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24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密度与肥料对优质水稻越光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设密度与肥料2因素3水平研究了密度与施氮量对优质水稻越光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和施氮量对优质水稻越光农艺性状和产量有显著影响,其中栽插密度为25cm×13cm、施氮量为150kg/hm^2时农艺性状表现最好,产量也最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2.
水稻是世界上重要粮食作物之一,水稻的生长发育、产量和稻米品质都很容易受到氮素的影响。本文以江苏省主栽常规粳稻品种武运粳23号和宁粳3号为研究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施氮水平(0、75、150、225、300 kg/hm2)对2个水稻品种的生长发育及加工品质的影响。结果发现:施氮肥处理增加了水稻植株的株高、茎蘖数、上3叶叶色值、干物质重、产量,提高了水稻的加工品质,但施用氮肥量越大,水稻的株高越高,而茎蘖数、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则会降低,同时,施氮量的增加提高了水稻的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但过高反而降低了精米率和整精米率,综合生长发育指标和稻米加工指标,施氮肥量在N3(150 kg/hm2)处理下表现较优;不同品种对氮素的响应不同,武运粳23号株高、茎蘖数、叶色值、有效穗数、穗粒数、理论产量、糙米率和精米率低于宁粳3号,而千粒质量、产量、整精米率高于宁粳3号。武运粳23号和宁粳3号的产量和加工品质分别在施纯氮150 kg/hm2和225 kg/hm2下表现较优。  相似文献   
33.
大棚草莓基质栽培技术规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详细介绍了无公害农产品大棚草莓基质栽培技术规程的栽培方式、基质选用、品种选择、基质育苗、定植、肥水管理、温湿度管理、植株花果管理、辅助授粉、病虫害防治和采收。该标准适用于江苏省草莓基质栽培,其他地区亦可参照执行。  相似文献   
34.
我校1999年从日本引进了大豆新品种"石川一号",并进行了适应性试验.  相似文献   
35.
薹肥是油菜群体质量栽培中的关键性肥料.为探索油菜薹肥的适宜施用时期,我们于2000年度进行了薹肥不同施用期试验.  相似文献   
36.
37.
草莓定植期处在气温较高的 9月中下旬 (大棚 )和1 0月上中旬 (露地 ) ,加之草莓植株矮小、叶片大、水分蒸发多 ,若管理不当 ,往往造成成活率低或缓苗期长。采用以下措施 ,可明显提高栽植成活率。1 浇透苗圃 ,带土坨 取苗前 1 d(天 )向苗圃适量浇水 ,然后根据圃地情况带三角坨或 8~ 1 0 cm见方的土坨起苗移栽。2 避开高温 ,阴天栽 晴天栽苗要在下午进行 ,但最好在阴天或下毛毛雨时栽植 ,此时气温低 ,湿度大 ,有利于幼苗成活。3 激素蘸根 ,多发根 栽前用 1 0 m g/L萘乙酸蘸根 ,新根发生量比不蘸根增加近 1倍 ,有利于幼苗移栽成活和生…  相似文献   
38.
随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和市场消费对高品质果的需求,我国草莓生产发展较快的省(市)已进入转型期:由露地栽培为主转入大棚栽培为主,由数量型增长向数量质量型转变.因此重视大棚草莓早熟优质大果栽培,可确保市场竞争力和提高草莓种植效益.近几年来,我们在草莓科研和生产中,探索总结出了江苏等长江中下游地区亩产2000kg,1月底前产量600~700kg、大果率60%以上、鲜果可溶性固形物8~14%、色香味俱佳的大棚草莓高品质果生产十条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39.
通过植物活性蛋白在大棚草莓上的应用试验,结果表明,植物活性蛋白对大棚草莓有促进细胞伸长和分裂、增加产量、改善果实发育的作用。同时改善了品质,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0.
不同药剂拌种防治灰飞虱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不同药剂拌种防治灰飞虱试验,结果表明,1 kg水稻种子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5 g或5%锐劲特悬浮剂8 ml拌种防治秧田灰飞虱,不仅有较好的速效性,而且持效期长、杀虫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