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0篇
林业   2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7篇
  9篇
综合类   14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30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陇东主要农作物旱灾综合评估指数的多时间尺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考虑水分亏缺量,持续时间、作物水分敏感度等几个因素,建立陇东农业旱灾综合评估指数.应用小波分析方法,进一步分析该区冬小麦、玉米等主要作物生育期不同时段旱灾指数的多时间尺度特征,在此基础上对该区农业旱灾的演变趋势做了初步的探讨和评估.  相似文献   
72.
黄斑星天牛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前言黄斑星天牛(Anoplophora nobilis Ganglbauer)属鞘翅目(Coleoptera)天牛科(Cerambycidae),沟胫天牛亚科(Lamiinae)沟胫天牛族(Lamiini),星天牛属(Anoplo-phora)。原名为 Melanauste nobilis Ganglbauer,异名为 Melanauster tuteonotatus Pic。从1972年以来,我们对该虫的形态特征、地理分布和为害情况进行了调查,室内饲养和室外定位观察,研究了它的生活史、习性、发生和环境的关系,根据它的活动规律,采用多种方法进行防治试验,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3.
大棚长季节高密度吊蔓栽培丝瓜,丝瓜采收期长,产量高,效益好,每667m^2产值可达5万元左右,经济效益非常可观。近年来,该技术在张家港市锦丰南港蔬菜基地大面积推广应用,显著提高了效益,增加了专业户的经济收入,且其采收期在5~11月,填补了伏夏市场空缺,起到了堵淡补缺的重要作用。现将大棚长季节高密度吊蔓栽培丝瓜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4.
正豆瓣菜又名西洋菜,以其鲜嫩的茎叶供食用,清香可口,营养丰富,采收上市期正值冬春绿叶菜供应偏少的季节,市场销路较好。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于9月至翌年3月设施栽培供应市场,前茬种植番茄等旱生蔬菜,通过水旱轮作达到洗盐压盐、有效治理大棚设施连作障碍的目的,是一种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并重的高效设施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75.
影响奶牛胎衣不下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奶牛业中,胎衣不下是最常见的多发病。据我场1981~1983年有记录的资料,总共产犊1173头,母牛胎衣不下就达280头,占23.87%。胎衣不下常可引起子宫内膜炎,导致不孕或延长配种时间,致使奶牛繁殖率降低,在生产上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对于奶牛胎衣不下一般多认为是由于饲料饲养不当和子宫胎盘感染两种因素所致。为了进一步对影响奶牛胎衣不下因素和发病规律性的深入探讨,以控制和降低其发病率,笔者对  相似文献   
76.
甘肃河东小麦需水规律及其分布特征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1  
用联合国粮农组织最新推荐的彭曼-蒙蒂斯模式计算甘肃河东10个代表站点的冬,春小麦的需水量。并据此分析了该地区冬,春小麦的需水规模及分布特征;在甘肃河东雨养农业区,冬小麦全生育期平均需水量为352.2mm,春小麦为324.8mm,需水量均明显高于同期降水量;无论冬,春小麦,在其整个性生育时段中,最大需水量均在开花-乳熟时段,日平均需水量达5mm左右;日平均需水量的分呈由北向南递减的纬向变化。  相似文献   
77.
竹梗芹菜指水芹在秋季排种后,经湿润栽培于翌春直接生产花茎的技术,其产品因有节,呈竹节状,故名竹梗芹菜.沙洲竹梗芹菜是张家港市芹农对水芹的湿润栽培,是张家港市独有的一种栽培方式,为了提高沙洲竹梗芹菜的质量,生产出无公害产品,现将无公害栽培技术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78.
旱作小麦农田实际蒸散量计算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综合分析气候、作物生物学特性和土壤湿度三方面因素的基础上,利用多年的田间试验资料,建立了旱作小麦农田实际蒸散量的计算模式,并利用农田实际蒸散量的测量值,对模式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模式计算精度较高,相对误差基本在±10%之内,可以作为计算农田实际蒸散量的一种方法而使用。  相似文献   
79.
泾河流域近60年降水演变规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对泾河流域11个气象站(1960~2000年)的降水量资料,通过标准化、滤波等方法处理简化了研究对象。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降水时间序列进行分析,得到泾河流域降水演变的规律,春季有5a、8a的显著周期,夏秋有准7a的周期振荡,冬季有4a、6a的短周期,还有17a左右的长周期。同时,用流域内平凉站近60a(1942~2000年)的序列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演变规律基本一致。利用上述规律对2001~2003年流域内降水进行试验性拟合预测,结果与实况基本符合,并显示21世纪前10a泾河流域秋雨量有可能改变上世纪末持续偏少的态势,呈偏多趋势。  相似文献   
80.
半干旱区旱作春小麦耗水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对甘肃定西由大型称重式蒸渗计(Lysimeter)实时观测得到的1993-1997(1995年除外)4a春小麦生育期日蒸散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了早作春小麦的耗水规律及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春小麦生育期内,日耗水量变化的幅度比较大,高值一般出现在较大降水之后;耗水量的年际变化也很大,其最小值还不到最大值的一半;春小麦在整个生长过程中的耗水量远达不到需水量要求,平均相差达1.0mm/d;而耗水量多少及其耗水规律与需水规律是否一致,对春小麦产量的影响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