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1篇
林业   3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11篇
  12篇
综合类   82篇
农作物   13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27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农村饮水安全系统崩溃的脆性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饮水安全系统与当地自然、经济和社会等密切相关,是典型的复杂系统,系统中某子系统(要素)不符合饮水安全要求,从而导致整个复杂系统的崩溃。根据系统脆性理论,分析农村饮水安全系统的脆性,辨析出饮水系统崩溃的脆性源。以河北省为例,建立农村饮水系统脆性层次结构,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计算主要因素的权重,得到河北省饮水安全系统崩溃的脆性源为氟超标、水量不足、苦咸水超标和地下水污染。研究表明从系统脆性角度评析区域农村饮水安全是可行的,研究成果为保障农村饮水系统安全提供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32.
重金属因其毒性大、易富集、危害不可逆转等原因,是近些年来河流水质污染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在简要介绍水体重金属污染概况及处理方法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国内外利用生物法处理水体重金属污染的方法和实践。生物法具有吸附量高、耗能低、环境友好等特点,是一项节能、高效、低碳、环保、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新型技术。其中植物法和微生物法是目前研究较多处理效果较好的方法,对水体中的Cu、Zn、Pb、Cr等重金属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33.
通过对河流健康概念及其内涵与外延的探究,指出当前河流健康评价实际应用中,仅以水质和水量等物化指标是否达标作为唯一标准的误区,揭示出河流健康评价的本质在于考察河流水生态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和谐程度,特别是河流系统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支持作用的稳定性与可持续程度。分析讨论了河流健康评价单元边界划分依据和原则,较为系统地总结了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方法、评价标准和评价模式,在此基础上,探索性地提出河流健康指标体系动态性构建的思想,即建立一套统一稳定的河流健康指标体系框架,对不同类型、地区和功能用途的河流,通过专家、政府和公众打分,以及数学工具处理,确定出更具针对性的指标群,作为河流健康评价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34.
辽沈Ⅰ型日光温室地温日变化规律及其谐波模拟验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不同天气状况下辽沈Ⅰ型日光温室内无作物区和作物区地温的日变化规律及其模拟模型,采用HOBO传感器测定晴天和阴天两种天气状况下辽沈Ⅰ型日光温室内无作物区和种植番茄区不同深度地温日变化,并采用谐波法构建模拟模型,同时进行了拟合性验证。结果表明,晴天日光温室内地温存在水平分布差异,其中,在无作物条件下,日光温室南部地温最高,中部次之,北部地温最低;而在有作物条件下,日光温室北部地温最高,中部次之,南部地温最低;而且无作物区南部和中部的最高地温、最低地温和平均温度均高于作物区,而无作物区北部的最高地温、最低地温和平均温度则低于作物区。阴天日光温室地温的日变化幅度明显小于晴天。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地温日变幅逐渐减小。日光温室内表层地温的这些日变化均可拟合为正弦函数,晴天无作物区和作物区的表层地温均可拟合为周期为π/72和π/36的2个谐波的正弦函数,阴天无作物区和作物区的表层地温可拟合为周期为π/72、π/36、π/24和5π/72的4个谐波的正弦函数,其模拟方程经实测值证实具有极显著的拟合度。  相似文献   
35.
江淮8号是以辣椒雄性不育系A-921为母本、甜椒雄性不育恢复系C-097为父本配制的辣椒一代杂交新品种。该品种早中熟,植株高度约65 cm,植株开展度约60 cm,株型紧凑,首花节位10~11节,挂果集中,果实牛角形,青果绿色,果面光滑,果长度12 cm左右,果肩宽度6 cm左右,平均单果质量约65 g,辣味中等。667 m2产量约3 800 kg,抗疫病、炭疽病等病害,耐热耐湿,适应性强。  相似文献   
36.
氮(N)、磷(P)是维系植物生长发育的两种重要的基础营养元素。区域尺度范围的N、P元素化学计量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陆地生态系统的空间尺度格局变化。同时,与植物体内各个器官之间(如根叶之间)的N、P含量密切相关,使其能够快速应对外部环境变化,调节生长速率,使生物体达到最适生长。选取西双版纳、贡嘎山、鼎湖山、武夷山和尤溪5个中国南方地区的木本植物(以乔木为主)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植物根、叶器官内部以及器官之间的N、P化学计量学特征。结果表明,上述5个地区相同器官的N、P含量变幅较大,造成地区间养分含量的差异可能是由于土壤养分、温度和降水。同一地区植物不同器官的N、P含量都是叶大于根。根或叶内部的N-P、N-N:P以及P-N:P基本呈现等速比例关系,表明在各器官内部N、P含量相互促进的作用明显。根、叶之间的N含量、P含量以及N:P则呈现异速比例关系。说明不同器官之间对某种养分的分配彼此相互影响、相互协调。  相似文献   
37.
本文研究了巴氏新小绥螨Neoseiulus barkeri以水稻干尖线虫Aphelenchoides besseyi为食的生长发育特征及其对水稻干尖线虫的捕食功能。结果表明,巴氏新小绥螨以水稻干尖线虫为食时,能正常发育并完成生活史,其生长发育各个历期与取食腐食酪螨Tyrophagus putrescentiae相比无显著差异,但净增殖率(R0=31.4605)、内禀增长率(rm=0.2313/d)和周限增长率(λ=1.2603)均分别高于取食腐食酪螨(R0=26.8800;rm=0.1973/d;λ=1.2181),而种群倍增时间(Dt=2.9962 d)低于取食腐食酪螨(Dt=3.5126 d)。因此,巴氏新小绥螨取食水稻干尖线虫比取食腐食酪螨更有利于其各项生命活动。巴氏新小绥螨对水稻干尖线虫的捕食功能用Holling II型圆盘方程拟合得到的公式为Na=0.5645N0/(1+0.002484N0),巴氏新小绥螨对水稻干尖线虫的捕食能力a/Th为128.30,最大理论捕食量为227.27条/d。巴氏新小绥螨捕食水稻干尖线虫的最佳温度为25 ℃,在该温度条件下,饥饿4 d的雌螨对线虫的捕食量最大。研究结果证实了巴氏新小绥螨具有较强捕食水稻干尖线虫的能力,可以作为水稻干尖线虫潜在的天敌捕食螨。  相似文献   
38.
为探讨氮肥运筹对弱筋小麦扬麦20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指导扬麦20的大面积生产,研究了3种氮肥运筹模式下扬麦20的产量和品质表现。结果表明:1)在种植密度210万株·hm-2,总施氮量240kg·hm-2,基肥∶拔节肥=5∶5运筹模式下,扬麦20产量最高、品质较好,实现了高产、优质的协调;2)氮肥运筹对扬麦20穗数和每穗粒数影响较大,对千粒重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9.
基于LAI时间序列重构数据的冬小麦物候监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农作物物候信息对农作物长势监测和估产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河北省中南部冬小麦为研究对象,以叶面积指数(LAI,leaf area index)为同化量,采用重采样粒子滤波算法同化WOFOST(world food studies)作物生长模型和遥感观测LAI,重构LAI时间序列数据,基于重构数据提取冬小麦返青期、抽穗期和成熟期等关键物候期。重构结果表明,重构的LAI具有良好的时间连续性和空间连续性,可减缓WOFOST作物模型LAI变化剧烈程度,峰值出现时间与遥感LAI曲线基本同步,且可一定程度上解决遥感观测LAI数值整体偏低和数据缺失的问题。物候期监测结果表明,在空间分布上与冬小麦实际生长状况基本相符,时间上也较为合理,但因在返青期存在LAI高初始值、成熟期存在LAI下限不确定性等问题致使在具体日期存在偏差。  相似文献   
40.
李曼  张鲲 《长江大学学报》2009,6(3):229-230
毕业实习是护理教育中的关键环节,实习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护生毕业后的临床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直接影响护理质量及护理队伍的素质。一名优秀的带教老师不仅影响护生的工作能力,甚至能对她们从事的护理事业产生巨大的激励作用。通过护生带教教评问卷可发现带教护生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对于改进及提高实习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