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24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1篇
  5篇
综合类   60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5篇
园艺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寄生在猪红细胞表面、血浆及骨髓的猪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引起的一种以发热、黄疸和贫血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附红细胞体感染的宿主很多,其中猪的发病率较高,但大部分是隐性感染。调查显示,各种阶段猪的感染率达80%~90%。附红细胞体感染后,红细胞大量提前衰亡,血红蛋白代谢障碍,从而导致贫血和黄疸,皮肤、皮下以及毛囊出血或渗血。2008年5月,南宁市某猪场爆发了一起以体温升高、呼吸困难、黄疸和贫血为特征的疾病,  相似文献   
22.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晋红小豆5号’为试验材料,研究在覆膜和裸地栽培条件下不同种植密度对红小豆株高、产量、耗水特性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裸地相比,覆膜种植显著提高红小豆的株高、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在2种种植模式下,随着密度的增加,小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呈增加趋势,且水分利用效率随密度的变化与产量变化基本一致,而覆膜种植的小豆株高无显著差异,裸地种植的小豆株高到中后期具有随着密度增加而降低的趋势。分析表明,在丰水气候年型下,在山西北部使得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达到最优的覆膜和裸地种植的密度分别为20.0万株/hm~2和13.3万株/hm~2。  相似文献   
23.
红芸豆养分限制因子及养分吸收、积累和分配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研究红芸豆养分限制因子、植株干物质和氮、磷、钾养分积累及分配规律,可为红芸豆合理施肥及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大田试验条件下,以‘英国红’红芸豆为试材,设置缺素试验,采集全施肥区植株样品,分析研究红芸豆不同生育时期各器官干物质量、养分含量及积累量。结果显示,氮磷钾配合全施显著提高红芸豆产量;缺氮、缺磷、缺钾处理与全施肥处理相比,产量分别降低14.2%、8.0%和11.3%,表明影响红芸豆产量的限制因子为氮钾磷。在整个生育期,红芸豆干物质累积速率先升高后降低;根、茎、荚皮和豆粒干物质累积量呈上升趋势,叶干物质在收获期有下降趋势,收获时不同部位干物质量为豆粒茎≈荚皮叶片根。随生育期推进,茎、叶和荚皮中氮含量呈递减趋势,豆粒中氮含量呈递增趋势,而各器官磷、钾含量呈递减趋势。盛花期到结荚期是养分累积最大期,其氮、磷、钾吸收量分别占整个生育期吸收总量的28.14%、49.22%和56.20%;不同器官吸收累积氮、磷、钾量不同,成熟期豆粒、叶、茎和根中均为累积氮最多、钾次之、磷最少,荚皮中累积钾最多、氮次之、磷最少。每生产100 kg红芸豆需供给N 4.37 kg、P2O5 2.38 kg、K2O 3.53 kg,比例为1∶0.54∶0.81。  相似文献   
24.
干旱区红小豆施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3414"试验方案,研究了干旱区红小豆施肥效应和土壤供肥特性,以期为该区红小豆高产高效施肥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施肥处理的红小豆产量高于不施肥处理,以N_2P_1K_1处理的红小豆产量和产投比最高。钾肥对红小豆的增产率最大,为13.7%~16.9%;其次是氮肥,增产率为6.1%~12.1%;最后是磷肥,增产率为0.6%~6.4%,即对红小豆产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为钾、氮、磷。由红小豆肥料效应方程可知,达到最高产量的N、P_2O_5、K_2O平均施肥量分别为98.5、109.0、97.5 kg/hm~2,产量为1 320 kg/hm~2,产投比为8.8;达到最佳产量的N、P_2O_5、K_2O平均施肥量分别为86.4、110.8、95.8 kg/hm~2,产量为1 302 kg/hm~2,产投比为9.0。此外,红小豆施肥试验期间,土壤地力贡献率为81.1%,土壤肥力中等,施肥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5.
超级稻高产栽培技术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超级稻不同组合间产量差异较大 对超级稻8个不同组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P88S/0293单产11.12吨/公顷,居第一位;培两优慈四单产11.03吨/公顷,名列第二;两优培九(对照)单产10.4吨,公顷,居第三位;试验区其它组合产量均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26.
采用多因素多水平法,对100种不同工艺条件下制造的刨花板的性能进行研究,用于确定板材的最佳工艺参数。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板材的综合性能进行研究,在充分考虑板材的生产效率、生产成本和性能稳定性的基础上确定出板材的最佳工艺:热压温度150℃,热压时间30s/mm,施胶量12%,热压压力3.5MPa;所制板材除吸水厚度膨胀率外,其他性能均可满足国标要求。  相似文献   
27.
思茅松Pinus kesiya是云南的主要用材树种之一,主要用于制备胶合板。为了进一步改善思茅松胶合板的综合性能,提高其使用安全性,主要研究了思茅松单板的阻燃浸渍性,思茅松阻燃胶合板的力学性能和燃烧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阻燃剂质量分数为120 gkg-1,浸渍温度100 ℃的条件下,随着阻燃剂浸渍时间从1 h增加到5 h,思茅松单板的浸渍率依次增加;绝干单板的浸渍率要高于气干单板的浸渍率;并且4种不同阻燃剂(FR-A,FR-B,FR-C和FR-D)在相同的条件下其浸渍率各不相同,与阻燃剂的化学成分及其对木材的吸附性有关。另外,随着浸渍时间从1 h增加到5 h,单板阻燃剂浸渍率提高,胶合强度降低,氧指数和烟密度增加。当阻燃剂为FR-A时,胶合强度从0.97 MPa降低到0.73 MPa,氧指数从41.89%增加到64.88%,烟密度等级从1.20增加到10.95;而阻燃剂为FR?鄄B时,胶合强度从1.09 MPa降低到1.07 MPa,氧指数从42.35%增加到44.11%,烟密度等级从10.57增加到17.95。可见在胶合板中添加阻燃剂后会对板材的力学性能产生不利影响,但会改善板材的阻燃性;并且不同的阻燃剂对板材的力学性能和燃烧性能可产生不同的影响。此外,加入阻燃剂后,板材的发烟性提高,为了改善其发烟性,可进一步在胶合板中加入抑烟剂。利用阻燃剂来改善思茅松胶合板的阻燃性能是可行的,但阻燃剂的种类和配方尚需进一步进行研究和探索。表4参11  相似文献   
28.
果胶是木质材料中关注较少的化学成分,为了确定果胶在生物质材料中粘结细胞的关键作用,以实现利用果胶酶进行纤维分离。按照称重法、造纸原料-果胶含量的国家标准(GB/T 10742—2008)等测定方法,以工业大麻为对象,研究了不同生长期和植株性别中工业大麻杆的单株质量、果胶含量及果胶质量的变异特性。结果表明,大麻杆在整个生长周期19~186 d内,果胶含量在19.74%~5.68%范围内变化,随着生长天数增加而降低(p<0.000 1);果胶质量随着生长天数的增加而增加(p<0.000 1),质量范围为0.02~22.88 g;生长期相同时,雌株的果胶含量>雄株,约为0.1%~2.21%(p=0.000 5)。果胶主要存在于纤维胞间层和初生壁中,随着纤维细胞次生壁的逐步生成,果胶含量降低;但随着工业大麻秆生长期的延长,细胞数目的增加果胶质量增加。  相似文献   
29.
李晓平  李杰  宫敬  周军  成龙 《油气储运》2013,(12):1276-1278,1288
煤层气的排采特性决定了进入采气管道的煤层气同时含有水和粉尘等颗粒杂质,气体在流动过程中的压降损失势必受到水和固体颗粒的影响。为此,利用试验环道模拟煤层气集输管道多相介质的流动特点,试验研究了气液两相和气固两相流动的压降特性,得出如下结论:煤层气采气管道气体流速应控制在4~8m/s范围内,并应适当采取清管等措施,减少固相沉积物;采气管道水力计算可以忽略固体颗粒的影响而采用气液两相压降计算方法。(图6,参7)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