24.0%在对虾养殖池肥水中应用,叶绿素提高13.5%~90.3%。用微肥繁殖的牟氏角毛藻投喂对虾蚤状幼体的试验结果表明,蚤状幼体到糠虾幼体的变态率提高14.0%。可广泛应用于海水育苗和养殖池基础植物饵料生物的繁殖。经鉴定委员会鉴定认为该成果居国内先进水平。该成果1999年通过鉴定。 (黄海水产研究所)  相似文献   
68.
冬小麦,夏玉米不同品种(系)之间的氮营养效率的差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田间试验比较了不同冬小麦夏玉米品种(系)之间氮营养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3个冬小麦品种(系)中, 93132具有较高的基础产量, 而农大95对氮肥反应最为敏感; 3个夏玉米品种(系)中, 西玉3号不仅具有较高的基础产量, 而且对氮肥的反应较好。冬小麦夏玉米不同品种(系)间最佳产量和最佳施氮量有较大差异。 从施肥经济效益分析, 冬小麦以农大95最佳, 夏玉米以西玉3号最高。在180 kg  相似文献   
69.
为探究棉花是否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明确F2杂交棉纤维品质性状和分离特征,筛选出适宜于该区域的优质F2组合。以4个F2杂交组合(瑞杂1号、瑞杂2号、瑞杂4号、J杂708)和2个常规棉品种(J206-5、新陆中38号)为研究材料,通过大田试验比较了F2杂交棉与常规棉棉纤维品质性状的差异,并对F2杂交棉纤维品质性状分离程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4个F2组合材料的纤维品质性状分离都小于常规棉品种,相比常规棉,F2杂交棉的棉纤维品质出现优势衰退的真正原因是28~29mm纤维长度植株比例增加,而>32mm以上纤维长度植株比例减少;2)存在断裂比强度向减弱方向的分离,但是棉花纤维长度和整齐度与常规棉无明显差异,以上品质指标表明F2杂交棉性状分离程度不大。3)杂交棉纤维品质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可以筛选出优良的F2杂交棉组合并在生产上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70.
为研究硒浸种对春小麦种子活力和幼苗生长特性的影响,分别设置0,0.5,1.0,2.5,3.5,5.0,10.0,50.0 mg/L共8个亚硒酸钠溶液浓度,通过发芽试验,比较研究了不同浓度的亚硒酸钠浸种对春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亚硒酸钠溶液浓度升高,春小麦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幼苗和根长以及干鲜重等指标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1.0 mg/L的亚硒酸钠溶液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有促进作用;随着亚硒酸钠浓度的升高(≥2.5 mg/L),其各项指标显著下降,并对根和苗的生长表现出抑制作用;因此在实际生产中,掌握合适的硒浸种浓度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