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农作物   4篇
园艺   2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秦优7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优7号是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1998年选育的高产、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2001年6月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02年4月通过国家黄淮流域区审定,2003年通过国家长江下游区审定,2004年通过国家长江中游区审定。  相似文献   
12.
荣华油10号是利用化学手段选育的油菜杂交种,在多年进行适宜机械化品种筛选和机械化栽培技术研究的过程中发现,该品种在相配套的技术管理措施下,抗倒抗病性好、株型紧凑、耐密植、耐晚播、成熟一致性好,非常适宜于机械化种植。从而总结出一整套该品种机械化种植要领,为该品种在黄淮区机械化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表明在不育系微粉严重发生年份.WP1大田喷施浓度O.02g/L可降低F1不育株率12.4%,旺长田块可降低F1不育株率24.4%。采用化杀措施可省去打顶用工投入,简化操作。  相似文献   
14.
开展白粒抗穗发芽小麦品种选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对其抗性进行鉴定:如果在一个生长周期内因缺乏收获前连阴雨天气或虽有降雨但不能使这一抗性充分表现而难以选择时,人工鉴定方法至关重要 国外广泛使用的一种技术是将麦穗附在一个滚筒上,使其处于潮湿的条件下或者人工降雨使其潮湿(McMaster和Derera,1976)吴兆苏等(1987)研制成功一种控温保湿发芽床(人工模拟降雨器),以及一些研究用的纸包法、  相似文献   
15.
简要分析了目前陕南油菜产业发展现状以及油菜轻简化栽培、机械化收获的关键问题与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6.
用雄性不育系陕2A与早熟低芥亲本2273—3杂交,连续回交五代,获得了不育性状稳定的不育系89A。89A与恢复系90—595C组配的强优组合杂优13,具有早熟、抗寒、丰产稳产、低芥酸等特性。1991—1994年多点试验、示范结果,杂优13平均亩产188.8kg,比秦油二号增产5.1%,早熟3—5天。  相似文献   
17.
顾玉民  李炳生  李冬肖 《种子》2012,31(6):107-108
油菜杂种优势利用是我国油菜品种改良最重要的育种途径,本品种以玻里玛胞质不育系为背景材料,通过系统改良不育系和恢复系的综合性状与配合力,选育出优质、高产、早熟、抗性强的杂交油菜新组合,以满足南通市油菜生产对早熟矮杆优质杂交油菜品种的需求。荣华油6号由不育系20 A与恢复系C 4 R配制而成,2011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在2008~2009年江苏省油菜两年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为215.4 kg/667 m2,较对照秦优7号增产7.2%,商品菜籽芥酸平均含量0.2%,每饼硫甙平均含量30.6μmol/g,平均含油率41.7%。荣华油6号是一个株高较矮、角果较多、产量较高、适合于直播的杂交油菜新品种,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运用改良的F2后裔育种法选育了小麦新品种秦麦618.简述了改良F2后裔育种法主要方法以及秦麦618选育的目的、过程、主要特征特性和产量、品质、抗性表现以及选育的主要体会.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表明在不育系微粉严重发生年份.WP1大田喷施浓度O.02g/L可降低F1不育株率12.4%,旺长田块可降低F1不育株率24.4%。采用化杀措施可省去打顶用工投入,简化操作。  相似文献   
20.
李冬肖  孙志刚 《农友》2001,(7):10-11
秦优六号(杂油77)是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1993年育成的。该品种甘蓝型,半冬性,全生育期245天左右。单株生长势强,根深杆壮,抗寒耐旱性好,较耐菌核病、霜霉病,轻感病毒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