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4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3篇
综合类   10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65篇
园艺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正>疫苗免疫仍是预防禽流感的有效手段之一,被一些国家和地区采用[2~4]。有关禽流感疫苗的免疫效果及抗体消长规律国内学者做了一些研究工作[5~8],但作为我国现阶段使用的主要疫苗,重组禽流感病毒H5亚型二价灭活疫苗(H5N1,Re-5株+Re-4株)免疫鸭的抗体动态变化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72.
【背景】PA蛋白是流感病毒RNA聚合酶复合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流感病毒基因组的转录和复制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前期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Y2H)筛选与流感病毒PA蛋白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获得多聚胞嘧啶结合蛋白1(poly(r C)-binding protein 1,PCBP1)。【目的】探索PCBP1蛋白与流感病毒PA蛋白的互作关系及其对流感病毒复制的影响,为深入理解流感病毒在宿主体内的复制调控机制提供数据。【方法】将诱饵质粒pGBKT7-PA与筛选到的重组质粒p GADT7-PCBP1以及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按照醋酸锂法分别共转化酵母感受态细胞,并涂布在3种营养缺陷型培养基上,30℃倒置培养5—7 d,观察酵母菌落生长情况和菌落颜色,回交验证PA蛋白与PCBP1蛋白在酵母系统中的相互作用。参照GenBank中录入的PA蛋白和人源PCBP1蛋白的序列,分别设计特异性扩增引物,构建真核重组表达质粒pCAGGS-Flag-PA和pCAGGS-Myc-PCBP1,将这两种真核表达质粒分别单独转染或共同转染HEK293T细胞,于转染48 h后裂解细胞,收获上清,留取少部分作对照,余下的样品逐步加入FLAG单抗和Protein G琼脂糖珠子进行免疫共沉淀(Co-IP),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PA蛋白与PCBP1蛋白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相互作用。利用慢病毒包装系统pLVX-IRES-Zs Green1在HEK293T细胞中包装假病毒,将假病毒侵染A549细胞后经超速流式分选构建PCBP1蛋白过表达细胞系,Western blot检测PCBP1过表达情况,然后用流感病毒WSN以0.01 MOI感染该过表达细胞系,于感染后24和48 h收获上清,对上清中的流感病毒进行蚀斑计数。合成PCBP1蛋白的si RNA,转染A549细胞下调PCBP1蛋白的表达,干扰后48 h通过Western blot检测PCBP1蛋白表达下调情况,并以MOI=0.01感染流感病毒WSN,收获感染后24和48 h的上清,进行蚀斑滴定计数。【结果】通过酵母回交验证发现诱饵质粒pGBKT7-PA与重组阳性质粒p GADT7-PCBP1的共转酵母菌落可以在SD/-2、SD/-4、SD/-4/X/A等3种营养缺陷型平板上正常生长,并且能分解底物X-α-Gal,使菌落呈现蓝色,与阳性对照组一致,表明PA蛋白与PCBP1蛋白在酵母系统中存在相互作用。免疫共沉淀试验发现PA蛋白可以将PCBP1蛋白沉淀下来,说明PA蛋白与PCBP1蛋白在哺乳动物细胞中存在相互作用。在PCBP1过表达细胞系中,PCBP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提高,流感病毒的复制滴度下降;而通过si RNA干扰后,PCBP1表达水平显著下降,流感病毒的复制滴度升高,表明PCBP1对流感病毒复制具有负调控作用。【结论】通过研究发现流感病毒PA蛋白与宿主蛋白PCBP1在酵母细胞和哺乳动物细胞中均存在相互作用,且宿主蛋白PCBP1对流感病毒的复制具有负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73.
为制备禽结核菌素国家标准品,研究禽结核菌素生产用菌株禽分枝杆菌的菌种特性,对1992年冻干保存的3株菌CVCC68201、CVCC68202和CVCC68203进行复苏,采用SPF鸡复壮,分离培养后冻干了新批次菌种,对菌种形态、生化特性、培养特性、毒力和抗原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制备的菌种纯粹,形态、生化和培养特性符合禽分枝杆菌的生物学特征,免疫原性符合的兽用生物制品质量标准的规定。本研究为禽分枝杆菌的鉴定提供参考,也为制造禽结核菌素的工艺改进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4.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对我国畜牧业生产和公共卫生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科学准确诊断是布鲁氏菌病防控的重要技术依据,然而布鲁氏菌病的检测和确诊一直以来都并非易事,常常需要通过多种检测结果的综合分析,因此发展敏感性高、特异性好的布鲁氏菌的检测技术十分重要。总结并分析了近年来布鲁氏菌检测技术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结合国家动物布鲁氏菌病参考实验室工作经验,对各类检测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进行了分析,旨在为动物布病诊断技术的选择和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为动物布鲁氏菌诊断技术的研究提供方向性思考。  相似文献   
75.
水稻细菌性褐条病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连续多年对水稻细菌性褐条病进行田间观察和试验,对发病原因进行了试验探讨,认为主要以种子带菌传病为主。本文整理了该病在大田的发生和防治试验情况,对各种症状进行了观察描述,提出了防治此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76.
为给黄金榕切割机构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及建立黄金榕有限元力学模型,需要研究黄金榕力学性能参数。以黄金榕枝干为试验材料,测量其含水率,并对其进行径向压缩、轴向压缩、三点抗弯和抗剪试验。结果表明:枝干稍部、上部和中部的径向平均抗压弹性模量依次为65.27、80.01和118.30 MPa;枝干轴向平均抗压弹性模量依次为20.64、22.78和26.72 MPa;枝干平均抗弯弹性模量依次为120.10、180.34和221.56 MPa;枝干中部最小抗剪强度为5.60 MPa,最大抗剪强度为16.95 MPa。研究发现,同一部位的枝干所能承受的最大载荷随含水率增加而减小,因此在设计绿篱机时可增设洒水装置,或在黄金榕具有一定湿度时进行修剪。   相似文献   
77.
为建立马丁琼脂培养基质量控制标准,系统评价马丁琼脂培养基适应性和促生长能力,运用多杀性巴氏杆菌、丹毒杆菌和链球菌类活疫苗活菌计数参考品,通过活菌计数统计分析,对新鲜马丁琼脂、干粉马丁琼脂或改良马丁琼脂进行适应性和促生长能力系统测试。结果显示:新鲜马丁琼脂、干粉马丁琼脂和改良马丁琼脂均对多杀性巴氏杆菌、丹毒杆菌、链球菌的适应性和促生长能力差异显著,需同时选择巴氏杆菌类、丹毒杆菌类、链球菌类活疫苗计数参考品评价马丁琼脂培养基的适应性和促生长能力,表明活菌计数参考品用于建立马丁琼脂质量控制标准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8.
【目的】制备A型塞内卡病毒(Senecavirus A,SVA)VP2蛋白多克隆抗体,建立检测SVA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以期为SVA致病机制及诊断提供研究基础。【方法】利用同源重组技术将VP2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28a-VP2,并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进行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纯化后皮下多点注射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利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Western blotting和中和试验鉴定多克隆抗体的特异性、反应性和中和活性。以VP2为抗原包被酶标板,通过矩阵优化、临界值确定、特异性鉴定及敏感性和重复性分析建立检测SVA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采集50份临床血清样品,分别用间接ELISA与IFA方法进行检测,分析间接ELISA方法的符合率。【结果】重组VP2蛋白以包涵体形式表达,大小为40 ku。制备的多克隆抗体能与重组VP2蛋白和SVA特异性结合,与其他病毒无交叉反应,且具有较高的中和活性。经对间接ELISA条件的优化,确定VP2包被浓度为4μg/mL,阳性血清稀释浓度为1∶250,封闭液为5%脱脂...  相似文献   
79.
布鲁氏菌病(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重要人畜共患传染病,严重危害公共卫生安全。疫苗免疫是预防布病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我国已经获批上市的布鲁氏菌病疫苗共有七种,分别是S2株、M5/M5-90株、M5-90Δ26株、Rev.1株、A19株、A19ΔVirB12株和BA0711株。对上述疫苗的背景、免疫程序、基因组及保护力等方面进行系统阐述,旨在为动物布鲁氏菌活疫苗选用提供指导,并针对现有疫苗的优缺点,展望未来研发安全、高效、可鉴别诊断、不感染人的新型疫苗方向。  相似文献   
80.
为研究羊链球菌CVCC55001、CVCC55002株的菌种特性,制备了新的菌种批并对其形态及生化特性、培养特性、血清学特性、真空度、纯粹、剩余水分、毒力及免疫原性等进行鉴定,对其适宜培养基进行了筛选。试验结果表明,该冻干菌种的形态及生化特性、培养特性、血清学特性、真空度、纯粹、剩余水分、毒力及免疫原性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兽用生物制品规程》二〇〇〇版质量标准的规定。在免疫原性鉴定中,未免疫羊的最小致死剂量:CVCC55001为1.2×104 CFU,CVCC55002为2.6×104 CFU,免疫组能够被有效保护。使用不同培养基对该菌进行培养比对,证实血清为该菌必需成分。本研究可为羊链球菌的制备和鉴定提供参考,也为该菌的稳定培养和疫苗工艺改进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