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科学   53篇
  7篇
综合类   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简介了小麦沟播技术的含义和增产机理,重点介绍了配套机具有主要零部件的结构设计及主要参数的选择依据,并对整个技术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2.
滑道分钵轮式栽植器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对滑道分钵轮式栽植器的结构、工作过程、钵体在滑道不同部位的运动状态和受力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对该栽植器的工作稳定性和立苗率进行了正交和单因素的试验分析。分别找出了影响栽植器工作稳定性和立苗率的因素主其最佳值。  相似文献   
33.
双输送带式栽植器主要结构参数的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对双输送带式栽植器的工作原理和营养钵在不同位置时的运动情况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对该装置各参数对立苗率的影响进行了试验分析,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优选出了 影响因素及最佳参数配置。  相似文献   
34.
节本增效农业机械化技术─—深松覆盖免耕沟播技术(上)山东工程学院李其昀一、深松覆盖免耕沟播技术的原理1.与传统农业耕作制度的比较(1)传统农业耕作制度的工艺流程玉米套播→小麦收获→中耕灭茬→根侧施肥→除草→玉米收获→灭茬耙地→耕翻→耙整地→沟播小麦→...  相似文献   
35.
36.
介绍了双输送带式栽植器的工作原理,并对钵苗在双输送带上的受力及运动状态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抛物体运动模型,并就投钵速度对立苗率的影响进行了试验,论证了所建立的模型,找出了结构参数一定时投钵速度的极限和最佳值。  相似文献   
37.
针对当前播种机仿形效果差、播种深度稳定性差影响播种质量等问题,采用机械执行部件优化与电气控制相互配合的方法,设计了小麦宽苗带等深播种装置。设计出等高位宽幅播种开沟器和刮土整备器,优化了开沟器与覆土器;通过PLC系统对地表的镇压轮垂直反力的监测,采用闭环控制实现播种深度的实时控制。并对装置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理论播种深度为25、30、35mm时,实际播种深度均值为25.7、29.4、35.7mm,播深稳定性系数为92.6%、93.2%、90.8%,播种深度一致,满足了播深稳定性要求。  相似文献   
38.
卧辊式摘穗机构摘穗辊高度差对玉米籽粒损失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针对卧辊式摘穗装置存在的玉米籽粒损失严重、含杂率高等问题,该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台架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摘穗过程中两辊高度差对玉米损伤的影响及趋势进行了分析。单因素试验和方差分析表明,θ(两辊轴线垂直的平面内,两辊中心连线与水平面的夹角用θ表示)对玉米籽粒损失率有显著的影响(P0.05)。θ在24°~30°范围内,玉米平均籽粒损失率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θ在30°时玉米平均籽粒损失率最小,3次试验的平均籽粒损失为0.242%~0.483%;θ在33°、36°时,籽粒损失率较小,且相差不大。利用高速摄像技术对摘穗过程分析发现,θ较小时,果穗滞留摘穗辊和"弹跳"现象是造成果穗二次损伤的主要原因;θ较大时,玉米植株喂入困难,玉米秸秆弯曲严重甚至折断。为此,提出了在低位辊上安装弧形隔板的优化方案,试验验证表明,果穗通过弧形隔板滚动出摘穗区域,避免了低位辊对果穗的损伤,有效降低了玉米果穗的啃伤和籽粒损失率。该研究为卧辊式玉米摘穗装置的优化改进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9.
投钵频率与输送带式栽植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简单介绍了输送带式栽植器的工作原理,并地钵苗在双输送带上的受力及运动状态进行了分析,建立了钵苗在关键部位的运动模型,对钵苗运动过程中稳定性及投钵频率对立苗率的影响进行了试验和分析,论证了所建立的模型,找出了结构参数一定时投钵频率的极限和最佳值。  相似文献   
40.
对新设计的玉米收获机伸缩式拨禾轮进行了试验,通过单拨禾装置试验研究得出:在该拨禾轮(无分禾器)的作用下,拨禾半径由无伸缩齿的50mm扩大到125mm;通过双拨禾装置试验研究得出:拨禾范围由无伸缩齿的170mm扩大到320mm,实现了拨禾区域的扩大。同时,得出了在喂入速度为0.7m/s、摘穗辊转速为800r/min的情况下,较优喂入半径(分别以两拨禾装置的中心计算)为40~120 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