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9篇
综合类   5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1.
为明确品种抗性和杀菌剂对赤霉病发生及呕吐毒素积累的影响,2022年对8个不同抗性小麦品种和4种杀菌剂防治赤霉病和呕吐毒素进行防效评价。结果表明:在4月10日(扬花株率5%左右)和4月17日2次施药后,200 g/L氟唑菌酰羟胺SC 50 m L/667 m2+25%丙环唑SC 30 m L/667 m2、40%丙硫菌唑·戊唑醇SC 40 m L/667 m2对赤霉病的防效均在95%左右,25%吡唑醚菌酯SC40 m L/667 m2+27%戊唑·噻霉酮EW 35 m L/667 m2对赤霉病的防效在91%左右,480 g/L氰烯·戊唑醇SC 50 m L/667 m2对赤霉病的防效在84%左右;清水对照区的赤霉病自然发生程度、DON含量及药剂处理区的赤霉病发生程度呈现中感品种>中抗品种>抗性品种趋势。品种抗性和杀菌剂在防治赤霉病过程中存在交互作用,效应量依次为药剂>品种×药剂>品种。结论:利用品种抗性和杀菌剂能够有效控制赤霉病,其协...  相似文献   
12.
2016—2018年,利用性信息素诱集方法对江苏省句容市桃园梨小食心虫、桃小食心虫和桃蛀螟的种群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种类间以梨小食心虫、年度间以2016年诱捕量最多。梨小食心虫以2016年、2017年发生量大,峰次多,但越冬代成虫发生量远远低于2018年。桃小食心虫9月上旬后几乎不发生。桃蛀螟2018年种群数量远高于2016年和2017年,峰次多,发生期一直持续到11月上旬。3年间,3种害虫的年均月诱捕量与年均月降雨量均无明显的线性关系(P>0.05);年均月诱捕量与年均月温度总和仅桃小食心虫表现为显著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四氯虫酰胺等6种药剂在大发生年份对稻纵卷叶螟的田间防效进行本试验。结果表明:氯虫苯甲酰胺等药剂在大发生年份对稻纵卷叶螟防效有明显下降趋势,持效期缩短。药后14d10%四氯虫酰胺SC 600 m L/hm~2和20%氯虫苯甲酰胺SC 150 m L/hm~2对稻纵卷叶螟的杀虫效果为80.85%和74.94%,10%甲维盐·甲氧虫酰肼SC 225 m L/hm~2、26%茚虫威·甲氧虫酰肼SC 150m L/hm~2的杀虫防效在61%~66%,25%甲维·茚虫威WDG 150 g/hm~2、10%阿维·甲虫肼SC 900m L/hm~2的防效仅有51%~53%。建议:在水稻田稻纵卷叶螟外部虫源持续迁入、虫卵量大、发生期长、田间世代重叠严重的情况下,在卵孵高峰施用四氯虫酰胺或氯虫苯甲酰胺1次,在药后10 d左右再施用茚虫威或甲氧虫酰肼等单剂或复配剂,对多峰次稻纵卷叶螟有较好的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为避免频繁单一使用吡蚜酮产生抗药性,对25%吡蚜&#183;噻虫嗪WP复配剂进行了稻飞虱防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25%吡蚜&#183;噻虫嗪WP复配剂对稻飞虱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1hm2用药量为135g,药后3d防效为82.64%,速效性优于50%吡蚜酮225g/hm2的处理,达极显著差异,药后15d防效为92.25%,与50%吡蚜酮225g/hm2处理的持效性相当。  相似文献   
15.
试验结果表明,15%阿维·噻嗪酮WP对稻飞虱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1 hm2用药量达到750g,药后3 d和14 d防效分别为85.43%和84.94%,表现出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与25%吡蚜酮300g在防效上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氰烯菌酯作为一种氰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其化学结构独特,微毒性,具有内吸及向顶传导活性,耐雨水冲刷。截至目前,我国共批准了7个氰烯菌酯产品,其中原药1个,制剂6个。大田试验表明,氰烯菌酯不但在小麦赤霉病防治上效果良好,还有助于提升小麦的产量。氰烯菌酯在其他植物中也可防治由镰刀菌引起的某些病害。目前,对氰烯菌酯的抗性研究,明确了一些生产上和氰烯菌酯无交互抗性的常见药剂,而导致禾谷镰孢菌对其抗性产生的原因研究仍在进一步验证中。未来,氰烯菌酯的防治潜能有望得到进一步挖掘,防治谱也有望进一步拓宽。  相似文献   
17.
2018年,于江苏句容研究了释放花绒寄甲卵对桃园桃红颈天牛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释放比例为20:1~25:1、25:1~30:1的花绒寄甲释放处理对桃园桃红颈天牛均有明显抑制作用,释放初期湿度是影响其防效的主要气象因子。防治后20d,花绒寄甲释放区释放比例25:1~30:1的处理防效达87.8%。从防治效果和经济成本角度综合考虑,建议加强春秋两季虫情监测,通过分阶段多次释放来提升防效,春季发现少量桃红颈天牛排粪孔时按照20:1~25:1比例释放花绒寄甲,桃红颈天牛虫量较多时按照25:1~30:1的比例释放花绒寄甲;秋季排粪孔有少许虫粪可进行人工捕杀,排粪孔虫粪较多时按照20:1~25:1比例释放花绒寄甲。  相似文献   
18.
大力发展优质稻米产业已成为农业科研和生产的热点。影响稻米品质的因素除了品种因素、环境因素、栽培措施等外,病虫草危害也是一个重要方面。概述了病虫草危害对稻米外观品质、碾磨品质、食味品质、营养品质和卫生品质的影响。建议采用以“种苗处理+生态调控+应急防控”为核心的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能有效控制病虫草危害、保障粮食产量安全、提高稻米品质。  相似文献   
19.
基于对镇江市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利用多项Logit模型分析了农户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发现:籍贯和年龄对农户专业化防治意愿无显著影响;受教育程度对农户选择"代防代治"和"全程承包"在10%水平上有显著负向影响;家庭务农人数对农户选择"代防代治"和"全程承包"分别在1%和5%水平上有显著负向影响;种植面积对农户选择"代防代治"和"全程承包"均在1%水平上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三氟苯嘧啶对稻飞虱的防效及对天敌的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调查了三氟苯嘧啶对稻飞虱的防效和对天敌的安全性,并研究使用不同施药器械和助剂对其防效的影响。发现10%三氟苯嘧啶悬浮剂对稻飞虱具有较好的速效性,药后3d防效达95%以上;持效期长,在稻飞虱偏轻至中等发生年份,药后42d防效仍在90%以上。在推荐剂量下,该药剂对水稻和当地稻田内天敌蜘蛛安全。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喷施10%三氟苯嘧啶悬浮剂对稻飞虱的防效与背负式电动喷雾器无显著差异。使用相同器械喷雾,添加助剂迈飞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药效,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