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4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5篇
  1篇
综合类   21篇
农作物   12篇
畜牧兽医   8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31.
目前大多数农用车辆采用机械齿轮式变速器,这种变速器有一个常见故障就是脱挡,即在农用车辆行驶中,变速杆突然从行驶挡位置自动跳到空挡位置。这种故障不仅仅影响车辆的运输效率,如果故障发生在车辆满载上坡时,将引起车辆后溜现象,甚至发生翻车事故;如果脱挡发生在下坡途中,则引起车辆高速滑行,也是非常危险的。  相似文献   
32.
种子是农业生产最基本、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它不仅直接关联到农民的收益,还对相关的产业链产生重要影响.由于种子产业对农业的特殊战略意义,国家"973"计划已将我国核心种质资源的开发列为国家级重大科技项目,希望以种子的突破带动农业的飞跃.不难看出,种业企业作为农业产业链中的上游企业,其行业发展潜力是非常巨大的.  相似文献   
33.
药隔期低温胁迫对小麦生理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揭示小麦春季耐寒性的生理生化机制,以不同春季耐寒性的8个小麦品种为材料,采用田间盆栽和药隔期低温胁迫的方法,探讨了药隔期低温胁迫后小麦的生理及产量变化.结果表明,药隔期低温胁迫后,小麦单株产量明显下降,平均降幅为68.4%,其中淮麦20、皖麦38、西农979和矮丰3号表现出较好的春季耐寒性,单株产量降幅均小于65%,而陕麦139、郑366、小偃22和郑麦9023单株产量降幅较大(>70%),耐寒性相对较差;小麦叶片丙二醛含量、SOD活性、POD活性、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不同程度升高,其中淮麦20、皖麦38、西农979和矮丰3号丙二醛含量的增幅明显小于平均增幅,SOD活性、POD活性、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增幅显著大于平均增幅,表现出较低的细胞膜受损程度和较强的耐寒性.在生理指标中,SOD活性、POD活性、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与产量的关联度高,因此可作为春季低温下小麦耐寒性鉴定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4.
唐峰  李立群 《北京农业》2012,(6):264-265
水利施工中,经常遇到支撑结构计算,笔者通过有限元计算,方便、实用、高效的解决了施工中的难题。通过输水箱涵穿越河北霸州北环公路的解析,提出了一种安全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35.
黄淮麦区近年大面积推广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31对SSR引物对黄淮麦区近年大面积推广的25份小麦品种进行微卫星标记位点扫描及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到148个等位基因变异,变化范围为2~15个,平均每个位点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为4.77个。位点多态性信息指数(PIC)变幅为0.253~0.889,平均0.552。3个基因组的平均等位变异丰富度为D>B>A,遗传多样性指数为D>A>B。7个部分同源群的平均等位变异丰富度为1>7>2>5>3=4>6,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5>3>6>4>2>1>7。聚类分析表明,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GS)变幅0.34~0.85,平均为0.61,SSR标记能将25份小麦品种相互区分开,在遗传相似系数(GS)0.59处,可将供试品种聚为5大类,其中80%的品种被聚在第Ⅰ类,同一地区或育种单位的品种大致聚在一个类群里。表明黄淮麦区近年大面积推广的小麦品种间遗传差异较小,遗传基础狭窄。  相似文献   
36.
为给小麦育种提供参考,以种植于陕西杨凌、岐山、乾县三地的中国春(母本)×兰考大粒(父本)F2∶3家系为材料,对小麦单株穗数进行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模型遗传分析和QTL定位,并对最优株系基因型及遗传效应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单株穗数符合数量性状遗传特征,由一对加性和部分显性主基因(A-1模型)控制。(2)联合分析三个环境下的单株穗数得到9个控制单株穗数的QTL位点,其中QPn4B-2为主效位点,具有增穗的加性效应,与遗传分析结果相吻合,同时还得到自身无主效应但存在较强上位效应的5个位点;单独分析得到具有QTL与环境互作效应的7个位点,可见上位效应及环境互作效应对小麦单株穗数遗传有较大的影响。(3)在排除基因与环境互作效应以及分别考虑三地基因与环境互作效应4种情况下,单株穗数最优基因型预测效应值较中国春(P1)分别增加了1.45、1.45、1.9337和1.45,其中岐山地区预测效应值最高,达3.954 2,由此可推知此杂交组合后代在提高单株穗数这一性状上存在较大潜力;岐山地区最优株系QTL基因型在QPn2A、QPn6B位点上与杨凌和乾县两地不同,可见不同环境所对应的最优株系基因型存在差异。预测了普通最优株系的最佳基因型组合,同时讨论了在育种中获得最优株系的途径。  相似文献   
37.
黄淮麦区新选小麦品种(系)及农家种HMW-GS等位变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分析黄淮麦区111个最新选育小麦品种(系)及39个农家种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组成和等位变异,为黄淮麦区优质小麦品种的选育和品质改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SDS-PAGE方法,比较黄淮麦区新育成小麦品种(系)和农家种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遗传组成,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在新选育的小麦品种(系)中,Glu-1位点有10个等位变异,19个不同的亚基组合,其中3个主要的亚基组合分别为(1、7+9、2+12),(1、7+9、5+10)和(null、7+9、2+12),其出现的频率分别为20.7%,10.8%和9.9%,平均品质评分为6.9分;在小麦农家种中,Glu-1位点有7个等位变异,5个不同的亚基组合,出现频率最高的亚基组合是(null、7+8、2+12),占90.0%,平均品质评分为6分。此外在农家种"半截芒"的Glu-B1位点发现了新的亚基7**+8**。【结论】通过50余年的品种选育,黄淮麦区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在Glu-A1位点的1亚基比例有了很大提高;在Glu-D1位点,亚基类型得到了丰富,而且出现了26.1%的5+10亚基。但该麦区含有优质亚基2*、13+16、17+18基因型的材料比较贫乏。  相似文献   
38.
种子是农业生产最基本、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它不仅直接关联到农民的收益,还对相关的产业链产生重要影响。由于种子产业对农业的特殊战略意义,国家"973"计划已将我国核心种质资源的开发列为国家级重大科技项目,希望以种子的突破带动农业的飞跃。不难看出,种业企业作为农业产业链中的上游企业,其行业发展潜力是非常巨大的。  相似文献   
39.
生产绿色食品的常用肥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机肥指农家肥,含有大量生物物质、动植物残体、排泄物、生物废物等物质,施用有机肥料不仅能为农作物提供全面营养,而且肥效长.可增加和更新土壤有机质,促进微生物繁殖,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是绿色食品生产的主要养分来源。  相似文献   
40.
江苏淮北地区小麦品种资源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江苏淮北地区小麦品种资源的遗传基础,选用31对SSR标记对107份近年来淮北地区所育小麦材料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出170个等位变异,单个引物的等位变异数为3~8个,平均为5.48个;位点多态性信息含量变幅为0.176~0.791,平均为0.543;3个基因组的平均等位变异丰富度及遗传多样性指数均为DBA;江苏淮北5个地区中以徐州小麦材料的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0.613),以淮安小麦材料与江苏淮北另外4个地区的平均遗传距离最小(0.282)。聚类结果表明,品种间遗传距离变幅为0~0.935,平均为0.586,除淮麦20与华瑞0049外,SSR标记能将其他供试材料相互区分开;所有供试材料被聚为3大类,聚类结果与品种(系)的系谱来源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