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9篇
林业   4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34篇
  18篇
综合类   32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4篇
畜牧兽医   24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茶树菇反季节栽培品种比较和出菇方式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5个茶薪菇品种进行了品种比较实验,从中选择出在反季节栽培条件下适宜于以棉子壳为主要培养料的栽培菌株赣茶5。在反季节栽培条件下,通过配方和出菇方式的试验,得出最适培养基配方为:杂木屑25%、棉子壳25%、麦麸25%、稻草20%;最佳出菇方式为覆土出菇。  相似文献   
62.
繁殖工作的好坏不仅影响牛群的增殖,而且影响奶牛的利用年限和奶牛场的经济效益。本文介绍了如何加强奶牛场的繁殖过程控制,不断提高繁殖技术,预防和治疗各种原因造成的繁殖障碍;并从饲养管理入手,就如何抓住关键控制点,实行过程控制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63.
李玉龙 《排灌机械》2013,(12):1049-1055
为探求建立齿轮泵最小困油压力解析式以克服试验和仿真上的局限性,分大、小侧隙2种情况,针对困油的膨胀阶段,采用细长孔的流量公式计算侧隙内的压差流量,在对困油的轴向泄漏路径做适当简化后,由困油区内的"困油容积的膨胀率=泄漏量",即困油压力变化率为零的瞬态位置,计算出最小的困油压力,并与现有文献的试验结果做比对分析.结果表明,最小困油压力发生在卸荷槽开口附近,处于内侧时一般会出现负值的最小困油压力,处于外侧时可近似为进口压力;最小困油压力由出口压力和转速2部分的线性贡献所得,出口压力的影响为正,转速的影响为负;泵卸荷槽整体向进油侧偏置比较合理.所建解析式可快速求出最小困油压力及其发生位置,从而节省大量的过程计算,减少过程仿真的累积误差,结果更精确.  相似文献   
64.
齿轮泵扭矩计算的动态再现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李玉龙  刘焜  王学军 《农业机械学报》2006,37(3):142-144,165
结合外啮合齿轮泵的工作原理,利用仿真技术,在一个啮合周期内反映出作用在主、从动齿轮上的扭矩动态变化历程,通过静、动两种计算方法的实例比较,给出了包含机械效率的动态计算公式。并可用于估算外啮合齿轮泵的机械效率。  相似文献   
65.
66.
齿轮泵最大困油压力解析式的建立与验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探求建立出能够计算齿轮泵最大困油压力的解析式以克服试验和仿真上的局限性,针对困油过程的压缩阶段,分有、无侧隙的2种情况,该文采用细长孔的流量公式计算出侧隙内的压差泄漏量,并在困油轴向泄漏路径适当简化的基础上,计算出困油的轴向泄漏量。然后由困油区内"困油容积对时间的变化率等于泄漏量"所处的瞬态位置计算出最大困油压力,其正确性采用现有文献的试验结果来验证。结果表明,在案例参数下,当侧隙由30 μm变化到200 μm,最大困油压力位置与卸荷槽关闭点所在位置的偏离率由18.2%下降到3.5%,说明侧隙越大,最大困油压力所处位置越接近于卸荷槽关闭点所在位置;侧隙内的卷吸流数量级为?6,压差流数量级为?4,卷吸流可以忽略不计;最大困油压力发生在理论卸荷槽所在位置和实际卸荷槽所在位置之间,大小受出口压力和转速共同的线性影响,采用细长孔的流量公式计算侧隙流量比薄壁孔流量公式更为精确。所建解析式可快速地精确求出最大困油压力及所处位置,可为最大困油压力的预估和卸荷槽布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7.
孙明  董婧  柴雨  李玉龙 《勤云标准版测试》2013,33(10):3222-3232
白色霞水母是我国近海主要大型灾害水母种类之一,其暴发性增殖严重破坏了海洋生态系统平衡.在室内控制条件下,研究了温度(7.5、11、14.5、18、21.5和25℃)和投饵频次(1次/2d、1次/8d和1次/16d)对白色霞水母无性繁殖与螅状体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白色霞水母足囊繁殖的适宜温度为18-25℃,足囊繁殖随温度和投饵频次的增加而增加.温度对白色霞水母横裂率和横裂次数的影响显著,温度越高,白色霞水母发生横裂生殖的时间越早,横裂生殖速度越快,重复横裂次数越多,释放的碟状体数量也越多.横裂率和横裂次数随投饵频次的增加而递增.白色霞水母螅状体在7.5-25℃范围的成活率均为100%,其生长速度随温度和投饵频次的增加而增加.温度和投饵频次对白色霞水母螅状体足囊繁殖、横裂率和螅状体生长具有明显的交互效应.螅状体的横裂次数和初生碟状幼体伞径随螅状体柄径增大而递增,呈线性相关.研究表明,温度、投饵频次即营养条件显著影响着白色霞水母的种群数量,说明海水水温上升、富营养化或渔业资源锐减导致的浮游动物量增加均可能诱发白色霞水母暴发性增殖.结论为进一步探索大型水母暴发的生态环境机理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8.
通过分析2008-2011年5月下旬至7月下旬辽东湾北部近海的大型水母锚流网监测数据并结合8月份的渔业资源拖网调查和渔港访问的数据,探讨辽东湾北部近海沙蜇的动态分布移动规律并着重分析了沙蜇幼水母的生态类型,为渔业资源生产和灾害性预警预报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6月份,辽东湾北部近海发现大量沙蜇幼水母,并且在双台子河河口近海5 m等深线两侧水域形成密集区,6月上中旬沙蜇海区平均渔获密度52.8条·网-1·h-1,6月下旬海区平均渔获密度46条·网-1·h-1,最高渔获密度可达667条·网-1·h-1,出现在双台子河口5 m等深线内;7月份,沙蜇个体增大,逐渐进入成体阶段,调查海区沙蜇渔获数量比6月份大幅度减少,并且渔获密度的中心区向5-10 m等深线内偏深水域移动,7月上旬海区平均渔获密度5.1条·网-1,h-1,7月中下旬海区平均渔获密度1.8条·网-1·h-1;8月中旬辽东湾北部近海5 m等深线内沙蜇数量极少,在10-20 m等深线内海域往往出现成体沙蜇的密集区并形成渔汛.沙蜇幼水母生存的海水表层温度为17.7-27.3 ℃,表层盐度为24.3-31.9;渔获密度300条·网-1·h-1以上的沙蜇幼水母密集分布区海水表层温度为20.4-24.4℃,表层盐度为27.1-31.6.辽东湾北部河口区是沙蜇的可能发生地之一,相对于沙蜇成体阶段表现出来的低温高盐的生态属性而言,河口近海相对高温低盐水域往往出现沙蜇幼水母渔获的中心,沙蜇幼水母阶段表现出相对高温低盐的生态特性.沙蜇自幼水母至成体阶段,海区分布密集区自浅水位移至深水.  相似文献   
69.
针对电力行业标准规定的采用电池供电的故障指示器功耗低、使用寿命长的要求,进行了低功耗技术的研究。介绍了低功耗的重要性以及功耗产生的来源和特点,然后从故障指示器的硬件和软件设计两方面阐述了降低功耗的方法和注意点。  相似文献   
70.
低压电能质量综合治理装置能自动平衡三相功率(包括平衡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同时消除中性线基波及零序电流,治理谐波,使三相功率完全平衡,从而解决三相不平衡造成的线路及变压器损耗,提高线路输电能力、电网的可靠性及变压器出力,有效解决了配电低压台区三相负荷不对称平衡及谐波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