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5篇
基础科学   17篇
  22篇
综合类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土壤中水,热,溶质运移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参阅国内外近几十年来科技文献,概括性地综述了土壤中水,热,溶质同步运移的研究现状及相互关系,指出了本领域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2.
基于VBA技术的AutoCAD二次开发在地形图绘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形图绘制是农业工程领域生产实践活动中经常遇到的基础性工作。传统的地形图绘制需要大量的手工作业,效率较低。该文以VBA(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为开发平台,对AutoCAD应用软件在地形图绘制中的应用进行了二次开发,从而实现了区域地形点的自动展绘。结合工程应用实例,探讨了运用AutoCAD内置的VBA进行二次开发的方法和过程。程序运行结果显示,该文介绍的方法占用内存小,自动化程度和工作效率高,适用范围广,可自动完成各类地形点的展绘工作,从而为各类地形图的自动绘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3.
冻融状态和初始含水率对土壤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冻融状态影响土壤的抗剪强度从而威胁季节性冻土地区的工程安全、边坡稳定以及土壤流失。通过直剪试验测定了不同冻融状态和初始含水率对青藏地区(S1)和北京地区(S2)土体抗剪强度的影响。结果显示,2种土在未冻和已融状态下的抗剪强度相似,且均随着土含水率的增加而减小,但S1土抗剪强度比S2土大7.5%~9.7%;在冻融状态下,S1土抗剪强度随着土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大,而S2土则随之减小。S1冻融土抗剪强度在低含水率(≤13.5%)时小于未冻土和已融土,而在高含水率(≥24.5%)时则反之;S2冻融土抗剪强度小于未冻土和已融土。在冻融状态下2种测试土的内摩擦角显著小于未冻土和已融土,而黏聚力整体上则大于未冻土和已融土。与未冻土或已融土相比,2种土在冻融状态下的强度相对较低,宜作为季节性冻土地区工程设计以及土壤流失防治的基本状态。  相似文献   
44.
聚丙烯酰胺应用对黄土复合坡面降雨产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复合坡是自然界常见的主要坡型。通过室内人工降雨模拟试验,研究了复合坡面降雨产流规律以及聚丙烯酰胺(polyacrylamide,PAM)应用对其的影响。试验采用2种复合坡型(凹型坡和凸型坡)的12个坡度组合和4个PAM施用量,共48个试验处理。结果显示,PAM应用显著缩短了初始降雨产流时间,初始产流时间平均比对照处理提前63.7%~71.6%。PAM应用明显改变了坡面径流随降雨历时的变化规律。PAM应用后,除了大坡度(≥10°)、小量PAM应用(0.5 g/m2)的凸型坡外,降雨径流系数在整个降雨过程中基本维持稳定。PAM应用增大了降雨径流系数和径流量,且径流系数和径流量随着PAM施用量的增大而增大。凸型坡的径流量平均比凹型坡的大14.7%~31.8%。当PAM施用量为0.5、1.0和2.0 g/m2时,凹型坡和凸型坡的径流量分别比对照处理增加55.7%、100.2%、147.3%和16.6%、69.3%、108.9%。在黄土坡地上大剂量(≥1.0 g/m2)应用PAM可明显增大坡面径流量,实际应用中应制定合理的PAM施用量。  相似文献   
45.
不同生育期水分亏缺对春青稞水分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不同生育期水分亏缺程度对春青稞(Hordeum vulgare)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影响进行了桶栽试验研究。试验处理设充分灌溉处理(2个水分控制下限和秸秆覆盖)以及在全生育期和5个不同生育期的4个水分亏缺程度(轻度、中度、重度和极度)处理,共27个处理。结果表明,在充分灌溉条件下,75%田间持水率水分下限控制处理的春青稞收获指数、籽粒产量和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大于80%水分处理;秸秆覆盖处理的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在所有试验处理中最大。在全生育期水分亏缺条件下,春青稞籽粒产量均小于充分灌溉处理,且随着水分亏缺程度的增大而显著减小;轻度至重度水分亏缺处理可获得更大的作物收获指数和水分利用效率,但极度水分亏缺却导致最低的籽粒产量、收获指数和水分利用效率。除成熟期水分亏缺处理外,不同生育期水分亏缺处理条件下,春青稞籽粒产量和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基本随着水分亏缺程度的增大而减小;拔节期、分蘖期和灌浆期水分亏缺对籽粒产量的不利影响较大。地表秸秆覆盖或全生育期轻度至重度水分亏缺处理可提高春青稞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46.
为评估双作物系数法计算华北地区果树蒸散量和作物系数的可靠性,采用液流法和水量平衡法在2012—2013年对桃树蒸散量和作物系数进行了大田小区试验测定。结果表明,双作物系数法计算的蒸散强度与液流法和水量平衡法测定的蒸散强度在果树生育期内均随时间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计算值与2种实测法测定结果之间均显著相关。全生育期蒸散量计算值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小于4.5%,但土壤蒸发量计算值比测定值小59.5%~64.8%,而蒸腾量计算值则比测定值大25.6%~26.0%。双作物系数法计算的作物系数与液流法和水量平衡法测定的作物系数也均随生育期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3种方法获得的整个生育期平均作物系数分别为0.90、0.89和0.95。通过对均方根-实测值标准偏差比(RSR)和纳什效率系数(NES)的分析,认为双作物系数法是估算充分灌溉条件下干旱-半干旱地区桃树蒸散量和作物系数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7.
采用室内土柱淋洗试验方法,研究了污水灌溉条件下土壤碱度和石膏应用对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Fe元素在土壤中累积,但它在碱性土壤中的累积程度大于在非碱性土壤或石膏应用后的碱性土壤中的累积程度。Mn和Zn元素在碱性土壤中累积而在非碱性土壤或石膏应用后的碱性土壤中淋溶。Cu元素在非碱性土壤中累积而在碱性土壤(不论石膏应用与否)中淋溶。Ni元素在所有土壤条件下均产生淋溶,但石膏的应用增大了Ni元素的淋溶程度。土壤碱度以及石膏在碱性土壤中的应用明显地改变了重金属元素的动态行为。某些重金属元素在土壤中的累积不会影响试验用污水的较长期灌溉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