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8篇
畜牧兽医   1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高寒针茅草原植物生长季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99~2007年青海省兴海县牧业气象观测站0~50 cm土壤水分观测资料分析了高寒针茅草原植物生长季土壤水分的年变化、月变化和旬际变化规律及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高寒针茅草原天然草地土壤水分年际变化振荡明显,呈多波动变化,与年降水量相关关系显著;植物生长季逐月土壤水分变化曲线基本呈"M"型分布,按土壤水分月变化曲线可分为春季缓慢增墒期、春夏快速增墒期、盛夏快速失墒期、秋季快速增墒期和秋末快速失墒期5个阶段;土壤水分在20~30 cm层最大,就其垂直变化而言,0~10 cm为多变层,10~50 cm为缓变层;根据植物根系对土壤水分利用情况将土层分为根系利用层和根系微利用层;土壤水分垂直剖面的季节变化按变异系数大小可分为两个阶段,土壤水分变异系数雨季(6~9月)大于干季.  相似文献   
22.
智能网格预报在西宁最高、最低温度中的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2017年11月至2018年3月最高、最低温度格点预报及实况数据,按"邻近距离最短优先"原则,读取西宁市38个测站智能网格预报产品,检验同时段内的实况值,检验结果表明:1)西宁市国家站最高、最低温度格点预报准确率明显高于区域站,预报准确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区域站最高温度格点预报准确率上升较明显;2)国家站温度格点预报准确率西宁最高、湟源最低。区域站最高、最低温度格点平均预报准确率为49.2%、47.5%,其中长宁站最高,为83.5%、84.4%;3)大通站最高、最低温度格点预报平均误差最小,为-0.1℃、0.1℃。区域站预报值均偏低,偏低程度最低温度小于最高温度。大华、黑泉水库站温度预报平均误差最高,为-6℃左右;4)长宁站最高、最低温度格点预报值参考度高,湟水河林场、城中、景阳镇次之,大华、朝阳收费站、黑泉水库预报值参考度较差。  相似文献   
23.
青海湖地区气候变化对西北针茅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青海湖北岸海北牧业气象试验站西北针茅(Stipa krylovii)定位观测资料,应用逐步回归、小波分析、Logistic曲线拟合、M K检验等方法,分析了气候变化对牧草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年平均气温呈极显著上升趋势,升幅为每10年0.529 ℃,1986年和1997年气温发生突变;降水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每10年4.955 mm,年降水量有一个9年左右的振荡周期;年蒸散量和日照时数也呈上升趋势;气候变暖使青海湖北岸温性草原典型牧草西北针茅营养生长期提前,生殖生长期推迟,从而使牧草整个生育期延长,为物质和能量的积累及产量形成奠定了基础。影响西北针茅返青、开花、成熟和黄枯期的主要因子是热量条件,水分和日照条件也是影响牧草生育期的因子,对于不同生育期,其影响大小有所不同;返青期主要受2-4月最高气温和上年8月降水量的共同影响,气候变化可使返青期提前,黄枯期推迟;6月平均最低气温和3-6月小型蒸发量共同影响牧草高度,气候变化使西北针茅高度增加;牧草产量与6-7月最低气温呈正相关关系,与6-8月日照时数呈负相关关系,这两个因子变化趋势使产量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24.
碳、氮循环是陆地生态系统化学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两大重要过程,二者紧密相连;土壤呼吸是陆地碳循环的重要过程,也是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之间进行交换的主要途径。由于施肥等人为因素导致了陆地生态系统氮素的增加。不同陆地生态系统对这一过程做出了不同的响应。综述了不同生态系统土壤呼吸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方式和机理,分析了氮素添加对土壤呼吸影响的不确定性,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25.
本文在海北地区草地资源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冷季(冬春)草场牧草产量的计算方法;利用多年牲畜资料分析了其动态变化;同时结合牧草和牲畜资料分析了近年来海北地区草畜平衡实况,最后提出了一些解决草畜矛盾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6.
青海湖北岸草甸草原牧草生物量季节动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2007年5-9月在青海湖北岸的高寒草甸草原,定位研究天然草地地下、地上和总生物量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青海湖北岸高寒草甸草原天然牧草地上生物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在生长季呈单峰曲线,生育初期地上生物量最小,8月中旬达到最大值,为223.0 g/m2;地下生物量空间分布为倒金字塔型,0~10 cm层地下生物量占地下生物总量的65%,0~10、10~20和20~40 cm层牧草地下生物量在5-9月均表现为“N” 型变化规律;地下生物量周转值为0.45;在生长期内地下生物量的积累远远大于地上生物量的积累,地下生物量峰值也比地上生物量峰值提前;群落根冠比先降后升,平均值为16.1。  相似文献   
27.
高寒草甸草原地表径流的若干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揭示高寒草甸草原降水特性、土壤水分对草地地表径流和水土流失的影响。[方法]利用高寒牧区海北牧业气象试验站2005年9月~2007年10月观测的天然草地地表径流与大气降水、土壤水分及植被覆盖资料,分析了该地表径流的特征。[结果]高寒草甸草原年平均径流系数为0.18%,各季地表径流夏季>秋季>春季,分别占年总径流量的57.3%、36.0%和6.7%,冬季无地表径流;年水土流失量主要由几次大降水造成;地表径流量与降雨量呈明显的线性正相关关系,与30 min最大雨强表现出指数函数关系,与0~20cm表层的土壤水分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结论]为高寒草甸草原水旱灾害的综合防治和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8.
轻小型喷灌机组是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喷灌机具,经过40多年的发展,轻小型喷灌机组已经具有多种机组形式,可满足各种地形条件、投资水平及劳动力状况等不同场合应用。总结了轻小型喷灌机组不同配置形式的优缺点,详细分析了国内外轻小型喷灌机组的评价指标。针对不同评价指标提出,应研究轻小型喷灌机组形式的设计和管道水力计算,通过合理的能耗评价指标,优化机组配置,以降低系统能耗。还应研究室外试验条件下机组配置参数、管道布置情况及运行条件、环境因素等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喷灌系统喷洒均匀性的影响,研究适用于轻小型移动式喷灌机组的一套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最后提出将灰色关联法应用于轻小型喷灌机组的多因素多目标评价中,为喷灌机组比选及机组性能综合分析提供了一种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29.
环青海湖地区草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分层综合评价方法,确定环湖地区草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分层指标和各级分层指标权重系数,选定具体评价因子并进行分级,设定分级分值,建立环湖地区草地生态环境质量评分模式并作出质量分级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