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1篇
  15篇
综合类   42篇
农作物   10篇
园艺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研究多年份不同玉米品种各施肥处理SPAD氮素饱和指数变化规律,为寒地玉米氮素诊断提供理论数据。通过研究品种和处理两因素SPAD氮素饱和指数,利用SPAD氮素饱和指数指导玉米中后期氮素诊断,以2018~2020年最佳施肥处理SPAD氮素饱和指数为基础,建立平均年份SPAD氮素饱和指数模型,分别与2018、2019、2020年SPAD氮素饱和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最佳施肥产量处理为纯氮160 kg/hm2。通过多项式回归方程、指数回归方程、乘幂回归方程、线性回归方程和对数回归方程的计算,得出多项式回归方程相关性最高。对于玉米氮素诊断有较好指导作用,为寒地玉米中后期氮素诊断提供理论数据。  相似文献   
22.
为验证三江平原测土配方施肥TRPF系统在大豆施肥技术上的效果,在田间设置肥料效应试验,应用灰色关联度和方差分析法,对2012年不同施肥量大豆6个主要性状的表现进行了综合分析,为系统的下一步升级做准备.结果表明:测土配方施肥处理(T4处理)的产量,节数、分枝数、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及单株粒重表现最好,与其他处理之间均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并且测土配方施肥处理产量最高,与对照相比增产30.32%;常规施肥增产14.73%;低肥处理增产8.43%;高肥处理增产2.17%.关联度分析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大豆的6个性状的关联序表现为,单株荚数>单株粒重>单株粒数>节数>株高>分枝数.因此在测土配方施肥的基础上,可以选用多荚型(或多粒型)品种,来提高品种的产量潜力.  相似文献   
23.
玉米水肥一体化技术是世界公认的提高水肥利用率和增加玉米产量的重要技术。经多年推广应用在我国也 初具规模。本研究通过对玉米需水规律和需肥规律分析,总结玉米水肥一体化技术要点,比较玉米水肥一体化优势与 缺点,以期为玉米规模化生产节本增效,提高产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4.
为筛选出适宜东北寒冷区快速腐解秸秆的腐熟剂,通过网袋腐解试验明确施入3种秸秆腐熟剂对玉米秸秆生物量及养分释放的影响。结果显示:经过100 d的腐解,玉米秸秆生物量失重率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玉米秸秆失重率为57.1%~64.1%,其中以施用3号秸秆腐熟剂的玉米秸秆生物量失重率最高,为64.1%。施入不同秸秆腐熟剂后玉米秸秆氮、磷、钾释放率分别为35.1%~57.2%、44.2%~59.6%、77.4%~89.7%,其中以3号腐熟剂的秸秆磷、钾素释放率最高。各处理有机碳矿化率呈相同的趋势,均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取样末期有机碳矿化率在65.3%~69.1%之间,且各处理间差异不明显。综上,以3号秸秆腐熟剂腐解秸秆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5.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物理性质及甜菜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利用甜菜作为生物能源的原料,在其栽培技术方面进行了探索。以淡色火山灰土壤为供试土壤,播种采用直播方式,栽培采用简易耕作栽培技术,以耕起移植区和不耕起直播区为对照,针对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物理性质及甜菜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耕起直播区与简易耕直播区比较,土壤结构易紧密化,甜菜易产生侧根。但是,在出苗、生育期以及产量方面的差异不显著。不耕起直播区的根部收获量与现行的耕起移植区相比,减产2.5%~9.2%。对于碎土性较好的淡色火山灰土,耕翻与整地作业可以简略化或者免除,同直播方式进行组合同样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26.
根瘤菌对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及大豆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研究施用根瘤菌条件下,大豆不同生育期土壤中微生物数量的动态变化及其对大豆农艺性状的影响,于大豆苗期、花期、结荚期、鼓粒期、成熟期分别对大豆根际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采用平板计数法进行数量测定;于大豆成熟期对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数目随大豆生育期不同而发生变化。与对照相比,根瘤菌的施用均增加了除花期外各时期土壤中细菌的数量,在结荚期、鼓粒期和成熟期,增加了土壤真菌数量,在结荚期和成熟期增加了土壤放线菌数量;根瘤菌的施用增加了大豆的株高、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且有效增加了大豆产量,与对照相比增产19.44%。  相似文献   
27.
不同种类肥料对大豆生理特性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肥料对大豆生理特性和品质的影响规律,在大田条件下,以大豆品种黑农48为供试材料,设不施肥、常规施肥、有机肥、控释尿素和控释复合肥5个处理,对大豆叶绿素、地上生物产量、株高和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有机肥对提高大豆株高影响最大,控释肥次之;控释复合肥对提高大豆叶绿素含量效果最好,控释尿素次之。成熟期各处理地...  相似文献   
28.
根瘤菌与微肥对大豆生理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大豆生产过程中根瘤菌和微肥的合理使用,采用根瘤菌、微肥、根瘤菌+微肥、对照4个处理,在大豆苗期(V3)、盛花期(R2)、盛荚期(R4)、满粒期(R6)对大豆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进行测定;在大豆成熟期对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根瘤菌和微肥的使用在大豆不同生育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大豆叶片叶绿素、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产量结果表明:无论是单独施用根瘤菌、单独施用微肥或根瘤菌和微肥同时施用均可提高大豆产量,与对照相比根瘤菌+微肥处理产量为2 643.07kg·hm~(-2),在各处理中产量最高,与对照相比增产26.02%;根瘤菌处理增产18.33%;微肥处理增产21.73%。  相似文献   
29.
秸秆心土混合犁改良白浆土效果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将表层秸秆施入心土,改善贫瘠的心土层创造有利条件,该文设计了将白浆土"上翻20 cm,下混30~40 cm,同时将有机物料施入心土层"的秸秆心土混合犁。该研究通过设置秸秆心土混合区和浅翻深松区田间对比试验,调查机械作业后土壤理化性质,指示作物农艺性状以及产量指标等,明确秸秆心土混合的改土增产机理,进一步拓宽白浆土改良途径,为机械改土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技术支撑。研究结果表明:与浅翻深松相比,秸秆心土混合改善心土层土壤物理性质,20~4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提高2.69~4.90个百分点;硬度降低44.45%左右,且没有出现峰值;改善土壤通透性,固相降低幅度为4.51~2.14个百分点,液相增加幅度为1.17~4.13个百分点,气相增加幅度为0.38~0.98个百分点,容重下降幅度为0.16~0.11 g/cm~3;提高心土层养分含量,碱解氮提高17.33%,有效磷提高116.39%,速效钾提高37.86%,有机质提高36.66%,同时提高心土层全量养分含量,缓解土壤酸性。连续2 a调查大豆产量,秸秆心土混合区比对照区增产15.77%~16.33%,一次改土后效时间长,增产效果显著。该研究结果可为白浆土及其同类低产土壤改良及作物高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0.
蚜虫胁迫下两种栽培模式大豆生理指标及光谱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垄三栽培和窄行密植栽培中,利用植物光谱仪测定受害叶片的光谱反射率变化。结果表明,大豆蚜虫危害程度可以在大豆叶片的光谱中得到响应,且近红外区比可见光区更明显。大豆植株受蚜虫危害后,其株高、SPAD、叶面积和地上部干重均有所下降。不同时期两种栽培模式下受大豆蚜虫危害的植株与正常植株相比,其株高和叶面积差异都达到了显著水平。SPAD值表现略有不同,垄三栽培模式下,受虫害植株与正常植株间差异显著;密植栽培模式下,正常植株的SPAD值极显著高于受虫害植株。地上部干物重在垄三栽培模式下,正常植株与虫害植株不存在显著差异;密植模式下,虫害植株干物重显著低于正常植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