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1篇
林业   2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109篇
  39篇
综合类   89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5篇
园艺   36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1.
生菜无土栽培的营养液调控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12.
根据滨江湿地的高物质生产力与高能量输出的特征,探讨滨江湿地优势植物芦苇的能量获取方式,分析芦苇机械收割的必要性;通过对芦苇人工收割与机械化收割成本收益的比较,说明在滨江湿地实施芦苇机械化收割的意义.同时,针对国内芦苇收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芦苇收获机械化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套作春玉米氮磷钾化肥和有机肥合理配比的生产函数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对苏南地区麦玉米稻三热制中套作春玉米的合理施肥量肥料配比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麦玉米稻种植体系中玉米秸秆还田效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萍萍  陈欣  卞新民  毛罕平 《土壤》1997,29(2):105-106,115
麦玉米稻三熟是针对苏南地区近10年来粮食生产徘徊不前、饲料不足、畜牧业生产发展缓慢等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种植方式。研究和生产实践表明,麦玉米稻三熟的土地生产力和经济产出均比现行的麦稻两熟制提高20%-25%。  相似文献   
15.
温室系统综合动态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该文将温室中的作物生长、环境控制和经济分析置于一个大系统下进行研究,根据光合速率、环境控制和控制成本三个子模型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构造了温室的综合动态模型;将大系统控制论中的“分解—协调”方法应用于求解温室系统的全局最优化问题,得出了在不同的外界气侯条件下同时满足控制效果较好和控制成本较低两个条件的最优综合环境控制方式。  相似文献   
16.
从张家界、白云山采集到的朽木及落叶中,经分离、纯化后,获得了一株高温木质素降解菌,命名为地芽孢杆菌(Geobacillus caldoxylosilyticus J16),此菌嗜热,耐高温,只降解木质素且不降解纤维素,对造纸业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木质素中两种酶木质素过氧化物酶、锰过氧化物酶活性的研究,确定了木质素过氧化物酶的最适温度为65℃,最适PH为4,在55℃至70℃之间时酶活力较其他温度高且较稳定;锰过氧化物酶最是温度为60℃,最适pH为3在温度为55℃至65℃之间时,活力较其他温度高。作者发酵了黄豆杆、玉米杆、芝麻杆、油菜杆、锯末、小麦杆这六种农业废弃物,通过发酵前后的比较,说明了J16菌株对木质素降解的最大减少量为7.5%。上述数据显示此菌可以应用于废弃秸秆的处理和造纸厂污水的处理,对环保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高效设施花卉生产关键技术集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设施花卉生产的技术与装备水平,实现优质高效生产,在产学研结合的基础上,需集成与之相适应的施肥、节水灌溉、低污染施药、设施环境调控等技术与装备;选育设施专用花卉品种、进行大规模的组织培养和工厂化育苗,形成苗期管理、安全生产技术等栽培技术规范;同时开发栽培、育苗基质、盆花基质及肥料;最终形成优质、高效节能的设施花卉创新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18.
以金针菇杂交19为材料,在发酵罐中采用通气式培养的方法,对金针菇菌种液体培养的适宜温度、pH值、溶氧量等环境因子分别进行了单因子试验,建立了生物量与温度、pH值之间的回归模型,明确了最适宜的温度为22.3℃,pH值为6.36,溶氧量的下限为正常值的10%。据此建立了金针菇菌种液体培养生物量随时间的增长模型。  相似文献   
19.
苏南地区几种种植方式的生态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田间试验与资料调查,研究了苏南地区九种典型种植方式,从产量、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能量、蛋白质产出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和综合评价。分析了苏南地区种植业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内在原因,提出优化种植制度以增强种植业自身经济活力问题,并推荐了两种效益较好、技术可行的实用种植方式。文章还探讨了以“征购当量”作为指标来衡量种植业对满足社会主义经济计划性要求问题。  相似文献   
20.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模式探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胡永光  李萍萍  袁俊杰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9):2606-2607,2669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是食用菌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是食用菌生产技术进步的结晶.国外少数国家实现了部分食用菌的工厂化和自动化生产,我国的食用菌产业仍处于农户栽培模式的初级阶段,工厂化规模生产亟待加强.详细介绍了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特点、国内外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现状、存在问题、解决措施及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