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2篇
  3篇
综合类   1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邹艳丽  陈晓飞  王铁良  杨国范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2):10461-10462,10466
在沈阳地区潮棕壤土上采用红外温度计和自动环境监测系统对雪面、地面温度以及各种相关的气象因子等进行了长期观测,对其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确定了雪面和地面温度与不同气象因子的回归方程,其中多数相关性很好。这些方程可用于无雪面温度和地面温度实测资料的条件类似地区预测。  相似文献   
22.
以沈阳市浑北灌区基本资料为基础,利用GIS技术,采用相关传感器、多功能数据采集卡,利用相关软件建立了用水智能数据采集系统,并与GIS二次开发技术相结合,形成灌区用水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23.
为探讨细河流域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利用1991,2001和2011年3期遥感影像解译得到的土地利用数据.采用CA—Markov模型模拟2011年的土地利用情景,确定模型可靠。以2011年数据为基础,预测20a后的土地用情况。结果表明:2031年细河流域的土地利用格局基本不变,与2011年相比,林地、草地、水域和建设用地处于增加状态,而耕地与未利用地则相对减少。  相似文献   
24.
控制性交替灌溉对玉米根系层水分再分布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玉米为试验材料,在蒸渗仪测坑中,对控制性交替灌溉水分再分布规律和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跟均匀灌溉相比,交替灌水方式有助于减少土壤水分的深层渗漏和蒸发,水分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因灌水量小,降低了盐害。与均匀灌溉相比,交替灌溉在适宜的灌水量水平下,产量构成因素显示出优势性,产量增加显著,说明交替灌溉在沈阳地区是一种经济可行的灌溉方式。  相似文献   
25.
城市用水是城市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城市用水是整个城市水资源系统的一个重要环节,预测城市用水是实现城市水资源供需平衡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也是制定流域规划,城市供、排水规划以及国民经济计划的基础和依据。在此,主要研究了城市的生活用水预测和工业用水预测的计算方法。并以抚顺市为实例,分别用动态相关法和重复利用率提高法对抚顺市生活和工业用水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为2010年抚顺市生活用水量是16870万t,工业用水量是35405万t。通过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得出:为保证抚顺市水资源可持续发展,还要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在全面节水的基础上,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率。  相似文献   
26.
沈阳地区作物需水量的预测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水量平衡法实测和模型模拟对两种作物的需水状况进行了对比研究,并对预测作物需水量的模型在本地区的有效性进行检验;目前,沈阳地区作物需水量的研究尚少,本研究对沈阳地区作物需水情况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资料。结果表明,作物需水量的预测和实测值非常接近,相对误差和绝对误差很小,另外,对多气象因素和土壤蒸发的关系进行了拟合。得到拟用模型对沈阳地区大豆和玉米作物的需水量预测精度很高,在缺失土壤蒸发资料时,可用气象数据对其预测。  相似文献   
27.
稻田的水分调节对水稻需水量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田水分的不同调节方式对水稻的需水量和产量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试验表明,“浅、湿、干”灵活调节的优化灌溉模式与合理施肥的“促、控、养”结合可以减少腾发量而不降低产量,使灌溉水的生产率显著提高。优化灌溉模式能省水增产的原因是可以改善土壤通透性,增强根系活力,提高水稻的分蘖力和有效分蘖率,改善植株形态和产量结构。  相似文献   
28.
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动力分析中的谱分析、模态分析功能,对拱坝进行地震动应力分析。主要是基于振型分解反应谱理论对拱坝进行抗震计算。通过此方法对沙牌拱坝进行了实例分析,最终计算结果表明沙牌拱坝满足遭遇7度地震时的抗震强度要求。  相似文献   
29.
为了解某待建水电站地下厂房结构设计的合理性,通过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对厂房楼板、机墩、立柱、蜗壳混凝土、尾水管等重要部位设计成果进行模态及谐响应分析.结果表明:初步设计成果是合理的,并为该电站厂房的安全监测系统设计提出建议,为该电站厂房的施工图设计及日后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