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4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5篇
  1篇
综合类   36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8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1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25匹三河马血清中白蛋白(ALB)、酯酶(Es)、α1-B糖蛋白(A1B)和维生素D结合蛋白(GC)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在4个位点中,白蛋白(ALB)和酯酶(Es)位点呈现多态性,其中在白蛋白(ALB)位点发现3个基因型,即AA、AB和BB,由等位基因ALBA和ALBB控制,其基因频率分别为0.40和0.60;在酯酶(Es)位点发现4个基因型,即FF、Ⅱ、FI和IS,由等位基因EsF、Es1和EsS控制,其基因频率分别为0.40,0.56和0.04,而α1-B糖蛋白(A1B)、维生素D结合蛋白(GC)2个位点均呈现单态性.  相似文献   
42.
为了提高粘虫室内饲养的效率,满足实验室用虫需求,在传统饲养粘虫方法的基础上,对粘虫卵、幼虫、蛹和成虫的饲养器具以及操作方法进行了简化与改进:将产于塑料绳上的卵消毒晾干后,直接放于塑料保鲜袋中孵化;初孵幼虫置于33 cm×33 cm的100目锦纶纱养虫袋中饲养,3龄前用天然饲料饲喂,3龄后用人工饲料饲喂,直至幼虫老熟;将老熟幼虫放到35 cm×25 cm×10 cm的化蛹盒中化蛹,以吸水纸替代沙土作为化蛹介质。比较了饲养方法改进前后粘虫的卵孵化率,低龄幼虫存活率,粘虫生长发育和繁殖,以及化蛹效果。结果表明:与改进前的饲养技术相比,采用改进后的饲养技术饲养粘虫不仅操作简单、省工省时、工作效率提高,而且能够显著提高卵的孵化率和低龄幼虫的存活率。改进前用塑料盒饲养,每盒饲养20头比较适宜,而改进后每个养虫袋可以饲养幼虫50~70头,且粘虫的发育和生殖参数与改进前相当。利用改进后的粘虫室内饲养方法,能够实现室内粘虫的继代繁殖和批量饲养。  相似文献   
43.
通过调查研究东营市城区园林蛀干害虫情况,分析了目前为害较为严重的光肩星天牛、云斑天牛、桃红颈天牛、小线角木蠹蛾为害现状及发生规律,并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44.
45.
46.
依据GB/T5009.34-2003《食品中亚硫酸盐的测定》,对香菇中二氧化硫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定。亚硫酸盐与四氯汞钠反应生成稳定的络合物,再与甲醛及盐酸副玫瑰苯胺作用生成紫红色物质,其色泽深浅与亚硫酸盐含量成正比,用分光光度计进行比色测定。系统分析了该法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来源并对其进行评定,对各不确定度分量进行了量化,提出了该法的合成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47.
采用四氯汞钠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对香菇中二氧化硫含量进行测定,系统分析该法测定中存在的干扰,并探讨盐酸副玫瑰苯胺溶液中盐酸浓度、显色时间、反应温度和溶液颜色深样品前处理等环节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得出盐酸浓度0.60~1.00mol/L,显色温度20~25℃和显色时间20min为最佳测定条件。  相似文献   
48.
简述了平顶山市城郊概况,提出了城郊绿化的目标、指导思想和建设原则,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环境状况,规划出了城郊造林绿化"一环、一湖、二带、二区"为构成的总体布局,为平顶山市城郊绿化进行了有益探讨。  相似文献   
49.
综述了鳞翅目夜蛾科害虫低龄幼虫的寄生性天敌—中红侧沟茧蜂(Microplitis mediator Haliday)的生物学特征、生态学特性、发生规律、室内人工繁育及田间释放应用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0.
室内研究了不同日龄管侧沟茧蜂雌虫及寄生经历对寄主粘虫的寄生率和后代性比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管侧沟茧蜂对寄主的寄生率随着雌蜂日龄的不同而变化,无寄生经历和有寄生经历雌蜂对寄主的寄生率在3日龄时达到最大,分别为52.38%和54.61%;之后随着雌蜂日龄的增加,寄生率逐渐降低。无寄生经历和有寄生经历的2日龄雌蜂寄生寄主所产子代的茧重最大,分别为2.96mg和2.85mg,子代茧重随着雌蜂日龄增加而逐渐降低。子代雌蜂体重有随母代雌蜂日龄增加呈先高后低的变化趋势,子代雄蜂体重在低日龄(0~2d)和高日龄(7d)处理时较轻,在中间日龄(3~6d)处理较重而且恒定。1~3日龄雌蜂所产子代雌雄比较高,3日龄时最高,而后随着母代雌蜂日龄的增加呈下降趋势,新羽化未交配雌蜂寄生得到的后代均为雄性。管侧沟茧蜂的寄生经历对寄生率、子代茧重、子代性比和子代成蜂重量影响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