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4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42篇
林业   42篇
农学   59篇
基础科学   54篇
  33篇
综合类   342篇
农作物   46篇
水产渔业   30篇
畜牧兽医   46篇
园艺   35篇
植物保护   21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701.
为构建稳定表达猪δ冠状病毒(PDCoV)S1蛋白的CHO细胞系,利用电转染技术将重组质粒pCGS3-S1转染至CHO细胞,通过有限稀释法筛选稳定表达重组S1蛋白的单克隆细胞系。利用阴离子交换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方法对重组S1蛋白进行纯化,采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重组S1蛋白活性。将纯化的重组S1蛋白免疫BALB/c小鼠,通过间接ELISA、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及病毒中和试验对重组S1蛋白免疫原性进行检测。结果显示,稳定表达PDCoV S1蛋白的CHO细胞系成功建立,并获得了纯度高于90%、产量为28.5 mg/L的重组S1蛋白;且重组S1蛋白与PDCoV阳性血清反应性良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中和效价为1∶128。综上,成功建立了稳定表达PDCoV S1蛋白的CHO细胞系,且纯化获得的重组S1蛋白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702.
为监测评价影响大豆丰产增收的旱涝灾害,利用1961—2020年辽宁省51个气象站逐日气象观测资料和土壤水分数据,通过对前期累积降水与蒸散差值指数(Antecedent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APEI)序列值进行三参数的log-Logistic概率分布拟合,建立日尺度标准化前期降水蒸散指数(Standardized antecedent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SAPEI),选取辽宁省4个大豆主产区代表站,对SAPEI在辽宁省大豆旱涝监测评估中的可行性和适用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代表站的log-Logistic概率分布函数与经验概率分布曲线高度拟合,SAPEI曲线能够表征辽宁省大豆的每日农田水分盈亏状况。在2014年8—9月旱涝转变实例分析中,SAPEI旱涝演变特征、旱涝等级与同期土壤水分监测数据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和同步性,大豆生育期旱涝积指数累年平均值空间分布趋势与辽宁旱涝分布趋势基本一致,表明日尺度SAPEI及旱涝积指数能够反映降水时间、日雨量大小对农田旱涝的影响,可精准描...  相似文献   
703.
2022年4月至5月,在广东东莞大岭山森林公园发现瓢虫属中国大陆新纪录种:二十星菌瓢虫Psyllobora vigintimaculata(Say, 1824),对其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提供了彩色整体图和局部特征图,并介绍该种分布、寄主和生物学特征,为后期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04.
为研究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在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苗木内的分配规律,提高毛白杨造林效果,以毛白杨新品种‘北林雄株1号’苗木为试验材料,采用双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高(50 000株/hm2,A1)、中(41 667株/hm2,A2)和低(31 250株/hm2,A3)3种育苗密度和3种行距配置(行状配置B1:行距0.8 m+0.8 m、带状配置B2:窄行距0.6 m+宽行距1.0m和带状配置B3:窄行距0.4 m+宽行距1.2 m),分析育苗密度和行距配置对毛白杨体内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和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密度带状配置1(A3B2)和低密度带状配置2(A3B3)条件下,苗木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较理想,A3B2的茎、根非结构性碳...  相似文献   
705.
[目的]酮病是高产奶牛常发的代谢性疾病,本试验旨在通过分析奶牛泌乳早期的生产性能DHI(奶牛群体改良)以及外周血的血细胞成分分析数据,阐明酮病发生与以上指标的相关性,及早预警牧场牛群酮病的发展。[方法]连续3年(2018—2020年)追踪江苏省境内某规模化牧场高产奶牛产后前3个月酮病高发期的生产性能数据,筛选出25头健康和20头酮病奶牛,进一步采集2020年产后第1个月的外周血进行血细胞分析;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指标对酮病的预警作用,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分析确定各指标对酮病的预警值。[结果]奶牛生产性能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乳脂率与酮病显著正相关,乳糖率与酮病显著负相关;奶牛血细胞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淋巴细胞数和嗜酸性粒细胞数是与酮病正相关的指标;进一步相关分析发现:鲜牛乳中乳脂率和血液中淋巴细胞数两项联合指标对奶牛酮病具有显著的预警作用,其中乳脂率的最佳分界值为4.21%,淋巴细胞数的最佳分界值为4.815×109 L-1。[结论]生鲜奶中的乳脂率和外周血中的淋巴细胞数可作为奶牛产后发生酮病的预警依据,用于指导牧场及时...  相似文献   
706.
病虫草害防控是国家总体安全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微生物天然产物农药是病虫草害绿色防控体系的重要成员, 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筑牢国家生物安全屏障中具有重要作用。链霉菌以能够产生丰富的次级代谢产物而著称, 是天然产物农药的资源宝库, 也是重要的天然产物药物的工业生产菌。然而, 随着病虫草害抗药性增强, 新发、突发病虫草害增多等问题不断涌现, 以及天然产物研究面临新骨架、高活性化合物发现难度增大, 工业菌株产量提升困难等瓶颈, 链霉菌天然产物农药创制与应用正面临巨大挑战。合成生物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 突破了生物学研究的传统模式, 为天然产物药物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与策略。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合成生物学在链霉菌研究领域的技术革新, 以及合成生物学在推动链霉菌天然产物资源发现、天然产物高效生物制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并对合成生物学助力链霉菌天然产物农药的创制与产业化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07.
【目的】为我国城乡有机垃圾的养分资源循环利用及其堆肥合理施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餐厨垃圾(FW)、园林废弃物(GW)、鸡粪(ChM)和牛粪(CaM)为主要原料的4种堆肥,采用Hedley连续浸提磷分级、红外光谱分析和热重分析等方法,系统分析不同有机垃圾堆肥的碳磷特征。【结果】4种堆肥的磷素含量和组成,有机碳含量、组成和结构均存在明显差异。粪肥堆肥全磷和活性态磷的含量明显高于植物源有机垃圾堆肥(FW和GW),其中ChM堆肥水提取磷(H2O-P)含量最高,CaM堆肥NaHCO3提取磷(NaHCO3-P)含量最高。FW堆肥总有机碳高、但腐殖化系数低(胡敏酸碳/富里酸碳=0.09),水溶性有机碳、小分子有机酸和氨基酸等活性碳含量最高,芳构化程度较低、含有更多的羧酸和多糖结构,热稳定性最差。GW堆肥易氧化有机碳和腐殖酸碳含量最高,芳构化程度和热稳定性高。粪肥堆肥的腐殖酸碳含量低、水溶性碳含量较高,ChM堆肥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且有机酸种类丰富,CaM堆肥含有一定量的氨基酸和草酸,两种堆肥芳构化程度和热稳定性相近,且居于FW和GW之...  相似文献   
708.
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源自南美洲,是一种具有恶性入侵性、暴发性和毁灭性的害虫。该害虫自2017年入侵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目前已在我国云南、贵州和四川等近20个省(区)相继发生,对番茄等茄科类作物造成严重威胁,亟需开展害虫综合治理研究与田间应用。该文基于土壤-作物-害虫-天敌互作系统中上行效应与下行效应的生态学原理,综述土壤氮素、根际微生物、作物抗性、作物和非作物多样性以及天敌昆虫在番茄潜叶蛾种群控制中的作用,对番茄潜叶蛾综合防控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