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水产渔业   17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1.
本文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培育水温和饲料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人工促熟效果的影响。在实验条件下,分别设置2种升温模式(水温从5℃逐渐升至12℃后恒温培育,从5℃逐渐升至15℃后恒温培育)和3种不同饲料[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粉组:50%鼠尾藻粉+50%海泥;海带(Laminaria japonica)粉组:50%海带粉+50%海泥;混合藻粉组:25%鼠尾藻粉+25%海带粉+50%海泥]。实验过程中,定期测量刺参体壁粗成分;实验结束后,分析雌性刺参性腺粗成分,同时检测雌参的繁殖力指标和子代质量指标。结果显示,在15℃水温培育的雌参性腺中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高于在12℃水温培育的雌参,分别为(62.54±1.78)%和(10.83±1.04)%。15℃水温下培育的雌参性腺指数、排放率和平均排卵量均高于12℃水温下培育的雌参,分别为(6.87±2.02)%、(16.00±2.31)%和(312.0±59.3)×104粒。饲料实验中,鼠尾藻粉和混合藻粉组雌参性腺中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海带粉组(P<0.05),为(60.82±0.52)%和(59.18±1.26)%,海带粉组雌参性腺中粗脂肪含量为(8.82±1.55)%,高于鼠尾藻粉和混合藻粉组。3个饲料实验组的雌参在繁殖力指标上差异不显著,但混合藻粉组的雌参繁殖力指标最高。混合藻粉组受精卵孵化率和早期幼体体长均显著高于海带粉组。研究表明,采用15℃水温培育的雌参繁殖力高于12℃水温培育的雌参,但二者产生的子代质量差异不显著;在实验范围内,采用不同饲料培育的雌参繁殖力指标没有显著差异,但混合藻粉组亲参所产子代质量高于鼠尾藻粉组和海带粉组。  相似文献   
12.
东兰县秋冬种油菜历时已久,由于受秋冬干旱天气的影响,加上人为栽培管理粗放,油菜产量与效益较低,严重制约着油菜产业的规模化发展。笔者通过近年来对该县油菜低产状况的调查,有针对性地提出油菜高产栽培措施对策,为提升油菜产量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牛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发病情况2000年6月,卢龙县燕河营镇西吴庄村民吴××、良仁庄高×自养黑白花奶牛各1头先后发病,前来燕河营镇兽医站就诊.病初牛体温高达41℃左右,呈稽留热,可视粘膜黄染、苍白,其症状与牛焦虫病症状相似,有时可与焦虫病混合感染,但用黄色素、贝尼尔等药物治疗无效,或者效果不明显,短时间内其症状可缓解,但很快就复发,高热不退,食欲不振,呼吸急促.  相似文献   
14.
茶园套种降香黄檀效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根据降香黄檀和茶树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及华安光照人林场的生态环境条件,采取林+茶栽培模式,开展了茶园不同密度套种降香黄檀试验。初步结果表明:降香黄檀造林平均成活率和保存率均达96%以上;2.5年生时,平均树高4.38m,平均地径5.16 cm,但不同坡向生长量差异极显著;降香黄檀抗冻能力强,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和速生性。套种密度为450~600株.hm-2比较适宜,不仅改善了茶园的生态环境,提高了茶叶产量和品质,而且使茶园的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5.
采用完全双列杂交法对刺参中国群体(C)和韩国群体(K)进行群体间杂交和群体内自繁,获得C(♀)×C(♂)、K(♀)×K(♂)、K(♀)×C(♂)和C(♀)×K(♂) 4个交配组合的子一代。分析了各交配组受精率、孵化率、附着变态率、浮游幼体和幼参阶段的生长和抗病能力以及杂交子代的杂种优势。结果显示,杂交组与自繁组在受精率和孵化率等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杂交组附着变态率高于自繁组。C(♀)×K(♂)组在幼参期体长平均值均大于其他3个组,并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其体长杂种优势率在9.43%–23.75%之间;其体重从150日龄后表现出杂种优势,在4.09%–34.96%之间。而K(♀)×C(♂)组在幼参期体长和体重除在150日龄时表现为杂种优势,其他时间均表现为杂种劣势。K(♀)×C(♂)组抗灿烂弧菌病能力最强,杂种优势率为26.21%。  相似文献   
16.
为优化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 septentrionalis)养殖技术、扩大产业化规模,本研究利用通径分析方法探究了不同规格绿鳍马面鲀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以体重为依据,将获得的绿鳍马面鲀样品划分为3个不同规格(小、中和大),分别测量了体重与全长(FL)、体长(BL)、体高(BH)、头长(HL)、吻长(SL)、眼径(ED)、尾柄长(CL)和尾柄高(CH)8个形态性状,通过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计算各个形态性状间的相关系数,以及各个形态指标对于体重的通径系数、决定系数,最终建立依据形态性状估算体重的最优线性回归方程。结果显示,影响不同规格绿鳍马面鲀体重的主要形态指标存在差异,小规格为体高、体长、眼径和尾柄长,中规格为体长、尾柄高、头长、体高、全长和尾柄长,大规格为体高、全长和尾柄高。小、中及大规格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84.753+17.263X_(BH)+6.572X_(BL)–28.928X_(ED)–11.353X_(CL);Y=–325.824+20.321X_(BL)+94.047X_(CH)–11.425X_(HL)+15.713X_(BH)–7.218X_(FL)+15.744X_(CL);Y=–516.433+38.012X_(BH)+10.545X_(FL)+82.752X_(CH)。3个不同规格绿鳍马面鲀,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决定系数之和均大于0.85,说明本研究得到的形态性状为影响绿鳍马面鲀体重的重点性状。本研究阐明了不同规格绿鳍马面鲀体重和形态性状的相关关系,对全人工养殖技术的完善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该研究以黄海水域捕捞的131尾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 septentrionalis)为样本,在活鲜状态下,观察其外部形态特征并绘图;统计各鳍条数量,对可量比性状进行回归分析;采用热滴片法,制备染色体标本。结果发现:1)鱼体头部和背部在活体状态下呈深青灰色,腹部呈浅青绿色,趋于白色。死亡后,体色加深,转为墨绿色,鳍条保持蓝绿色为其外部形态的明显特征。2)体长为体高的1.5~3.3倍;体长为头长的3.1~4.9倍;头长为吻长的1.1~1.6倍。3)全长(Tl)/体长(Sl)相关性显著(R^2=0.96),雌雄无显著差异;尾柄长/尾柄高、体长/尾柄长、头长/眼径、头长/眼间距相关性不显著,雌雄差异大。4)鳍式为背鳍Ⅱ,36~39;臀鳍34~37;胸鳍14~15;尾鳍1+10+1;腹鳍退化为一个腹鳍棘。5)鳞片绒状鳞,由基板和骨质凸起组成;具有体侧线和框下线。6)绿鳍马面鲀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2n=40,染色体核型为2n=40t,臂数NF=40,均为端着丝粒染色体,且无异型染色体。  相似文献   
18.
19.
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ochrome b,Cyt b)基因分析了我国沿海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 septentrionalis)6个野生群体(大连、秦皇岛、蓬莱、日照、舟山和汕头)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结果显示,在176个个体915 bp的Cyt b部分序列中共检测到32个变异位点和30个单倍型;6个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为0.883~0.953,核苷酸多样性0.0032~0.0039;群体间固定指数较小,呈中低度分化;AMOVA分析表明,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群体内,群体间遗传分化未达到显著水平。群体历史动态分析表明,绿鳍马面鲀在16.9万~42.2万年前经历种群扩张。总体上,各群体间的遗传分化较小,并未形成相应的地理支系,推测黑潮的输送作用以及绿鳍马面鲀的洄游习性维持了各群体间高强度的基因交流;中更新世中晚期的气候波动对绿鳍马面鲀的种群扩张以及地理分布格局可能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结果加深了人们对于绿鳍马面鲀资源情况的认识,为绿鳍马面鲀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以东海沿海捕获的野生真蛸(Octopus sinensis)为实验材料,用含秋水仙素终浓度为0.005%的海水活体暂养的方法,取鳃和肾脏细胞,利用热滴片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对其核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真蛸的二倍体染色体条数为60条,核型公式为2n=14 m+26 sm+12 st+8 t,其染色体臂数(NF)为100。未发现带有随体和次溢痕的染色体和异型染色体,推断真蛸可能为常染色体性别决定类型。本研究可为蛸属的细胞遗传学研究及真蛸种质鉴定和资源保护提供基础资料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