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0篇
林业   5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36篇
  19篇
综合类   126篇
农作物   14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51篇
园艺   20篇
植物保护   2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前农村土地流转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曾敏  段建南  李帅  晏涵 《江西农业学报》2009,21(11):188-191
通过文献研究法收集了农村土地流转的相关数据,分析了目前土地流转的买方和卖方,以及土地流转交易市场的状况,提出了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加强农民职业技能教育,发展二、三产业,树立农民的现代农业意识,建立农村土地流转准入机制,加大金融机构对农村土地流转的支持力度,培育农村土地流转的中介服务机构,成立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机构等促进农村土地流转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2.
黑龙江水稻冷害Ⅴ冷害的空间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黑龙江省稻作区1961-2006年每年7月10日-8月10日逐日平均气温、5-9月逐月平均气温资料,采用气候统计方法,分析了延迟型冷害和障碍型冷害发生的规律和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1-2006年间,在黑龙江省稻作区,延迟型冷害发生频率由北向南减少,北部地区为延迟型冷害最易发生的地区,牡丹江半山区为延迟型冷害较易发生的地区,三江平原地区为延迟型冷害易发生的地区,松嫩平原地区为延迟型冷害轻发生地区。黑龙江省北部稻作区、东部稻作区和中部稻作区为障碍型冷害重发区,南部稻作区为中等发生区,西部稻作区为轻发区。  相似文献   
103.
【目的】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是中国的重要外来入侵和检疫性害虫, 对各地的蔬菜和花卉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明确极端高温(45℃)对西花蓟马存活率、繁殖力以及体内海藻糖、山梨醇含量的影响,为西花蓟马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置45℃条件下高温热激西花蓟马当代成虫、2龄若虫2 h,经过24 h变温模式22℃(4 h)-25℃(8 h)-28℃(4 h)-25℃(8 h)培养后再进行一次45℃ 2 h的热激处理。研究热激处理后其亲代、F1代和F2代的种群参数(亲代各虫态存活率、雌成虫寿命,F1和F2代种群数量、存活率、性比)以及2龄若虫和成虫体内海藻糖和山梨醇含量的变化。【结果】45℃ 2 h高温热激两次后,西花蓟马各个虫态的存活率均小于50%,且预蛹和蛹的存活率为0,成虫的存活率最高为41.38%,显著高于其他虫态(1龄若虫存活率为5%,2龄若虫存活率为21.36%)(P<0.05);西花蓟马2龄若虫和成虫在45℃高温条件下热激2 h两次后,其亲代雌成虫寿命和繁殖力均明显降低,且F1代也受到较大影响, F1代种群数量、存活率、性比(♀﹕♂)显著降低,但F2代种群有所恢复,另外热激处理西花蓟马成虫的雌成虫寿命及繁殖力在亲代、F1代中都明显高于热激处理2龄若虫(P<0.05);西花蓟马亲代成虫和2龄若虫在45℃热激2 h两次后其体内的海藻糖含量明显降低,并且影响到F1和F2代种群体内的海藻糖含量,另外热激处理亲代成虫其体内海藻糖含量低于热激处理亲代2龄若虫的海藻糖含量, 且F1和F2代与亲代趋势相同(P<0.05);西花蓟马亲代成虫和2龄若虫在45℃热激2 h两次后其体内的山梨醇含量明显升高,热激亲代成虫的山梨醇含量高于热激2龄若虫体内的山梨醇含量,且这种热激处理能够影响到后代种群体内山梨醇的含量,F1和F2代体内山梨醇含量的变化趋势与亲代相同(P<0.05)。【结论】45℃极端高温处理不仅对西花蓟马亲代的生长发育、繁殖和生理生化产生了明显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延续到了子代(F1、F2代)的不同发育阶段。同时,西花蓟马对极端高温的应对与其体内的海藻糖、山梨醇的含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4.
基于加速度传感器的本交笼种鸡个体行为监测与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监测种鸡行为、了解鸡群的健康状况,实现本交笼养下种鸡个体行为的自动识别,设计了一种基于九轴加速度传感器和蓝牙无线传输的本交笼种鸡个体行为实时监测系统。采用小波sym降噪对原始数据预处理,根据不同行为的加速度曲线波动性提取加速度数据特征值,利用K-means聚类算法对行为特征进行识别,得到稳定的聚类中心;进行了加速度传感器读写距离测试和以充电宝、锂电池作为供电设备的供电情况对比;同时利用视频监控验证种鸡的5种行为。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快速且连续不间断地采集本交笼种鸡个体行为信息,准确识别种鸡个体的多种行为,采食行为平均识别精度为94.31%,饮水行为平均识别精度为92.53%,打斗行为平均识别精度为84.03%,交配行为平均识别精度为72.00%,振翅行为平均识别精度为9231%。本研究有助于无损、快速识别种鸡个体行为,为本交笼养模式配套设施设备优化设计和高效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5.
淮河流域冬小麦晚霜冻时空演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掌握气候持续变暖背景下淮河流域晚霜冻害的变化规律,基于1960-2016年61个气象站点的逐日地面0cm最低气温数据,计算霜冻频次、强度和变异系数,构建霜冻害危险指数,分析了淮河流域冬小麦生长季晚霜冻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57年中晚霜冻出现在3月11日至4月15日,整体呈提前趋势,速率达到-2.49d·年-1(P<0.05),晚霜冻的提前结束使冬小麦灌浆停滞和籽粒发芽力丧失的风险降低。(2)在冬小麦生长季延长的背景下,57年中轻度、中度、重度晚霜冻的频次都呈现减少趋势,变化倾向率分别为-9.14次·年-1(P<0.01)、-1.17次·年-1(P>0.05)、-5.81次·年-1(P<0.01)。年代变化上,重霜冻在灌浆至成熟阶段的频次在1980s上升趋势最显著,倾向率为6.73次·年-1(P<0.05)。1961-1990年中霜冻在拔节期的频次增加趋势最显著,倾向率为1.80次·年-1(P<0.05);1981-2010年重霜冻在拔节期的频次减少趋势最显著,倾向率为-3.46次·年-1(P<0.01)。(3)冬小麦晚霜冻在不同的生长阶段空间分异较大,呈不同分布模式。以开始拔节的日期为起点,高风险区和较高风险区在拔节后(1~5d)所占面积百分比最大,分别达到0.63%、80.68%。中风险区在抽穗至开花阶段(12~15d)面积百分比最大(81.68%),较低风险区在灌浆至成熟阶段(16~57d)占比最大(57.49%)。不同程度的晚霜冻频次在不同的时间段减少速率不同,在不同的生长阶段空间分布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06.
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陕西关中地区5种杀虫剂在不同时间进行清园处理对桃树桃蚜种群的影响。结果表明,两次施药对桃蚜种群的增长均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尤以第1次施药后45d内和第2次施药后30d内,即5月6日前控制效果明显。但5月6日以后,各药剂处理的控制效果均明显下降,至第1次施药后的第60天和第2次施药后第45天,有的药剂处理已经完全失去了控制效果。早春清园对桃蚜种群的早期增长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但此时桃蚜种群数量总体偏低,直接危害并不严重,从减少用药次数和用药量的角度,早春清园预防桃蚜有无必要值得进一步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07.
潜半夏是潜江市特有的一种野生品种。本文分析了人工栽培潜半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潜半夏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确保药材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08.
针对城市中的废弃铁路所引起的一些社会问题,在对国内外废弃铁路景观改造优秀案例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从景观设计及工业遗产保护的角度去认识废弃铁路遗留下来的文化景观。对城市中的废弃铁路进行元素的保留、提取、更新、再现,通过景观设计强化场地及景观作为特定文化载体的意义,形成具有一定辨识度和历史场所感的铁路文化园。最后以兰考陇海铁路兰坝支线铁路文化园建设为例,基于城市文脉传承视角下浅析城市废弃铁路的更新与再利用。  相似文献   
109.
利用乌鲁木齐和喀什地区1961—2012年直接辐射资料以及相关的气象和大气污染物实测数据,计算新疆区域的大气透明度,并对其特征进行了分析。同时,讨论了各影响因子对大气透明度的作用。结果表明:1过去52 a,乌鲁木齐、喀什的大气透明度总体呈下降趋势,在冬季更为显著,且这种下降在20世纪90年代至今有明显加速趋势;2大气尘埃含量与大气透明度呈负相关,与晴天相比,在浮尘、扬沙、沙尘暴天气下,大气透明度日峰值分别衰减35.0%、61.6%和96.9%;水汽压的变化亦与大气透明度呈明显负相关;3云量对大气透明度变化的作用在喀什表现得更为明显,与晴天相比,多云天气下大气透明度最大可衰减61.5%,而在乌鲁木齐,其显著性相对较弱;云高与大气透明度呈较好的负相关;4 90年代初期,乌鲁木齐冬季大气透明度急剧下降,其最高值由原来的冬季转变成秋季,喀什也有同样现象。这表明在城市化进程下,大气污染使大气透明度越来越差,其中,NO2与SO2对大气透明度的影响较为显著,PM10、PM2.5、PM1.0及黑碳(BC)对其也有一定影响,而O3对大气透明度的变化无贡献。  相似文献   
110.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户外活动的空间需求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广场的空间品质。文章从文化广场的特点出发,分析了城市文化广场的空间品质特征,为设计出满足多数人需求的城市文化广场环境空间提供参考,从而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高城市品位,更好地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