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2篇
农学   16篇
基础科学   15篇
  17篇
综合类   128篇
农作物   14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40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已有的流域生态系统研究大多应用直接市场法、替代市场法和模拟市场法等方法从经济学角度、以货币价值量估算其服务价值。由于流域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其结构形成、特征功能、生态效应和服务价值等均受制于生态系统对太阳能的吸收,现有方法并不能实现各物质间太阳能的相互转化,也不能实现不同类别服务功能的相互比较,采用能值分析方法能更客观、合理、准确地评价流域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从分析流域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物质循环、结构形成、生态效应、服务功能和消费者干预等综合特征出发,分为淡水供给、物质生产、生态调节、生态支持和文化娱乐共5个一级类型和15个二级类型,应用能值分析技术构建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价体系及计算模型,并以东江流域为案例,客观定量评价其服务价值。结果表明,东江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能值货币中,淡水供给为243.72×108元/a,物质生产为42.99×108元/a,生态调节为315.25×108元/a,生态支持为247.35×108元/a,文化娱乐为4.46×108元/a,总能值价值853.77×108元。各类服务功能的能值货币大小排序为:生态调节﹥生态支持﹥淡水供给﹥物质生产﹥文化娱乐,生态服务功能主要表现为生态调节、生态支持和淡水供给,此3项服务功能价值占总价值的94.44%。  相似文献   
242.
以抗病性不同的两个苹果品种秦冠和礼泉短富为材料,研究在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SA对苹果叶片中PGIP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0.1和0.01 mmol/L的SA叶面喷施处理对苹果叶片PGIP基因表达在0~96 h、0~129 d均有影响。在SA诱导处理后0~96 h内,两种浓度的SA处理均可以促进秦冠叶片PGIP基因的表达,低浓度处理后,PGIP基因表达上调达到峰值的时间较长,峰值较高;高浓度的SA处理能提高礼泉短富叶片PGIP基因的表达水平,低浓度的SA处理抑制其表达。在SA诱导处理后0~129 d内,前期(13~27 d)秦冠叶片PGIP基因的表达维持在较高水平且低浓度SA处理促进效应大,后期(27~129 d)表达量下降,促进效应不明显;高浓度的SA处理促进礼泉短富叶片PGIP基因表达,处理后第40天达到峰值,而低浓度的SA处理抑制其表达。  相似文献   
243.
甘蔗是重要的糖料作物和能源作物,开展甘蔗种质资源的营养品质评价,可系统地了解甘蔗种质的营养价值,为甘蔗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及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科学依据。以100份甘蔗种质为材料,通过分析蔗汁中的蔗糖、还原糖、总游离氨基酸、多酚、矿物质、蛋白质等14个营养指标,利用SPSS软件进行营养品质性状的主成分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00份甘蔗种质营养成分存在差异,部分营养成分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蔗糖分与还原糖分、蛋白质、总游离氨基酸、果糖、葡萄糖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蛋白质与总游离氨基酸、总多酚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果糖、葡萄糖、蔗糖含量与磷(P)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矿物质元素之间,钙(Ca)含量与铁(Fe)含量、Fe含量与铜(Cu)含量之间呈正相关;影响甘蔗种质营养品质的主要因子为还原糖因子、蛋白质因子、蔗糖因子、Ca含量因子和钾(K)含量因子,上述公因子对甘蔗营养品质综合评价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69.62%。系统聚类分析表明,100份甘蔗种质的营养品质在欧式距离18.5处可分为5个类群,第Ⅰ类群包含77份种质,该类群蔗糖含量最高;第Ⅱ类群包含6份种质,Ca、Fe含量较高;第Ⅲ类群包含2份种质,该类...  相似文献   
244.
通过开展高效环保地膜和普通地膜种植番茄对比试验,探讨不同地膜对番茄土壤温度、水分含量、农艺性状、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效环保地膜0~10cm和10~20cm土壤平均温度与普通地膜差异不显著;0~20 cm层次土壤水分含量略高于普通地膜,番茄株高、最大叶纵径、横径、茎粗、单果重指标均优于普通地膜,杂草防除效果好,株防效达到94.28%。与普通地膜相比,高效环保地膜番茄产量增加4.73%,纯收益较普通地膜增加8.06%。  相似文献   
245.
乡村振兴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问题,少数民族传统村落也是研究的重点内容。张家界市土家族传统村落中村民居住环境得到较大提升,但并不能使其可持续发展。本研究对象为张家界市伞家湾村,通过对伞家湾村的整体规划设计,增强土家族元素、合理布局空间、制造旅游热点,形成一个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土家特色传统村落。为丰富张家界市的旅游资源,推动经济发展动力具有重要作用,也为城市近郊的少数民族传统村落重新充满活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46.
为了提高蓖麻杂交育种效率,研究杂交组合收获指数与性状之间的关系,观察和测量了133个蓖麻杂交组合的13个农艺性状,即收获指数、单株产量、生物量、百粒重、有效穗数、一级分枝数、株高、茎粗、主茎节数、主穗长、主穗位高、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采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研究133个杂交组合的农艺性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蓖麻杂交组合的收获指数差异较大,变幅为0.126~0.644,平均值为0.398;133个杂交组合中收获指数在0.5以上的组合仅占16.54%。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收获指数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主穗长呈极显著负相关。回归分析表明,单株产量、株高、主穗长、有效穗数4个性状对收获指数的影响较大。因此在育种过程中,选择主穗花序较长、植株相对较高、一级分枝数较多的个体,可提高育成材料的单株产量。  相似文献   
247.
分析碾茶加工中氨基酸及儿茶素组分含量的变化情况,探究主要呈味物质的变化规律,为碾茶加工优化提供理论依据。以黔茶1号茶树品种鲜叶为原料制成碾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碾茶加工中氨基酸及儿茶素组分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碾茶加工阶段分别检测出18种氨基酸组分,6种儿茶素组分。氨基酸组分在加工过程中呈波动趋势,总量逐步下降,杀青阶段变化最为显著;呈味氨基酸含量整体下降,鲜、甜、苦味氨基酸在杀青阶段降幅分别为51%、54%、61%,说明呈味氨基酸对工艺的温度敏感性存在差异;儿茶素组分含量在加工中整体呈下降趋势,其中表儿茶素含量下降最显著;呈苦涩味的儿茶素在摊青及杀青阶段显著下降,尤以杀青阶段降幅较大。以黔茶1号为原料加工碾茶,摊青可有效降低碾茶的苦涩味,杀青会大幅降低氨基酸含量及儿茶素含量,进一步降低苦涩而显鲜爽,干燥阶段是固定已形成的良好品质的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248.
【目的】研究减氮条件下配施微生物菌剂对烤烟产量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达到提高烟叶品质、改善土壤环境的目的。【方法】以云烟 87 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置 T1 当地常规施肥(CK)、T2 常规施肥+微生物菌剂、T3 常规施肥减氮 10%+ 微生物菌剂、T4 常规施肥减氮 20%+ 微生物菌剂 4 个处理,测定各处理不同时期烤烟农艺性状、烤后烟叶经济性状和成熟期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结果】(1)不同施肥处理和时期烤烟农艺性状均无显著差异,表明氮减量配施微生物菌剂下烤烟生长稳定。不同处理烤烟经济性状表现为 T2、T3 处理的产值与 T1 处理无显著差异;T4 处理的产值为 1 351.56 元 /667m2,显著低于 T2处理。与 T1 处理相比,其他各处理土壤理化性质各指标均没有显著差异。(2)微生物菌剂各处理增加了细菌和真菌总 OTUs 数量以及独有的 OTUs 数量,与 T1 处理相比,T2 处理细菌独有的 OTUs 数量增加 68.4%,T2、T3 处理真菌独有的 OTUs 数量分别增加 85.2% 和 78.2%,T2、T3 处理的真菌总 OTUs 数量分别增加 60.2%、54.9%;T2、T3 处理真菌的丰富度均显著高于 T1、T4 处理。(3)细菌门水平下 T4 处理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较其他处理显著提高,真菌门水平在不同处理下无显著差异。(4)T1 处理的有害微生物镰刀菌种(s_Fusarium_equiseti)的相对丰度高于其他处理,T4 处理 α- 变形菌纲(c_Alphaproteobacteria)、鞘氨醇单胞菌目(o_Sphingomonadales)、芽单胞菌属(g_Gemmatimonas)、拟杆菌纲(c_Bacteroidota)等有益微生物数量显著提高。【结论】相比常规施氮,减氮 10% 配施微生物菌剂在稳产的同时烤烟产值提高 12.5 %,并改善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