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20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8篇
  6篇
综合类   42篇
畜牧兽医   34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5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在呼伦贝尔沙地鄂温克旗锡泥河东苏木亚日盖嘎查草原风蚀坑,根据本地区沙障材料成本实际情况,结合风蚀坑面积大、坡度大、治理难度大的特点,采用草方格沙障的1m×1m网格设计,6月初雨季期间,沿着沙障边缘人工点播杨柴和沙打旺,播种量4kg/667m2,混播比例杨柴∶沙打旺为3∶1。采用草方格沙障与灌草混播综合治理技术治理风蚀坑能够取得明显固沙效果。造林2a后,植被盖度明显增加,土壤理化性质明显改善,土壤风蚀减少。  相似文献   
32.
雾霾,这个原先很少被提及的词汇,在仅仅两年间,变成家喻户晓、每天几乎都会听到的常用词。如今,雾霾,已经成为中国人生活中的一部分。金秋,本应是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的季节,然而2013年9月以来,东北、华北多地雾霾天气频繁出现,特别是10月28日至11月1日短短5天,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北京市气象台接连三次分别发布"空气重污染蓝色预警"和"霾黄色预警",即通常所说的"双预警"。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的观测研究显示,汽车尾气、燃煤成为此次北京雾霾中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33.
采取随机区组与设计,研究了大白菜施用生物有机肥,结果表明,每亩施用100公斤生物有机肥,亩产量达1758.33公斤,比灭活生物有机肥的产量增加7.93%。  相似文献   
34.
柞蚕脓病是一种由核型多角体病毒浸染而引起的暴发性传染病,是危害柞蚕生产3大病害之一。该病在吉林省发病较为普遍,一般年份由该病造成的减产在20%左右,重的年份减产50%以上。卵面消毒技术在全省推广后,发病率得到有效控制,促进了柞蚕  相似文献   
35.
<正> 在肥育羔羊实践中,为确定营养需要量,合理安排日粮,除需要了解羔羊基础体重,预期日增重外,还必须了解羔羊体成份的变化。 饲养管理上的差异,不仅影响着羔羊的增重速度,而且也影响到羔羊体成份的动态,本试验采用传统的屠宰试验方法,直接测定了35只不同饲养管理条件下的8—10月龄公羔体成份,并据此推导出几种主要体成份间的回归公式。利用这些公式可简化测定羔羊体成份的手续。 一、材料与方法: 在内蒙达茂旗白音塔拉牧场,选取35只8月龄体重相近的蒙古羊及细毛羊×蒙古羊低代杂种公羔,分为4组。其中第1组(5只)为试验开始时的屠宰组。于10月16日屠宰,屠宰前按当地的秋季放牧方式管理。第2组(5只)为短期肥育组,从  相似文献   
36.
多年以来,我所在科研示范基地上栽培的杂交辣椒,亩(1亩=1/15公顷,下同)产都在3500公斤以上,比传统主栽品种亩增值500多元.  相似文献   
37.
近年柞蚕微粒子病蔓延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蚕种生产场家片面追求利润,盲目扩大生产,检疫人员粗心大意,人为地助长了柞蚕微粒子病的蔓延。微粒子病防治要从柞蚕病虫害防治入手,做好饰腹寄蝇的化学防治和放养技术防治工作,消灭寄主,保护天敌;要认真做好微粒子病镜检工作,加强责任心和技术培训,规范操作技术及过程;严格蚕卵及蚕期消毒防病工作,贯彻放养操作细则,确保蚕种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38.
为明确南瓜叶片上卷、黄化的症状是否由病毒侵染引起,本研究采用小RNA深度测序对采集自陕西地区的南瓜叶片样品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侵染南瓜样品的病毒可能是中国南瓜曲叶病毒(squash leaf curl China virus, SLCCNV)。经PCR扩增并且克隆测序获得了病毒的DNA-A和DNA-B组分的全基因组序列。序列比对发现,所克隆的DNA-A组分与SLCCNV海南分离物(SLCCNV-Hn61)DNA-A的一致性最高,为99.1%;DNA-B组分与SLCCNV-Hn61和三亚分离物SLCCNV-SY的DNA-B组分一致性最高,为96.8%。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所克隆的DNA-A和DNA-B组分分别与SLCCNV-Hn61和SLCCNV-SY的亲缘关系最近。以上研究结果表明侵染陕西南瓜叶片的病毒是SLCCNV的分离物。这是首次报道SLCCNV在陕西地区的危害,研究结果为当地经济作物南瓜的病害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9.
激光快速成型技术是近代制造技术的一大飞跃,已开始应用于许多行业的产品开发和模具制造。近年来,随着我国节水灌溉事业的发展需求,开发适用我国国情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节水灌溉新产品迫在眉睫。传统的产品开发工艺过程复杂、周期长、成本高,严重地制约了产品的开发进程。快速成型技术在本行业的应用,使得节水灌溉新产品的快速开发成为现实,对加速我国节水灌溉事业的发展具有显著的意义。简述了滴灌灌水器的激光快速成型技术原理、制作过程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40.
为量化水源涵养林林分结构与其水文功能之间的关系,以宁夏六盘山香水河小流域内的4种典型结构林分(华北落叶松+灌木复层林、华北落叶松纯林、稀植乔木的天然灌丛林、天然灌丛林)为对象,在生长季内定位观测各林分的结构特征、冠层和枯落物截持及林下蒸散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林冠截留率的大小表现为天然灌丛林(25.92%)>华北落叶松纯林(23.38%)>华北落叶松+灌木复层林(22.81%)>稀植乔木的天然灌丛林(22.07%).2)林下枯落物层的持水性能表现为华北落叶松+灌木复层林(26.49 t/hm2)>华北落叶松纯林(23.06 t/hm2)>稀植乔木的天然灌丛林(16.89 t/hm2)>天然灌丛林(14.45 t/hm2).3)林下日均蒸散量以稀植乔木的天然灌丛林最大(1.09 mm/d),其次为华北落叶松+灌木复层林(0.96 mm/d),而华北落叶松纯林(0.88 mm/d)和天然灌丛林较小(0.69 mm/d).4)回归分析表明:冠层截留量随着林分叶面积指数的增加而增加,在不同降雨强度条件下(除暴雨外),二者的关系可以很好地用指数函数来表达(P<0.01);在排除林外气象因子变化对林内环境的干扰外,林下蒸散量随着林分叶面积指数的增加而呈对数函数的下降趋势(R2=0.639,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