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5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2篇
  100篇
综合类   84篇
农作物   3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不同秸秆及绿肥浸提液对玉米化感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室内培养试验,通过测定油菜秸秆、小麦秸秆、紫云英及紫云英+油菜秸秆4种浸提液对玉米发芽、幼苗生长及干重的影响,研究不同秸秆及绿肥对玉米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当浸提液浓度≥10 g/L时显著降低玉米发芽率。除紫云英+油菜秸秆浸提液对幼苗生长及干重表现为较强抑制作用外,其他浸提液均表现为显著促进作用或微弱抑制作用,紫云英浸提液促进作用最强,其中,油菜秸秆、小麦秸秆、紫云英浸提液均在5 g/L时对幼苗总干重的促进作用最大,分别较对照提高10.85%、11.51%、16.71%。除紫云英+油菜秸秆外,其他秸秆及绿肥对玉米的化感作用整体上均表现为促进作用,油菜秸秆、小麦秸秆、紫云英及油菜+紫云英浸提液的综合敏感指数分别为2.64%、3.59%、10.32%、-7.33%。  相似文献   
72.
枸溶性钾肥对油菜生长及土壤钾素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枸溶性钾肥不同用量对油菜生长及土壤钾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枸溶性钾肥能够明显促进油菜的生长并增加土壤钾素含量。施钾量(K2O)为0.75~3.00 g/盆(0.075~0.300 g/kg)时油菜生物量与钾素积累量随着施钾量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施钾量为2.25 g/盆时达到最高,分别较对照处理增加70.6%和3.08倍。油菜钾素含量随着施钾量的增加而升高,而钾肥利用率则相反。油菜收获后的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枸溶性钾肥的适宜用量为1.50~2.25 g/盆。在试验条件下,等量钾养分投入时,枸溶性钾肥处理的油菜生物量、钾素含量、钾素积累量、肥料利用率及土壤钾素含量均略高于水溶性钾肥处理。从钾的养分供应角度考虑,枸溶性钾肥可以替代水溶性钾肥。  相似文献   
73.
不同播期对紫云英生长及物质养分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设置了自2009年9月25日—11月6日共7个播种时期,研究不同播期对紫云英生长、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紫云英的密度、株高、单株复叶数、表观叶面积和单株重均随播期推迟而下降。鲜草产量随播期推迟显著降低,9月25日播种的鲜草产量最高,达31833 kg/hm2,种子产量则以10月2日播种的最高,为227 kg/hm2。地上部N、P、K、Cu含量均随播期推迟呈下降趋势,10月30日之后播种处理的Fe、Mn含量则显著增加,而不同播期对Ca、Mg、Zn含量无影响。各养分积累量均随播期推迟而下降。研究表明,播期显著影响紫云英生长及物质养分积累,本试验条件下宜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期间播种。  相似文献   
74.
土壤钾素运移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占丽平  李小坤  鲁剑巍  王瑾  廖志文 《土壤》2012,44(4):548-553
钾是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土壤中钾素是作物所需钾素的主要来源。土壤中钾素通过质流、扩散和根系截获的方式到达根表被植物吸收。这些运移方式受一定因素的影响。本文简要综述了土壤钾素运移的影响因素,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归纳了土壤水分、质地、体积质量、温度、pH值、陪伴离子、钾离子的浓度和植物特性等因素对土壤钾素运移的影响,并展望了未来土壤钾素运移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5.
田间土壤钾素有效性影响因素及其评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筝  鲁剑巍  张文君  李小坤 《土壤》2012,44(6):898-904
在全球性人口和资源的双重压力下,充分利用土壤有效钾素和科学地施用钾肥,对提高作物产量和保障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意义重大。本文参考已有研究成果并结合自己最近的研究结果,综述了影响农田土壤钾素有效性及其正确评估的若干因素。在影响土壤钾素有效化的众多因素中,土壤黏土矿物类型、黏粒含量及气候水热条件是影响土壤钾素有效性评估的主要因素;耕作措施改变了自然条件下土壤钾库有效钾的数量和土壤钾素的有效转化;土壤有效钾的测定也是客观评价土壤供钾能力的重要环节,进而影响着农田钾素养分管理策略,这一因素在实践中常被忽视。文章最后还提出了今后该领域研究需要开展的主要内容和一些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76.
不同施肥量对绿肥产量和养分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不同氮、磷、钾肥用量对绿肥[豆科绿肥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和禾本科绿肥看麦娘(Alopecurus aequalis Sobol.)]产量及养分积累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肥能显著增加绿肥产量,绿肥鲜草产量较不施肥处理增加42.8%~311.1%,与缺素处理相比,氮、磷、钾肥的增产率分别为57.1%~177.5%、27.8%~178.7%、14.2%~32.4%。两种绿肥的鲜草产量均随氮、磷、钾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中、高水平的氮、磷肥用量下看麦娘的产量均高于紫云英,所有钾肥处理的看麦娘产量均高于紫云英。绿肥的养分积累量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中高水平的氮、磷肥用量下看麦娘的氮、磷积累量高于紫云英,不同钾水平下的看麦娘钾积累量均高于紫云英。氮、磷、钾肥用量分别为112.5 kg(N).hm?2、19.7 kg(P).hm?2、37.5 kg(K).hm?2时,两种绿肥总产量及碳、氮、磷、钾积累量最高,分别为49 424 kg.hm?2和3 212 kg(C).hm?2、151 kg(N).hm?2、19.8 kg(P).hm?2、156 kg(K).hm?2。此时看麦娘产量、碳、氮、磷、钾积累量分别占总量的59.0%、65.7%、66.3%和64.4%。紫云英田间自然洒种的看麦娘无成本投入且养分积累量高,不失为一种优质绿肥。  相似文献   
77.
湖北省小麦施磷效果及磷肥利用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湖北省小麦主产县(市、区)进行不同磷肥用量的70组田问肥效试验,以阐明湖北省小麦施磷效益及磷肥利用率现状.结果表明,小麦施磷增产效果显著,与不施磷对照处理相比,施磷后小麦平均增产1 449 kg/hm2,增产率为27.0%;施磷平均经济效益增加1 798元/hm2,产投比5.8;磷肥偏生产力和农学效率分剐为78.8 ...  相似文献   
78.
盆栽试验条件下,研究氮、磷、钾肥不同用量对光叶紫花苕子(Vicia villosa Roth var.glabrescensKoch.)生长发育及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和钾肥对苕子生物量及相关农艺性状影响不显著,施磷肥显著提高苕子株高、叶片大小、叶绿素含量以及产草量。与不施磷肥相比,施磷可使苕子盛花期干物质量增加1.28~2.38倍。  相似文献   
79.
鄂东地区油菜施钾效果及其适宜用量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2008-2009年度在湖北省武穴市以华双4号为试验对象,开展油菜不同钾肥用量大田试验,探讨钾肥施用对鄂东地区油菜生长发育、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养分吸收与累积和钾肥利用效率的影响,并建立肥效模型确定油菜的钾肥适宜施用量.结果表明:适量施钾有效促进油菜苗期的生长发育,利于安全越冬,并显著提高成熟期植株有效分枝数和单株角...  相似文献   
80.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施钾量和基追比对直播和移栽水稻产量和钾肥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明确直播水稻和移栽水稻适宜的钾肥施用方式。结果表明,水稻施钾增产效果显著,当钾肥一次性基施时,钾肥施用量为270kg/hm 2的增产效果好于施135kg/hm 2,且钾元素积累量最高,但其钾元素利用率最低。当钾肥用量为135kg/hm 2时,直播水稻钾肥一次性基施与分次施用效果无显著差异,而移栽水稻钾肥分为基肥和穗肥两次施用与一次性基施相比增产效果显著。直播水稻施钾是通过获得较高的穗数以提高产量,移栽水稻施钾则是通过增加每穗颖花数和提高千粒重而达到高产。直播水稻钾肥一次性基施增加的纯收益、钾元素积累量和钾元素表观利用率略高于钾肥分次施用,但差异不显著;而移栽水稻则相反,钾肥分次施用的纯收益较钾肥一次性基施增加1 833元/hm 2,钾肥表观利用率显著高于钾肥一次性基施。研究表明施钾方式对直播水稻和移栽水稻产量提高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存在差异,水稻生产应根据目标产量施足钾肥,建议直播水稻采用钾肥基施,而移栽水稻采用基肥和穗肥并重的运筹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