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5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4篇
林业   21篇
农学   24篇
基础科学   34篇
  15篇
综合类   162篇
农作物   32篇
水产渔业   26篇
畜牧兽医   95篇
园艺   2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针对衢县柑生产中果形偏小、品质欠佳和商品率低等问题, 经大面积推广疏株、疏大枝、疏果、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三疏一改)和果品贮藏保鲜技术后表明:实施以三疏 一改 为核心的低改技术, 基地平均产量超过45 thm-2 , 特级和一级果率由实施前的30 %提高到78 %, 增加160 %, 二级和三级果明显减小;年增收0.26 万~ 1.88 万元hm-2 , 投产比达1∶4 ~ 6 。推广万利得贮藏保鲜技术, 果品保鲜时间达3 ~ 4 个月, 好果率提高3.4 %,衢县柑有95 %果品实施贮藏保鲜, 减少了损耗。推广三疏一改 和保鲜技术, 经济效益十分显著。表5 参5  相似文献   
72.
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稻田土壤活性碳氮动态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水溶性有机碳氮是土壤中最活跃的碳氮组分,是衡量土壤碳氮周转与养分有效性的重要指标。探讨秸秆配施氮肥、氮肥用量及基追比例对稻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水溶性有机碳氮、易氧化有机碳和速效氮的影响,明确秸秆还田条件下水稻生长季不同氮肥用量与基追比的土壤活性碳氮变化特征,为稻麦轮作区秸秆还田的氮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2—2015年在湖北省荆门市田间试验中设置施氮量、秸秆配施氮肥和施氮时期3个大田试验。施氮量:不施氮(N0),推荐施氮(165 kg·hm -2,N165),习惯施氮(195 kg·hm -2,N195);秸秆配施氮肥:秸秆移除(CK),秸秆还田(移栽前将上季小麦秸秆全部还田,S),秸秆还田+习惯施氮量(SN),秸秆还田+推荐施氮量(SF),秸秆还田+推荐施氮量+腐解菌剂(SM);施氮时期:基施﹕拔节期﹕抽穗期氮肥施用比例为7﹕3﹕0(R1),5﹕3﹕2(R2),10﹕0﹕0(R3)。【结果】秸秆还田+习惯施氮量(SN)显著提高了水稻拔节期土壤微生物量碳(SMBC)含量,但是其成熟期水溶性有机碳含量(DOC)显著降低。秸秆还田+推荐施氮量(SF)显著提高了水稻拔节期土壤水溶性有机氮含量(DON)。腐解菌剂的施用显著降低了水稻成熟期DON含量,拔节期易氧化有机碳含量(ROC)也显著降低。秸秆还田下增加氮肥用量显著提高了水稻抽穗期和灌浆期土壤速效氮含量(AN);推荐施氮处理(165 kg N·hm -2)的DON和AN含量显著升高;农民习惯施氮处理(195 kg N·hm -2)降低了DON和AN含量;增加追施氮肥比例对土壤SMBC和DOC含量无明显影响,但提高了水稻拔节期SMBN和ROC含量。【结论】施氮量及其基追比是影响秸秆还田下稻田土壤活性碳氮含量的主要因素,合理配施氮肥能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速效氮及水溶性有机氮等活性碳氮组分含量,增加追肥比例也能提高水稻生育期内土壤活性碳氮含量。  相似文献   
73.
利用CRISPR/CAS9技术编辑水稻香味基因Badh2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香稻作为一类特殊的水稻群体,以其清香可口的品质特性备受消费者的欢迎。到目前为止,水稻中的香味主要受第8染色体上编码甜菜碱醛脱氢酶基因Badh2控制。【方法】通过CRISPR/CAS9技术对中花11的香味基因Badh2进行编辑。【结果】获得转基因T_0代植株并对其所衍生的T_1代20个单株进行了鉴定分析,获得了一个剔除了载体骨架且第1外显子上插入一个碱基T的突变体材料。该材料中Badh2 RNA水平显著下调;利用GC-MS技术测定野生型及突变体材料籽粒2-乙酰-1-吡咯啉含量,结果表明突变体材料中的香味物质显著增加;此外,我们还对野生型及T_2代香型植株水稻产量及稻米蒸煮食味品质进行了考查及测定分析,发现除分蘖数及结实率呈现出显著差异外(P0.05),其余各项指标在两组材料间都无显著差异。【结论】通过CRISPR/CAS9技术成功地对水稻香味基因进行了编辑,可为香稻育种提供丰富的理论指导,加快香稻的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74.
为改善东北黑土区粘重耕层的土壤物理特性,通过玉米秸秆还田基础上增施有机肥试验,拟明确增施有机肥对黑土物理特性和根系生长的提升效果。利用2015~2018年吉林省公主岭市和黑龙江省克山县黑土区的定位试验,测定了玉米抽雄期3种秸秆还田处理及其增施有机肥(旋耕秸秆还田+有机肥RSM、深翻秸秆还田+有机肥DSM、深松秸秆还田+有机肥SSM)处理的土壤物理指标;并采用微根管法原位测定了根系生长指标,计算出增施有机肥后各土壤物理特性与根系生长指标的变化量。结果表明,相比秸秆还田处理,增施有机肥降低了土壤容重、土壤紧实度,提升了土壤含水量,同时根长密度、根尖数密度和根平均直径均显著增加,其中根长密度和根尖数密度各土层平均增加了0.18 cm/cm~2和34.9×10~(-3)个/cm~2。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增施有机肥后对黑土物理特性和根系生长的改善效果不同,其中0~15 cm土层RSM处理改善效果最明显,15~45 cm土层SSM和DSM处理改善效果最明显。有机肥和秸秆还田方式互作对黑土物理特性和促进根系生长指标具有显著的正向互作效应。上述结果表明,深松秸秆还田和深翻秸秆还田基础上增施有机肥模式更有利于改善黑土物理特性和促进根系生长,是改善东北黑土区粘重耕层的技术选择。  相似文献   
75.
旨在了解上海地区猫杯状病毒(feline calicivirus, FCV)VP1基因与致病性,采用常规方法分离鉴定出13株FCV,经RT-PCR和测序获得分离株VP1的基因序列,与参考株VP1基因进行同源性和遗传演化分析,对2株分离株进行动物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13株上海地区分离株VP1基因核苷酸序列相互间相似性为74.3%~99.8%,与参考株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也较低,符合FCV易突变的特征;进化树分析表明,上海地区FCV流行株主要来自国内北方地区,少数毒株来自国外地区;通过对宿主临床症状、VP1进化树和VS-FCV特征性氨基酸位点进行分析,筛选出7株FCV强毒株;动物致病性试结果验表明,FCV-SH202101株和FCV-SH202113株可导致感染猫发病和死亡,潜伏期为1~2 d,接种后第3天即可检测到排毒,不同年龄段猫的病程不一致,可导致幼猫5 d后死亡,成年猫病程可持续11~18 d, 2株分离株在致病性方面均符合VS-FCV特征。本研究丰富了中国FCV的分子流行病学资料,为VS-FCV毒株的筛选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也为FCV疫苗的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6.
利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国内外近20 a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领域相关文献进行了收集与统计分析,从源头减量、过程控制以及末端资源化等角度对不同养殖类型的研究热点及发展方向进行预测,以推动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体系的完善。研究结果表明:在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领域,国内研究集中在生猪污染领域,而国外以肉(奶)牛污染防治研究为主,国内外文献对水产养殖污染的关注度均不足;在畜禽养殖污染控制方面,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是国内外共同关注的重点,其中国内对堆肥、厌氧发酵等方向的研究热度较高,研究关注点多与土壤污染相关,而国外研究的关注点更为全面,包括废弃物的资源化能源化利用、养殖污水处理以及温室气体等。未来我国可以进一步拓展对废弃物多元化处理的技术模式,关注清洁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同时进一步深入研究养殖业造成的水污染及大气污染的致污机理及控制技术,以期完善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体系,全面提高养殖业污染综合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77.
78.
用~(32)P研究了鄂沙28、鄂光棉、泗棉1号、河南79、7010、徐州142六个棉花品种的根系对磷的吸收结果是,苗期鄂光棉磷的吸收量占居首位,徐州142居第二位,泗棉1号、河南79、7010比较接近,鄂沙28最差。现蕾后鄂沙28磷的吸收量迅速增加。到花期徐州142居首位,鄂沙28已跃居第二位,鄂光棉则从首位退居到第三位。其它三个品种仍较接近。  相似文献   
79.
司圣法 《农村电工》2003,11(5):28-28
1GIS技术作为前沿技术迅速发展国家科委将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简称GIS)作为前沿技术列入九五重中之重的科技攻关项目。GIS使用了地图、可视化、数据库等技术处理地理数据的输入、输出、管理、查询、分析和辅助决策。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对电力供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提高供电质量和供电可靠性,严守国电公司八项承诺,除需大力进行城市电网建设和改造外,还必须大力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及优质服务水平。为实现企业上星级、创一流的目标,使用GIS新技术,全面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已成为当务之急。2…  相似文献   
80.
低温条件下棉籽发芽的硝酸还原酶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棉籽发芽过程中适温(20℃)和低温(13℃)条件,以及培养基里氮素(铵态氮和硝态氮)的不同含量和比例对子叶中硝酸还原酶动态的影响。证明,尤其在低温条件下追施氮肥对这种酶的活性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