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3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6篇
  1篇
综合类   62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21.
鲜食玉米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发展鲜食玉米产业对于优化玉米种植方式、改善大众饮食习惯具有重要作用。文章论述了焦作市鲜食玉米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发展方向,并提出合理的发展对策,这对进一步促进焦作市鲜食玉米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2.
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对夏玉米田间阔叶类杂草的防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夏玉米生长初期喷施不同浓度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的药效试验,以期探索夏玉米田阔叶类杂草的防除范围、防除效果、经济有效用量以及对夏玉米的安全性。结果表明,夏玉米田出苗后3 d采用剂量为1 005 mL/hm2的288 g/L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处理阔叶类杂草效果明显,且对夏玉米生长的安全性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3.
借鉴物理学中的耦合理论,在分析全域旅游发展与就地城镇化建设耦合协调作用机理的基础上,构建了全域旅游与就地城镇化两大系统耦合指标体系,并以海南省为研究对象,对2010-2017年两者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海南省全域旅游和就地城镇化2010-2017年间耦合度持续保持0.9以上,两个系统存在显著的耦合发展关系;两者的综合发展指数均呈现出上升趋势,2014年之前,全域旅游发展滞后于就地城镇化,2014年之后,全域旅游综合发展指数开始高于就地城镇化综合发展指数;两者的耦合协调度逐步实现了由"严重失调"到"良好协调"的转变。实践证明,产业融合和统筹规划可以进一步提高两大系统的耦合协调等级。  相似文献   
24.
25.
李林峰 《甘肃农业》2014,(24):88-89
文章在阐述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的基础上,论述了对安全生产工作的认识,最后结合引洮工程实际,提出了当前安全生产工作的要点。  相似文献   
26.
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不断深入,保护地蔬菜面积不断扩大,大棚温室黄瓜栽培在我地发展迅速;但由于环境因子、栽培管理方法等原因,黄瓜霜霉病在我地普遍发生,呈上升趋势,给菜农造成很大损失。根据多年的实践和调研,现将该病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7.
浅析造成棉花降级降衣的因素李林峰湖北省枣阳市棉花总公司441000近年来,棉花总产、单产不断提高,但棉花品级、衣分反而下降。具体分析其原因,主要是人为造成的。1采摘露水花造成降级早期棉成熟时天气还有些热,有部分棉农怕热、就起早到地里去摘棉花。这样,含...  相似文献   
28.
期刊编辑策划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给科技期刊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科技期刊为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我国科技期刊出版整体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加强对科技期刊的策划 ,提高期刊的内涵质量 ,就显得尤为重要。1 对期刊编辑策划的理解在传统的概念里 ,编辑这一工作只不过是对资料或现成的作品进行整理和加工。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突出地强调编辑策划 ,就是要从传统的理解和束缚中摆脱出来 ,构建一种新的理论。首先 ,编辑策划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突现出来的一种编辑生产力的表现 ,它的存在是…  相似文献   
29.
分析了《上海农业学报》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今后农业科技期刊进一步发展的路径和方向。  相似文献   
30.
基于土壤质量的改良剂修复镉污染稻田综合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受污染农田修复技术应用效果的综合评价,在当前我国土壤污染管控与修复工作中尤为重要和紧迫。本文针对自主研发的改良剂,在我国华南地区受镉(Cd)污染的水稻种植区开展野外大田试验,重点围绕土壤环境、肥力和健康质量的变化,探索改良剂施用对土壤质量的影响;选择DTPA浸提态Cd、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阳离子交换量(CEC)、糙米Cd和稻谷产量构建指标体系,利用动态加权综合评价模型评判改良剂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当改良剂施用量为6 000 kg·hm-2和7 500 kg·hm-2时,DTPA浸提态Cd含量分别减少10.5%和8.8%。当改良剂用量为6 000 kg·hm-2时,有机质含量减小6.3%;改良剂没有显著影响碱解氮、有效磷和CEC含量,但是显著提高了速效钾含量。当改良剂用量为1 500 kg·hm-2时,糙米Cd含量增加23.9%;当改良剂用量≥4 500 kg·hm-2时,糙米Cd含量显著低于国家标准,且修复效率(RE)均超过40%。当改良剂用量为4 500 kg·hm-2时,稻谷产量增加18.7%。采用动态加权综合评价模型研究发现,当用量为6 000 kg·hm-2时,改良剂修复Cd污染稻田的综合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