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0篇
林业   18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31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1.
安达县有四个牧场,14个公社奶牛场。47个大队,192个生产队。共养奶牛11,177头,其中有繁母牛5,077头。由于饲养条件差,技术管理水平低,难妊奶牛越来越多。既影响了奶牛生产能力的发挥,又增加奶牛饲养成本,给养牛事业造成很大经济损失,阻碍了养牛业的发展。为适应畜牧业生产发展,加快奶牛基  相似文献   
22.
以种植于云南省林业科学院昆明树木园的云南红豆杉人工林幼树期的林木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林木2007~2008年连续2年各月的树高、地径的生长观测,并结合相应时期的气象因子,采用有序样本的聚类分析方法对林木在1年内的生长阶段进行了划分,进而采用逐步多元回归和通径分析方法,分析年内各月的不同气象因子与其林木年内各月的树高、地径生长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云南红豆杉人工林幼树期林木在1年内的生长可划分为生长初期、生长盛期和生长后期3个阶段;4~9月为生长盛期,其林木的树高和地径的生长量分别占全年总生长量的79.89 %和64.35 %;而表层(土层20 cm)土壤的月均温度是影响林木生长量的主要气象因子.  相似文献   
23.
水稻旱直播是一项轻简栽培技术,可节省大量劳动力,缓解劳动力季节性紧张的矛盾,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探索水稻旱直播在云南山区半山区的最佳栽培技术,以楚粳27为材料,设置覆膜与氮肥用量2个因素,研究了覆膜与否及不同氮肥用量对楚粳27产量和生产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F12处理(覆膜,氮肥用量为180kg/hm2)综合表现最好,增产增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4.
[目的]分析高原粳稻主栽品种的遗传状况,寻找与农艺性状相关联的分子标记,为水稻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方法]在2种海拔条件下调查81份高原粳稻主栽品种的农艺性状,并利用48个SSR标记对供试品种进行多态性扫描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Tassel 2.1 MLM(MixedLinear Model)方法进行SSR...  相似文献   
25.
水稻育苗移栽旱作栽培技术是在水稻旱直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种植模式,通过旱地栽培技术集成,良种良法配套,解决昆明市辖区内海拔相对较高、雨热不同季、山区半山区水源不足、有效积温不够等问题,满足水稻生长需求,获得较好的经济产量,确保口粮安全。  相似文献   
26.
文冠果是我国特有的油料树种,也是北方寒冷地区园林绿化,营造薪炭林、饲料林、水土保持林,调节生态平衡的重要树种。近年有些地区生长和结实呈下降趋势。导致其生长衰退的原因除栽培、经营管理措施粗放外,虫害严重是其主要因素。文冠果木虱(Agonoscena sp.)是文冠果的主要害虫之一,系国内新记录。该虫在内蒙古一年发生3代,以成虫在树干下部树皮缝内越冬。全年世代重叠严重,虫态龄期极不整齐,给防治工作带来许多困难。为了更好地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搞好该虫的  相似文献   
27.
柳湾林是内蒙古西部毛乌素沙地特有的天然生植物群落。近三十年来,柳湾林大面积死亡,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据资料报导,虫害是导致柳湾林死亡原因之一。因此,为了进一步摸清柳湾林死亡原因和主要虫害种类及消长规律,笔者对柳湾林昆虫区系进行了调查。为拟定综合治理措施,促进柳湾林生态系恢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8.
云南核桃不同套种模式根际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南省昌宁县5种不同套种模式的十年生核桃为试材,按照丛枝菌根形态学的研究方法,研究了不同套种模式下核桃根系中AMF侵染情况和根际AMF群落组成和多样性,以期为核桃种植园中AMF自然潜力的充分发挥以及菌根技术的应用提供科学参考依据。结果表明:5种套种模式的核桃园中,核桃均与AMF形成了典型的丛枝菌根共生体,根系中AMF的总侵染率在64.63%~91.81%;从5种处理的核桃根际土中共分离到6属15种AMF,其中近明球囊霉是共有的优势种;5种处理AMF的孢子密度介于86~1 442个·(50g)-1土。统计分析表明,5种不同处理核桃根系中AMF总侵染率和根际土壤中AMF孢子密度差异显著,其中套种茶树的种植园中AMF总侵染率和孢子密度最高,显著高于其它4种处理,而套种豌豆的种植园中AMF总侵染率和孢子密度最低。不同套种及相应的耕作方式对AMF的种类组成和多样性影响较大,该研究得出在土壤翻耕扰动较少的种植园,核桃根系中有较高的AMF定殖率,根际土壤中的孢子密度也较大。套种茶树较有利于核桃园AMF繁殖以及AMF数量和多样性的保持,是核桃林下一种较理想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29.
将森林腐殖土、山砂、蛭石、珍珠岩按体积比6︰2︰2︰1进行复配,以苗圃土为对照,采用已扦插6个月的油橄榄苗进行盆栽试验,通过测定2种处理的土壤物理性状、苗木生长指标及光合特性,研究不同基质对油橄榄扦插苗移栽培育的效应。结果表明,配制基质显著促进了油橄榄苗木的生长及生物量积累,提高了叶片氮磷元素的含量,显著提升了植株的光合效率和水分利用率,是一种可以在生产实践中推广应用的基质配方。  相似文献   
30.
蒜头果为我国特有的单种属濒危保护植物,因其种仁油脂中富含神经酸而具有很高的经济开发价值,但人工种植的成活率和保存率都很低。于2016年12月对云南省广南县天然分布区蒜头果的根系进行了调查,发现其根部具有特殊的瘤状结构,依形态特征观察判定该结构为吸器,蒜头果是一种根部半寄生植物。进一步通过对寄生结构的切片观察和配置寄主植物的共培养盆栽试验,证实了蒜头果的半寄生特性。盆栽试验发现蒜头果幼苗在无寄主植物伴生的条件下也能存活,但能与多种寄主植物形成寄生关系,对寄主种类选择的专一性不强。蒜头果自身的根系间会互相形成很多吸器,具有明显的自寄生现象。因寄主植物的不同,蒜头果在寄主植物根系上形成的吸器和自寄生吸器的数量、平均直径、最大直径、自寄生吸器所占比例及苗木生物量存在显著差异,表明蒜头果对寄主植物有较明显的偏好性。蒜头果幼苗与吊兰表现出紧密的寄生关系,无论是吸器数量还是苗木生物量指标都显著优于其他各处理,在蒜头果人工种植中吊兰作为寄主植物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本研究的结果有助于解决目前蒜头果人工种植成活率和保存率低的问题,促进这一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繁育及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