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科学   21篇
  4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9 毫秒
11.
一种新型内充种式精密排种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型孔深度可变的排种器和内充种式排种器的优点,设计了一种新型内充种式精密排种器;分析了影响排种器单利率的主要因素;阐述了关键参数的确定方法.采用固定凸轮活销机构,使型孔轮的型孔深度根据种子在充填分离、清种定量和排种过程中的要求而变化,使排种器对不同形状和尺寸的种子适应性较好.采用内充种,利用种子的重力和离心力囊种,空穴少,在型孔轮直径相同的情况下,可布置型孔数较多,排种频率较高,适应播种机的高速作业.利用旋转的刷毛式刷种轮清种,清种效果较好且对种子损伤小.该排种器单粒率较高,适用于大豆、花生和玉米等大粒种子的精密播种.  相似文献   
12.
针对小麦玉米轮作区,玉米收获后小麦种植时间紧张,播种效率低的问题,采用宽苗带播种模式,搅龙型覆土整平机构,设计一种宽苗带小麦免耕施肥播种机,一次进地可同时完成灭茬、施肥、播种、覆土整平、镇压等工作。对苗带灭茬装置的旋耕刀片排布安装进行设计,确定苗带旋耕灭茬的方式;通过EDEM软件对宽苗带分布器排种过程进行仿真,确定分种板的位置参数;对搅龙覆土整平装置进行力学与运动学分析,确定搅龙叶片的螺旋升角取33°。在玉米小麦两熟区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播种深度,种肥高度差和苗带宽度的合格率分别为93.1%,100%和94%,机具通过性良好,各项指标满足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甜菜联合收获机自动化程度低,收获过程操作复杂导致收获效率低的问题,基于甜菜联合收获机工作过程设计液压系统,介绍液压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经理论分析和计算,确定液压系统液压元件主要参数和选型.试验结果表明:3h工作系统温升62.3℃、3h操作系统温升55.6℃、工作系统前泵回路压力12.5 MPa、工作系统后泵回路...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国内覆膜穴播机械现状覆膜穴播技术存在的问题(如功能结构较单一,实现覆膜穴播联合机械化作业的装备较少);分析了发展覆膜穴播联合机械化作业的迫切性和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提出了必须探索新的农艺方案并研制新型的覆膜穴播联合作业机械的发展措施;指出覆膜穴播技术在我国特别是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套筒式穴播器的设计及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穴播器是覆膜穴播机械的关键工作部件,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播种的质量,但目前的穴播器存在着很多问题,如堵土、撕膜、排种不均匀等.为此,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套筒式穴播器,具有凸轮-滑块-顶杆-内套筒系统和扇区分种功能;同时,分析了该穴播器鸭嘴机构的强制开启原理,在结构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其基本的设计参数.针对穴播器的3个评价指标进行了实验,实验证明该穴播器投种精确可靠,鸭嘴不堵土,工作稳定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为了实现玉米精量播种,该文设计了一套侧正压排种器,分析了排种器的工作原理,并对排种过程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对影响排种器性能的基本因素进行了均匀设计试验,并且分别对排种性能3个指标建立了回归数学模型。试验结果表明,排种盘转速对播种合格指数和漏播指数影响最显著,充种型孔尺寸对重播指数影响最显著,风机压力对排种指标有影响但影响不显著,风机压力达到1.2 kPa,排种盘转速18 r/min,充种型孔宽度11 mm时,既能够满足播种要求。通过种子分级试验,分级后排种性能指标显著改善,合格指数达到了89.36%,漏播指数降至4.26%。本文所设计的侧正压排种器为气力式精量播种机提供了一种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设计了一种新型的覆膜穴播机,能够集土壤整平、覆膜、打穴播种、膜上覆土于一体,实现联合作业.其关键部件穴播器、仿形整平器、排种系统和覆土机构均具有创新性,并分析了其具体的结构设计方案.试验表明,该机作业性能良好,各项作业指标均符合标准要求,能够适用于小麦等小粒种子的播种作业,解决了传统轮式播种机的堵土问题.  相似文献   
18.
气动射种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迄今农作物机械化播种基本都是由入土装置先入土再将种子播入土壤的方式。由于入土装置与土壤直接作用,传统播种方式动力消耗较大,且不能适应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多种先进农艺技术要求。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气动射种研究,旨在开辟气动射种这一非接触式播种研究新领域,探索气动射种播种的机理和方法,总结出射种器设计参数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19.
针对黄淮海地区的大豆带状种植要求,提出一种新的种植模式,并设计一种交错苗带式大豆免耕精量播种机.对苗带清理整备装置的旋刀的排布进行设计,通过运动学分析,确定旋刀转速应大于等于379 r/min;设计一种窝眼交错分布的排种器,实现交错苗带播种;设计一种伸缩顶杆投种装置,提高投种效率;设计一种播种开沟器,起到开沟和导种的作...  相似文献   
20.
针对采用故障模式、影响分析和危害性分析(FMECA)方法存在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等问题,结合模糊综合评判法定量分析的优势,提出了模糊FMECA方法,并对该方法的分析过程进行了阐述。应用模糊FMECA方法对纵轴流小麦联合收获机脱粒系统进行了可靠性分析,得到了纵轴流脱粒系统各失效模式的危害度等级,为该系统的改进设计和维护保养提供了分析依据。FMECA模糊分析方法也为农业机械装备的可靠性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对提高农机产品性能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