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7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24篇
  3篇
综合类   49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31.
鉴于风功率的随机性造成电网净负荷在多时间尺度上波动的特点,从时-频角度出发,基于风-水联合发电仿真模型,采用形态学滤波方法提取了风-水联合发电系统中净负荷的高、中、低频信息,通过建立的灵活性评价指标有效反应电力系统的上行和下行灵活性的供需关系.同时,为解决系统灵活性不足的问题,研究了风电渗透比例和水电机组备用接入比例对改善系统灵活性的影响规律,确定了最适宜的风电渗透比例和备用接入比例.研究显示:风-水联合系统在中、低频尺度上只存在下行灵活性不足的问题,其灵活性不足容量在49%风电渗透比例下最大可达4.961 MW;而在高频尺度上同时存在上、下行灵活性不足的运行风险,相应的上、下行灵活性不足容量最大可达0.125 2 MW和4.279 1 MW.此外,针对文中互补发电系统,其最适宜的水电备用接入比例为85%.  相似文献   
32.
以蚕丝断裂强力作为蚕丝织物酸水解老化样品老化程度的考核指标,利用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技术和红外光谱去卷积拟合技术考察样品丝蛋白一级、二级结构的变化,分析丝蛋白β-折叠结构变化对蚕丝织物断裂强力的影响,同时利用X射线衍射(XRD)技术测试分析样品丝蛋白结晶度变化,以此探讨蚕丝织物的老化规律及老化机制。结果表明,随着蚕丝织物酸水解老化处理时间延长和氢离子浓度增加,丝蛋白的β-折叠结构相对含量呈下降趋势,而蚕丝织物断裂强力随老化处理时间的变化规律与丝蛋白β-折叠结构相对含量的变化有一致性。进一步分析蚕丝织物断裂强力变化曲线区域特性,发现丝蛋白β-折叠结构相对含量的变化是引起蚕丝织物断裂强力变化的主要原因,并且对样品丝蛋白结晶度的测试结果佐证了上述观点。  相似文献   
33.
通过田间药效试验研究了常用的7种杀螨剂对新疆棉田土耳其斯坦叶螨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5%(质量分数,下同)三唑锡悬浮剂(SC)速效性稍差,但持效性好,2个剂量处理的持效期均可达到药后7 d;30%乙螨唑SC、5%阿维菌素乳油(EC)、40%炔螨特EC和20%阿维·螺螨酯SC速效性均较差,持效性较好,高剂量处理防效显著高于低剂量处理;15%哒螨灵EC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较好,高剂量处理防效优于低剂量处理;56%阿维·炔螨特微乳剂速效性好,持效性优良,高、低剂量处理的防效差异不明显。轮换使用哒螨灵及阿维菌素与螺螨酯、炔螨特复配的剂型对土耳其斯坦叶螨能起到很好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34.
以桑树杆为原料,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利用氧化和共沉淀法制备桑树杆生物炭/铁锰氧化物复合吸附剂(MBFMA),考察p H值、离子强度、共存离子对吸附剂除As(Ⅴ)吸附性能的影响,并对MBFMA进行了表征,探讨了吸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制备复合吸附剂的最佳工艺为:KMn O4浓度40 g·L-1、Fe Cl2浓度40 g·L-1、浸渍时间24 h,煅烧温度400℃,煅烧时间3 h。在p H范围为2.0~7.0时,吸附剂对As(Ⅴ)的吸附效果最佳;硝酸根、硫酸根、碳酸根和磷酸根溶液对除砷效果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磷酸盐的影响最大,离子强度对除砷效果影响不大;与Freundlich相比,Langmuir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MBFMA对As(Ⅴ)的吸附行为,25℃下最大吸附量为4.87 mg·g-1。能谱分析表明吸附As(Ⅴ)的MBFMA含有0.34%的砷,FTIR定性分析表明羟基、羧基、内酯基是MBFMA表面的主要特征官能团,XPS分析表明铁、锰和表面含碳官能团参与了吸附反应,MBFMA对As(Ⅴ)的吸附是专性吸附。  相似文献   
35.
不同属性农业技术推广组织间的邻近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将农业技术推广组织间的邻近性分为地理邻近、制度邻近、认知邻近三个维度,针对不同属性的农业技术,分析了推广组织间表现出的邻近性。以水稻"三控"施肥技术、辣椒高产节本栽培技术为例,对广东省具有代表性的3个区域进行了调查访谈,分析了科研型农业技术推广组织、行政型农业推广技术组织、教育型农业技术推广组织、自助型农业技术推广组织、企业型农业技术推广组织等5个推广组织对不同属性(公益性、营利性)技术表现出的推广倾向,以及对农业技术推广产生的影响,以期为今后在推广不同属性农业技术时选择推广组织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36.
2016年上半年广东蔬菜产业发展形势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6年上半年,受到气候因素及市场供需关系的因素影响,广东省蔬菜产业种植面积增加而产量减少,蔬菜市场价格总体呈先升后降的波动走势,价格水平低于上年同期.对2016年上半年广东蔬菜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全面阐述,指出广东蔬菜产业发展存在设施化水平亟需提升、技术支撑缺乏、生产成本持续增长、蔬菜电子商务仍存在发展困境等问题,并提出加强品种结构整体规划、提高蔬菜生产抗逆减灾能力、加强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建设、加强蔬菜标准化建设、加大蔬菜电商发展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7.
河南省小麦生产水平近年来在不断提高,同时化肥用量也在持续增加.了解河南省小麦生产与肥料施用状况,对解决粮食高产与肥料高效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河南省26个县市的小麦生产与肥料施用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小麦产量以6000~7500 kg/hm2所占比例最大,占到调查样本的49.77%,小麦氮肥用量变化在3.9~861 kgN/hm2,平均为234.6kg/hm,氮肥全部用作基肥的占到调查样本的54.44%,基肥比例小于40%的占到调查样本的29.11%;磷肥用量变化在15.5~362.1 kgP2O5/hm2,平均为75.2 kg P2O5/hm2;钾肥用量变化在2.7~400.5 kg K2O/hm2,平均为70.7 kg K2O/hm2.小麦产量与NPK养分总量和磷肥用量之间显著相关,但与氮肥和钾肥关系不密切.氮肥偏生产力以15~30 kg/kg比例最大,占到调查样本的32.26%;磷肥偏生产力以45~75kg/kg最大,占到调查样本的38.30%;钾肥偏生产力以45~75kg/kg最大,占到调查样本的32.30%,说明农户之间小麦产量、肥料用量和肥料利用率差别较大.作者认为通过选育小麦优良品种,实现养分资源的综合管理,提高农民生产管理水平,可以提高河南省小麦的综合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38.
脲酶抑制剂对小麦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减少因过量施氮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以河南温县和许昌为试验地点,对添加不同浓度的脲酶抑制剂在小麦上的应用效果作以比较,结果表明:(1)不同浓度的脲酶抑制剂在拔节、开花期对冬小麦群体动态和干物质累积的影响较大,以加0.12%脲酶抑制剂效果较好.(2)加0.12%脲酶抑制剂处理高于其他处理产量,可提高单位面积穗数与籽粒千粒重.(3)加脲酶抑制剂处理氮肥当季利用率、氮因子生产力、氮肥农艺效率都高于习惯施氮,都以加0.12%脲酶抑制剂处理最高.  相似文献   
39.
入沟流量对灌水质量和水流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垄作沟灌的田间灌水试验,用极差分析研究入沟流量、沟宽、沟深、沟底纵坡4个技术参数对灌水质量的影响和研究入沟流量对地面水流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入沟流量对灌水质量影响最大,其次为沟底纵坡、沟深和沟宽;水流推进时间随着入沟流量的增大逐渐减少,推进速度逐渐加快,水流推进距离与水流推进时间呈幂函数关系,相关程度都大于0.99;水流消退时间随入沟流量的增大逐渐增大,消退速度逐渐减小,尽管水流消退时间与距离也呈幂函数关系,但二者的相关性没有推进过程的好。研究成果对我国入沟流量的相关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0.
基于加权灰色关联模型优选夏玉米沟灌方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该文建立加权灰色关联综合评价模型,基于夏玉米耗水量、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穗长、穗周长、穗粒数、穗行数、百粒质量和产量)对沟灌方式进行优选。结果表明,同一水分控制下限,无论是产量综合评价,还是耗水及水分利用效率综合评价,宽垄沟灌种植模式的灰色关联综合评价均优于常规沟灌种植模式;其中灌水控制下限为田间持水量的70%(field water holding capacity, FC)的宽垄沟灌种植处理在第2层综合评价中耗水评价虽然位次第3,但产量评价和水分利用效率评价位次第1,在第1层综合评价中灰色关联度最大(0.852),故灌水控制下限为70%(70%FC)最佳;其次为灌水控制下限为60%(60%FC)的宽垄沟灌种植处理,关联度为0.788,60%FC与70%FC二者关联度相差较小。加权灰色关联综合评价模型的评判结果与大田试验结果相吻合。因此,最终方案的最终选定可根据当地水资源状况而定,对于水资源相对丰富地区建议采用W70灌水方式,对于水资源相对匮乏地区建议采用W60灌水方式。研究可为灰色关联度方法在节水灌溉研究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