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07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85篇
林业   314篇
农学   125篇
基础科学   214篇
  106篇
综合类   955篇
农作物   181篇
水产渔业   144篇
畜牧兽医   917篇
园艺   187篇
植物保护   111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114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123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125篇
  2011年   156篇
  2010年   132篇
  2009年   152篇
  2008年   135篇
  2007年   139篇
  2006年   131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153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117篇
  2000年   137篇
  1999年   85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37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24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3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在信丰县,大阿镇大阿村的朱清能几乎是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他的知名度之所以这么高,是因为他的名字紧紧地和农机联系在一起,一提到他,人们自然会想到农业机械化,说他是靠农机致富的典型。  2000年 40多岁的朱清能是个大学物理系毕业的本科生。 80年代初,他还是一所中学的物理教师,可自读大学时起就立志要在红土地上有一番作为的朱清能又怎么愿局限于三尺讲台呢 ?1986年,他毅然撇下“铁饭碗”,承包起学校的农场,开始了他农机致富的征程。  身为物理系本科毕业的朱清能深深懂得农业机械的重要性和发展前景。 1986年,他在乡农…  相似文献   
122.
犀角金线鲃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犀角金线纪SinocyclocheilusrhinocerousLietTao是作者前已描记的新种[李维贤和陶进能1994],属典型的洞穴鱼类。具有典型的适应洞穴生活环境的形态结构,是研究第四纪鱼类对环境适应和石灰岩岩溶地貌发育历史的好材料,有重要科学价值。同时,由于其形态特殊,头上长有一个骨质长角,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为此,我们对犀角金线把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1该鱼种的发现和命名早在十年前,作者从事云南鱼类研究中就听到过许多有关头上长角的鱼的传闻,经分析研究认为这是一个好线索,应有意识地进行调查采集。经过5年的调查访问,终于在19…  相似文献   
123.
魔芋是一种经济效益高、用途广泛、特别具有开发前景的保健功能食品。但由于魔芋加工是一个新兴发展中的产业,其加工技术进展迟缓。一、现行魔芋精粉加工(一)魔芋加工的目的魔芋必须通过加工才能体现它的价值。魔芋块茎中含有78%~89%的水份,其主要成分为葡甘露...  相似文献   
124.
稻麦连作田土壤杂草种子库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沿江白湖圩区的稻麦连作田土壤杂草种子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麦田土壤中杂草种子有 8科 14种 ,稻田土壤中杂草种子有 9科 17种 ,均主要分布在 0~ 10cm的土层内。小麦田土壤中总出草量为 1193 0株 /m2 ,主要是日本看麦娘 (Alopecurusae qualis)、草 (Beckmanniasyzigachne)和稻槎菜 (Lapsanaapognoides) ,出草量占总量的 5 9.2 6% ;水稻田土壤中总出草量为 985 5株 /m2 ,主要是稗草 (Echinochloacrusgalli)、节节菜 (Rotalaindica)、千金子 (Leptochloachinesis) ,出草量占总量的 5 1.0 3 %。上述杂草均是该区农田的主要杂草和当前防除的重点 ,其中日本看麦娘和稗草分别是麦田和稻田的优势种。  相似文献   
125.
基于种间竞争的遗传算法的改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提出基于种间竞争的基本遗传算法的改进算法,并编写程序实现该改进算法.通过考核实例计算,发现改进后的算法具有更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26.
用配合饲料Ⅰ,Ⅱ和白鲢肉、泥鳅肉、猪肉、田螺肉等,在室内饲养黄颡鱼60天.结果表明,6种饵料在黄颡鱼消化道中出现率、鱼体重增加率和胃、肠蛋白酶与淀粉酶活性均以配合饲料Ⅰ最高,白鲢肉次之,表明黄颡鱼具有较强的消化能力.在水温21℃时,黄颡鱼耗氧率为144rmg/h@k,比养殖前增高了13.8%,窒息点为0.309 mg/L,与养殖前的差异不显著.因此,黄颡鱼可进行人工养殖.  相似文献   
127.
【目的】探究安徽省稻瘟病菌优势种群和优势生理小种分布,分析优势生理小种的致病力,为稻瘟病抗性育种和品种推广布局提供参考。【方法】利用7个水稻鉴别品种,采用苗期人工喷雾接种法对2019—2020年收集的安徽省5个稻作区21个市(县、区)的稻瘟病菌进行鉴定,利用不同优势生理小种对775份水稻资源进行苗瘟抗性鉴定,分析其致病力,筛选抗稻瘟病优异水稻资源。【结果】共鉴定出7群25个稻瘟病菌生理小种,优势种群为ZB群,出现频率为58.58%,其次为ZC群,出现频率为22.62%;优势生理小种为ZB13、ZB15和ZC15,出现频率分别为32.43%、17.98%和17.98%。沿淮淮北单季稻作区凤台县优势生理小种为ZB15、ZC15和ZB13,怀远县为ZB13和ZB9,谢家集区为ZB13和ZG1;江淮丘陵单、双季稻过渡区全椒县优势生理小种为ZB15,寿县为ZB13、ZC15和ZB15,肥西县为ZB13和ZB15;沿江双、单季稻作区青阳县优势生理小种为ZC15,无为市为ZB13和ZG1,宣州区为ZB13、ZB15和ZC15,当涂县为ZB13、ZC13和ZC15,贵池区为ZB15和ZC15,南陵县为ZC15、ZB13和ZB15,怀宁县为ZB13;大别山地单、双季稻作区金寨县优势生理小种为ZB13和ZG1,潜山市为ZB13和ZB15,岳西县为ZB13和ZH1;皖南山地单、双季稻作区石台县优势生理小种为ZB15、ZB13和ZC15,休宁县为ZC15、ZG1、ZB15和ZH1,宁国市为ZB13和ZG1,黄山区为ZB13、ZC13和ZC15,歙县为ZC15。优势生理小种致病力分析结果显示,休宁县和金寨县ZB13的致病力分别为59.68%和62.06%,平均为60.87%;休宁县和潜山县ZB15的致病力分别为61.16%和64.84%,平均为63.00%;休宁县和南陵县ZC15的致病力分别为71.29%和66.26%,平均为68.78%。通过筛选获得10份抗苗瘟优异种质资源。【结论】安徽省稻瘟病菌优势种群为ZB和ZC群,优势生理小种为ZB13、ZB15和ZC15。明确了安徽省不同稻作区生理小种的结构分布。  相似文献   
128.
分别从林冠层、灌木层、草本层、凋落物层及土壤层5个层次对不同混交比例的杉木拟赤杨混交林涵养水源功能的研究结果表明:混交林涵养水源功能主要体现在调节降雨分配和增加林地蓄水能力上。不同比例混交林持水量大小排序为:1:1行间混交林>3:1带状混交林>1:1株间混交林>杉木纯林。林分不同层次的持水量表现为土壤层>林冠层>灌木层>凋落物层>草本层。杉木拟赤杨混交林具有比杉木纯林更好的涵养水源功能。  相似文献   
129.
以麻江蓝莓采后贮藏病果为试材,采用形态学、rDNA-ITS序列对比的方法,对病原菌的生物学进行鉴定,并通过离体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杀菌剂对蓝莓主要致病菌的室内毒力,以期为麻江蓝莓采后病害防控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蓝莓采后腐烂病原菌菌株种类为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青霉(Penicillium)、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cocculi)、香灰菌(Xylaria sp.)、木霉菌(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粪壳菌纲藻(Sordariomycetes sp.),其中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青霉(Penicillium)、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cocculi)为主要致病菌。通过对青霉(Penicillium)室内毒力结果表明,10余种杀菌剂中以咪鲜胺对蓝莓采后腐烂病原菌主要致病菌蓝莓采后腐烂病原表现出较强的抑菌活性,其EC_(50)值分别为0.007 9μg·mL~(-1),推荐作为蓝莓田间防控的有效药剂。  相似文献   
130.
 ‘金都1号’火龙果是从中南美洲火龙果原种(Hylocereus costaricensis)与红肉种(H. polyrhizus)的杂交后代中选育出的新品种。果实短椭圆形,平均单果质量572.5 g,果肉深紫红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1.2%,可食率78.8%,味清甜,有玫瑰香味,品质优。生长健壮,易成花,自花亲和性好,丰产稳产性好,不易裂果,适宜在广西桂南及华南气候相似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