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2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3篇
  8篇
综合类   14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 提高杂交稻种子活力分级检测精度和速度。方法 提出了一种基于YOLOv5改进模型(YOLOv5-I)的杂交稻芽种快速分级检测方法,该方法引入SE (Squeeze-and-excitation)注意力机制模块以提高目标通道的特征提取能力,并采用CIoU损失函数策略以提高模型的收敛速度。结果 YOLOv5-I算法能有效实现杂交稻芽种快速分级检测,检测精度和准确率高,检测速度快。在测试集上,YOLOv5-I算法目标检测的平均精度为97.52%,平均检测时间为3.745 ms,模型占用内存空间小,仅为13.7 MB;YOLOv5-I算法的检测精度和速度均优于YOLOv5s、Faster-RCNN、YOLOv4和SSD模型。结论 YOLOv5-I算法优于现有的算法,提升了检测精度和速度,能够满足杂交稻芽种分级检测的实用要求。  相似文献   
32.
【目的】比较低播种量下杂交稻不同机械化种植方式的产量构成及特征,探索杂交稻机械化种植方法。【方法】在广东省肇庆市和江门市进行了早、晚稻毯状苗机插和麻膜毯状苗机插2种机械化种植方式对比试验,以钵苗人工手插为对照,采用低播种量精密播种培育壮秧,配合插秧机精准栽插。【结果】当播种量为每盘65 g芽种时,早、晚稻试验中2种机插与钵苗人工手插的实际产量差异为0.17%~0.66%和1.01%~3.24%,差异不显著;有效穗数是产量的主要影响因子,提高杂交稻产量的关键是保证适度有效穗数;不同种植方式穗部性状差异主要表现为二次枝梗数的差异,一次枝梗数差异较小。【结论】毯状苗机插可以在低播种量下通过提高中穗占比、大穗和中穗累计占比和协调结实率等因素实现高产栽培。  相似文献   
33.
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就是推广农业机械化技术,将农业机械化新技术转化、普及、运用到农业生产过程中,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先进手段和工具,其装备水平是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农机化技术推广是农业机械化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途径,是联系农业机械化科技成果、农业生产、农民群众三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力军。农机推广部门和工作人员怎样做好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呢?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谈一谈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究 NO 对重楼种子萌发质量的改善效果,解决重楼种子萌发困难的问题,为重楼种子 促萌研究提供基础。【方法】以滇重楼和七叶一枝花的种子为研究对象,采用 100 μmol/L NO 供体—硝普钠处 理种子,以相同条件清水处理为对照,记录重楼种子萌发过程的形态变化和发芽率,并借助电子倍增式 CCD 的超弱光图像探测系统,检测种子在萌发期间的自发超弱发光强度,研究硝普钠处理后重楼种子自发超弱发光 强度的变化。【结果】硝普钠处理的种子比对照提前 20 d 萌发;在种子萌发后 0 ~ 30 d,对照与硝普钠处理的 种子自发超弱发光无显著差异;在萌发培养后 40 ~ 60 d,硝普钠处理种子的自发超弱发光强度明显高于对照。 【结论】在重楼种子萌发过程中,硝普钠处理具有明显改善种质、促进种子萌发的作用。  相似文献   
35.
水稻栽植机械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水稻栽植机械化是水稻种植机械化的主要方向,也是水稻全程机械化的研究重点和难点。本文分析了我国水稻种植机械化的发展现状、特点及制约因素,重点阐述了水稻机械化育秧技术与装备、机械化移栽技术与装备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秧盘育秧是实现水稻机械化移栽的前提,重点分析了秧盘育秧精密播种技术、作业自动化技术和精密播种智能化技术的研究进展。毯状苗机插秧和钵体苗机栽插是水稻机械化移栽的2种主要方式,移栽机械控制技术是移栽机械作业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基础和核心,在分析我国水稻机械化移栽方式与装备的基础上,对毯状苗机插秧技术和钵体苗机栽插技术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总结,对移栽机械控制和智能化技术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提出加强耕整地机械化技术研究与应用,解决杂交稻、超级杂交稻、双季晚稻和连作晚稻机栽植问题是水稻栽植机械化技术的研究重点,提升秧盘育秧精密播种技术的播种均匀性、解决低播量下精密播种育秧、毯状苗插秧机纵向送秧的精准性和农机农艺深度融合是突破毯状苗机插秧技术的关键,研发经济高效、轻简型的钵体苗栽插装备是发展钵体苗机栽插技术的核心,加强移栽机械控制和智能化技术研究是栽植机械化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36.
水稻秧盘形变测度方法与等级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秧盘因长期使用或运输不当等原因出现形变,影响高效工厂化自动育秧生产线作业性能。以形变毯状硬秧盘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水稻秧盘形变测度方法。定义了破裂长度、扭翘度和弯曲变形度3个形变参数指标,据此将形变秧盘划分为轻度、中度、中重度和重度形变4种等级,并规范其适用准则。为验证形变秧盘等级评价的科学性,以供盘成功率、叠盘成功率和种子外露率作为验证评价指标,利用2SJB-500型水稻精密播种育秧生产线进行了不同形变等级秧盘的生产性能试验。结果表明:4类形变秧盘,随着生产率递增,供盘成功率与叠盘成功率均呈下降趋势,种子外露率呈上升趋势。轻度形变与中度形变秧盘均属小变形,对于轻度形变秧盘,可继续使用;对于中度形变秧盘,翻边或盘底若存在较大断破,作业时应适当剔除,可用于生产率低的育秧生产线。对于中重度形变秧盘,形变参数指标值较大,作业时应剔除,边缘断破过多、盘底裂缝较大、扭翘严重的秧盘应直接剔除。对于重度形变秧盘,作业时直接剔除。本研究提出的水稻秧盘形变测度方法简单易操作,能直观、形象地评价形变秧盘等级。  相似文献   
37.
伴随我国社会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社会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社会的发展、人类的生活离不开电力的供应。我国地域广大、人口数量较多,因此我国在电力资源的使用量上占据世界前列,电能的使用量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整体经济和工业发展以及产业结构布局的主要标准。本文就针对当前我国电力企业中的节能降耗和动力工程中的实际运用进行分析和探讨,希望对我国电力企业起到积极性作用。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索美国白蛾在四川省的潜在分布区域、面积及风险评估,为尽早建立美国白蛾防控体系和应急预案提供依据。【方法】基于MaxEnt模型,结合我国105个美国白蛾已发生区环境变量,筛选出9个环境变量因子,首先对该虫在中国的适生区进行了分布预测,再将美国白蛾在全国的分布预测结果导入ArcGis中,按1∶400万尺度勾勒出四川省行政区划面要素,并计算美国白蛾在四川省的分布范围和分布面积。在此基础上,根据传统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评估了美国白蛾入侵四川省的风险。【结果】美国白蛾在我国沿渤海湾地区、胶州半岛等东部沿海省份是发生的重灾区,并向西、向南伸入内陆省份,预测结果与已知发生区域吻合并展示出明显扩散趋势。四川省美国白蛾潜在发生面积11.52万km~2,占全省计算总面积的23.85%,除攀枝花市、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4个市(州)外,四川省其余各市几乎都是美国白蛾适生区,其中以成都市最为适宜美国白蛾生存,美国白蛾在四川省的风险评估值为1.80。【结论】美国白蛾在四川省为中等危险性有害生物,四川盆地除川西地区外,其余地区均为其适生区,需要提前做好该虫的预警分析。  相似文献   
39.
一种适宜北缘柑桔区的蜜柑改造模式侯行海,李泽华(湖北省枝江县农业委员会443200)近年来,枝江一带中熟尾张蜜柑面积和产量大幅度增加,因品种单一、熟期集甲、管理粗放、销售困难,效益不高。枝江县农委设计并示范了“引进特早熟良种、快速繁育、夏季修剪、低接...  相似文献   
40.
基于机器视觉和BP神经网络的超级杂交稻穴播量检测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为了保证秧盘上每穴超级稻种子数量一致,实现精密播种作业,需对播种性能进行准确检测,但超级杂交稻播种到秧盘中,多粒种子存在粘连、重叠、交叉等情况,传统的面积、分割算法对上述情况播种量检测精度低,因此需提高上述情况种子播种量检测精度。考虑到种子连通区域的形状特征反映种子数量,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机器视觉和BP神经网络超级杂交稻穴播量检测技术。针对超级稻颜色特征,采用RGB图像中红色R和蓝色B分量组成的2×R-B分量图和固定阈值法获取二值图像;投影法定位秧盘目标检测区域和秧穴;提取连通区域10个形状特征参数,包括面积、周长、形状因子、7个不变矩,建立BP神经网络超级稻数量检测模型,检测连通区域为碎米/杂质、1、2、3、4和5粒以上6种情况;试验结果表明,6种情况的检测正确率分别为96.6%、99.8%、97.2%、92.5%、86.0%、94.3%,平均正确率为94.4%,每幅图像平均处理时间0.823s,满足精密育秧播种流水线在线检测要求;研究结果为实现精密恒量播种作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