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5篇
林业   66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4篇
  5篇
综合类   3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浙西南不同经营强度下毛竹林土壤渗透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双环刀法研究了浙西南山区不同经营强度下毛竹林土壤的渗透性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动物多样性的关系。结果表明:1)4种经营强度的林地土壤渗透性排列依次为粗放经营毛竹林笋竹两用林笋用林笋用—覆盖林,且各经营强度的土壤渗透性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2)Kostiakov模型更适合模拟该研究区域的土壤水分入渗过程,Philip模型拟合结果次之,Horton模型最差。3)土壤渗透性和土壤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与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土壤有机质、全N等呈极显著正相关。4)土壤初渗率、稳渗率与土壤动物(除双尾目)存在正相关,而粗放经营毛竹林和笋竹两用林的土壤动物丰富度及类群多样性较高,笋用林和笋用覆盖林相对较低。试验说明经营强度的不同会对土壤渗透性产生影响,人为干扰较弱的粗放经营林和笋竹两用林土壤渗透性较好,而笋用林和笋用覆盖林土壤渗透性相对较差,这为山地毛竹林地表径流调节及水土流失防治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2.
山茱萸的栽培技术及开发前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山茱萸既可播种育苗,也可扦插育苗和嫁接育苗。山茱萸种子深度休眠,播种前需进行催芽。嫩枝扦插成活的关键是做好遮荫、保湿和透光。在晚春和初夏采用贴枝接、劈接和长块削芽接成活率较高。成片造林密度以825株/hm^2左右为宜,造林后适当的树型修煎和水肥管理可明显提高结实率。其果皮不仅可以入药,还具保健、滋补功能。同时,山茱萸也是一种非常好的观赏树种,具有较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3.
镧稀土对青钱柳试管苗生长及生理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不同质量浓度的稀土镧(1、2、5、10mg/L)对靑钱柳试管苗生长及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基中添加适量的镧稀土能有效提高试管苗单株鲜质量增量、苗高、分化芽数目、单株叶片数、叶绿素、可溶性糖、蛋白质含量及SOD、POD活性等,降低叶绿素a/b值,以5mg/L处理效果最佳。与不加镧的对照相比,相应的各指标分别提高47.33%、13.51%、40.65%、42.07%、36.0%、37.96%、108.12%、65.32%、54.88%和降低24.27%,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说明适当质量浓度的镧处理不仅能显著促进试管苗的生长和分化,还能有效改善其生理特性,增强试管苗的抗逆能力,起到壮苗的作用  相似文献   
94.
研究了等渗的盐和水分胁迫及其钙调节下,青钱柳幼苗叶肉细胞中ATP酶活性在亚细胞中的分布及其超微结构变化。在人工气候室中采用水培法,将青钱柳幼苗进行5个不同浓度处理:对照,85mMNaCl,85mMNaCl+12mMCa(NO3)2,PEG(渗透势等于85mMNaCl)及PEG(渗透势等于85mMNaCI)+12mMCa(NO3)2。结果表明:正常生长条件下,ATP酶活性较低并主要定位在细胞核中 等渗胁迫12d以后,ATP酶活性增大并以液泡中居多。等渗水分胁迫下出现的嗜锇颗粒较等渗盐胁迫下的多。由于外源钙的调节作用,等渗胁迫下ATP酶活性增加并主要转移至细胞核上,且在等渗水分胁迫下的嗜锇颗粒明显减少。ATP酶定位在细胞核中表明幼苗遭受胁迫伤害程度较轻,而定位在液泡中则表明受伤害程度较重。等渗处理4和20d后,等渗胁迫及其钙调节下青钱柳幼苗叶片超微结构被破坏程度较无钙调节处理,尤其是较等渗水分胁迫下的轻。初步认为,等渗盐胁迫下青钱柳幼苗遭受的胁迫伤害程度较等渗水分胁迫下的轻,而钙调节作用则以等渗水分胁迫下的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95.
不同地理种源麻栎苗期变异和初步选择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3个省(区)的36个种源麻栎种子在安徽省滁州市红琊山林场进行苗期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种源麻栎苗高、根长、地径、高径比、生物量、热值和能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麻栎苗高和地径生长均表现"S"型曲线,7-9月为生长速生期;麻栎不同器官热值大小排序为叶>茎>根,生物量为根>茎>叶,能量为茎>根>叶.主成分分析表明:种源的差异主要是由各器官生物量决定.初步选出安徽太湖、安徽太平、浙江开化、江苏句容、浙江建德、浙江龙泉和贵州榕汀种源为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96.
不同杨-农间作模式碳储量及分布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生物量法对杨农复合生态系统中3种不同间作模式各组分的碳含量、碳储量及整个系统碳储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K,P及W 3种模式中,深度为1 m的土壤碳含量变化范围0.64~15.27 g·kg~(-1),土壤碳储量分别达71.19,40.67和42.64 t·hm~(-2);杨树不同器官中碳含量仅细根和毛细根与其他器官存在显著差异,但碳储量树干所占比例最高,3种模式中分别占到49.7%,50.8%,51.2%;4种间种作物中小麦、玉米、大豆、水稻根的碳含量均明显低于其他器官,碳储量都为收获部分(穗或豆荚)所占比例最大,小麦、玉米、大豆均达50%左右,水稻为45%左右,但3种模式农作物均以小麦+玉米的年耕作制度的碳储量最大;3种模式中,凋落物归还碳量分别为(0.78±0.23),(0.73±0.22)和(O.37±0.09)t·hm~(-2)a-(-1);杨农复合生态系统碳储量均是土壤>农作物>杨树>凋落物,但整个系统的碳储量为K模式>W模式>P模式.  相似文献   
97.
  目的  光质作为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对植物体内次生代谢物质的积累有一定影响。青钱柳Cyclocarya paliurus是中国特有的药用及食用多功能植物,其叶中的活性物质(如三萜)对人体健康具有促进和改善作用。通过开展光质处理对不同家系青钱柳生物量及叶三萜类物质积累影响的研究,可为青钱柳苗期培育过程中的环境选择及保健产品的进一步开发提供参考。  方法  以1年生青钱柳实生苗为材料,选择4个家系(四川沐川31号、浙江安吉1号、广西金钟山6号、广西金钟山7号)和设置4个不同光质(白光、蓝光、绿光和红光),测定不同处理对青钱柳苗期生物量、叶三萜类化合物质量分数及单株产量的影响。  结果  光质和遗传因子对青钱柳生物量、叶三萜质量分数和单株产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相比白光处理,其他光质处理显著( P<0.05)降低了青钱柳的总生物量积累,但安吉1号家系的蓝光与白光处理差异不显著( P>0.05)。青钱柳叶总三萜质量分数在安吉1号和沐川31号家系的白光处理下最多,蓝光次之;红光处理显著( P<0.05)增加了青钱柳叶特有三萜单体的质量分数。白光处理下叶生物量积累高的青钱柳植株积累了更多的三萜类化合物,蓝光和绿光处理下较低。  结论  适当的光质处理可作为提高药用植物目标化合物(如三萜类物质)含量的一种控制措施。图1表8参27  相似文献   
98.
青钱柳茎段腋芽萌发和丛生芽增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建立高效的青钱柳组培快繁体系,以青钱柳茎段腋芽作为外植体,WPM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及其浓度组合对腋芽萌发和丛生芽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9个处理的激素组合对青钱柳腋芽萌发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其中,6-BA 3 mg·L-1+2ip 1 mg·L-1 +NAA 0.1 mg·L-1处理效果最佳,萌芽率最高(83.33%),芽生长状态最好,但各处理诱导的均以单芽为主.将单芽置于添加TDZ的培养基中则诱导的均为丛芽,最佳组合为TDZ 0.1 mg·L-1+NAA 0.1 mg·L-1,萌芽率、增殖系数均达最高,分别为100%和7.33.培养基中添加2.0 mg·L-1 GA,能有效地促进丛生芽的伸长生长,芽苗生长健壮,为后续生根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99.
从四个方面阐述国内外关于能源林的发展现状及能源树种的研究概况,以使有关政府部门、企业、科研人员对能源林的开发利用引起重视,并对能源树种的选育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0.
杨树人工林林麦间作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探索杨树对林下间作物小麦生长的影响,对杨树3种不同配置模式对小麦生物量、小麦品质、小麦产量以及小麦营养与生殖生长关系的影响展开调查和分析.研究表明,杨树不同配置模式对小麦生长影响程度不同,其中以3 m×5 m×30 m配置模式的生物量和产量等指标最高,3 m×15 m配置模式最低;而小麦出产率则恰恰相反.单穗重、千粒重、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则以4 m×5 m×50 m模式最大,3 m×15 m模式最小.3 m×15 m模式产量和质量的各项指标均较低,而4 m×5 m×50 m模式单位面积所能种植的杨树株数偏少.综合这两个方面的因素考虑,认为3 m×5 m×30 m配置方式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配置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