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12篇
综合类   26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晚清湖北茶叶加工及其出口外销中国农业博物馆李三谋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是茶叶的故乡,已有了2000多年的饮茶史,不过,湖北的茶叶经济在古代一直较为落后,长期末得到人们的重视。到了近代咸丰年间,则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逐渐成为国内重要的商品茶基地,所产红茶、...  相似文献   
22.
清朝洪洞县的河渠灌溉与管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三谋  李震 《农业考古》2003,(3):169-174
清代山西洪洞县的引水灌溉活动程序和管理措施基本上是沿用明代的办法 ,采取了官督民办形式 ,即在官方宏观督导的原则下 ,由民间自筹资金 ,自行开办农田水利事业。并本着乡间自治的精神 ,通过公众选举 ,建立农村渠灌管理组织 ,进行实地工作。该组织率领广大用水农户努力维护和发展农田水利 ,利用传统的乡规民约———农村平均主义方法 ,开展公平、公正的公益性农业渠灌活动。洪洞县位于山西省南部 ,境内河渠纵横交错 ,农田水利条件较为优越。唐代以来 ,该县水利事业有限较大发展 ,到清代已颇具规模。尤其是该县灌溉活动组织严密的 ,水利管理…  相似文献   
23.
民国前期的北洋政府,对"三农"索取多而给予少。在增加农民经济负担的同时,还给农民带来数不清的兵祸或战难。而在救济灾荒和振兴农事方面,当局虽然曾从财政收入中拨出一些专款扶持垦殖和畜牧业,保护劳动力,但支助力度小,工作做得很不够。而在更多的时候则是损害"三农",导致当时农业生产力下降,农村经济凋敝。  相似文献   
24.
中国是世界上农业机械发明最早的国家之一,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文明古国,农耕文化遗产甚为丰厚.其中,源远流长的播种机械的发明和使用就是极为重要的一项农耕技术.这一点,在古老的三晋大地上,表现尤为突出,最具代表性.在种类繁多的古代农具中,颇有地区特色的耧犁,名望甚高.它适用性极强,在北方大地,尤其是黄土高原上,发挥功效2000多年,可谓是经典之器.  相似文献   
25.
李三谋 《农业考古》2002,19(3):207-214,218
明代 ,我国的地主经济、商品经济以及高利贷活动都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 ,与此相适应的土地买卖市场逐渐兴盛起来。社会上的货币垄断者官僚、地主和商人等在不同的时期 ,以不同的形式积极投资土地 ,并普遍地扩大购置田产的规模 ,反复地推动着农村土地所有权转移的进程 ,从而不断影响和改变着国内封建经济的结构与形态。一、田产交易的态势元末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全面地打乱了传统的封建统治秩序 ,有力地削弱了地主经济 ,以至造成导致明朝初期土地占有关系的调整———重建官庄、移民垦荒、计民授田、惩治豪强兼并 ,从而使国内产生了较多的自耕…  相似文献   
26.
李三谋  张鸿宾 《古今农业》2006,12(3):108-115
近代军阀阎锡山,统治三晋长达38年之久。他在1935至1949年,为求得生存和发展,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与经济方面的“改革”,其中在农业方面,进行过“土地村公有”方案的订定和宣传,欲将境内的农业经济活动完全纳入他的军阀政权运行轨道。企图通过农业的发展,达到巩固其割据山西的目的。  相似文献   
27.
明朝,我国的北部边疆,一直是从事国防活动的重点地区,朝廷曾在“九边”(甘州、固原、宁夏、延绥、大同、宣府、蓟州、辽东、山西三关各镇)及其附近大搞农垦,即分别以军屯、民屯、商屯等方式加强边防建设,从而有力地支援了塞外的军事活动,促进了边疆农业经济的发展。并且,由于边屯与军饷关系的相互作用,逐渐对国家的田赋征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引起其管理上的变革。在当时的边垦与边防的建设过程中,山西的边疆地位和山西人的作用尤其显的重要,在此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28.
中国是世界上农业机械发明最早的国家之一,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文明古国,农耕文化遗产甚为丰厚。其中,源远流长的播种机械的发明和使用就是极为重要的一项农耕技术。这一点,在古老的三晋大地上,表现尤为突出,最具代表性。在种类繁多的古代农具中,颇有地区特色的耧犁,名望甚高。它适用性极强,在北方大地,尤其是黄土高原上,发挥功效2000多年,可谓是经典之器.  相似文献   
29.
在明朝,国家需马众多,不论是军队还是官衙,皆经常在大量地使用马匹。和历代封建社会一样,明代官马牧养与供应是很重要的事情,它关系到军事建设和官行政务活动的进行。故而明朝统治者对此甚为重视,不仅设立专门机构进行督导和管理,而且还时常关注其动向。那时的官马牧养活动,分为官牧和民牧两种,皆属于所谓"马政"的内容。官马牧养先盛后衰,有得有失。同时还为后世留下一些发人深思的问题,需要我们予以探讨和认识。一、官牧形式及管理办法我国封建社会里,官马不仅与民马一样是一种社会性的物质财富,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属于一般政务…  相似文献   
30.
李三谋 《农业考古》2000,(3):125-132,149
田契是一种传统的应用性文体,具有悠久的历史,它几乎贯穿了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经济活动的各个时期。田契包括买卖文书、租佃契约、抵押字据、典当契约几个方面,它是我国农业文明的一部分,是战国以来历代社会之土地市场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明清时期,随着田产贸易的频繁、租佃关系的不断变动和高利贷活动的猖獗,土地文书迅速增多,形成日趋多样化之状况,在我国的社会生活中,产生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土地买卖文书田产买卖文书是我国历史上产生最早的一种地契,也是最基本最普通的一种田产契约。它随着中国古代农业生产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