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25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13篇
  5篇
综合类   104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30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建设多类型校内外生产实习基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实践环节。从校内外生产实习实践平台的构建及两者的有机统一等方面,探讨了水产养殖专业生产实习基地的建设。  相似文献   
72.
通过对紫色土区小流域旱地、居民点氮迁移过程的野外监测,研究紫色土区旱地、居民点氮流失特征.结果表明,地表径流是居民点氮迁移的主要途径,而旱地氮素主要通过壤中流迁移.次降雨事件中居民点氮迁移浓度、负荷变化显著,总氮(TN)、颗粒态氮(PN)、铵氮(AN)迁移呈现显著的“初始冲刷效应”,初期25.0%的径流量携带了37.0%的TN负荷、60.0%的PN负荷和36.0%的AN负荷,而旱地径流中氮浓度、负荷变化较小.居民点氮流失与降雨量密切相关,旱地氮流失则集中在施肥后初期降水事件.旱地、居民点是紫色土区小流域氮流失的主要“源”,其中旱地、居民点径流中TN年内浓度分别为16.43,14.68 mg/L,TN年内流失负荷分别为41.18,222.05 kg/hm2.  相似文献   
73.
为了研究阿坝州藏鸡体重、体尺和屠宰性能之间的内在相关性,选取了180只32周龄的阿坝藏鸡对体重、体尺和屠宰性状等12个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阿坝藏公鸡的体重、体尺和屠宰性能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母鸡(P0.01)。公鸡的胸宽和胸深变异系数分别为19.51%和18.53%,母鸡的胸宽和胸深变异系数分别为21.59%和19.74%,表明阿坝藏鸡体尺仍具有较大选育潜力。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公鸡和母鸡体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胸肌重和腿肌重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r0.75,P0.01)。由主成分分析结果可知,藏公鸡选择出了三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78.817%,其中体重、体斜长、龙骨长、胸深和胫长对主成分贡献率较大;藏母鸡也选出了三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75.268%,其中体重、体斜长、龙骨长、胫长和胫围对主成分贡献率较大,提示今后对藏鸡体型性状的选育至少应包括以上指标。  相似文献   
74.
由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持久传播的水稻条纹病毒(RSV)引起的水稻条纹叶枯病在我国长江中下游粳稻种植区造成严重的损失。2011年,在湖北省孝感市一种植粳稻品种嘉优2号的田块中发现约10%的植株呈现典型的水稻条纹叶枯病症状,分子检测证实发病植株病原物为RSV,PCR产物TA克隆并测序进一步证实了发病植株病原物为RSV。灰飞虱能在湖北省越冬,并能传播水稻条纹叶枯病,因此,RSV对该区的粳稻种植存在潜在的威胁,应及早采取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75.
湖北省水稻二化螟和三化螟的抗药性监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选择常规农药品种三唑磷、阿维菌素,对湖北省4个稻区的二化螟和三化螟虫于2005年至2007年连续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监测地区水稻二化螟和三化螟对三唑磷及阿维菌素均产生了明显的抗药性,但抗药性水平和发展速度各地区之间有差异.这可能与各地栽培制度、用药水平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6.
水稻稻曲病(Rice false smut,RFS)发生情况日趋严重,已经上升为水稻主要病害之一。目前对稻曲病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的进展,但对其病菌侵染方式和侵染机理的了解还有局限性。通过激光共聚焦和透射电镜等方法已经基本明确了稻曲病菌在颖花内的侵染过程,然而稻曲病是否具有系统侵染、种子带菌以及幼苗根部侵染对病害发生的影响程度仍有待明确。对稻曲病菌研究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同时也对稻曲病主要的防控手段和病原监测方法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77.
为明确湖北省水稻二化螟种群的发生动态,指导开展合理化防治,该研究于2015年在咸宁市崇阳县、孝感市孝南区、随州市曾都区设置诱虫灯,监测水稻二化螟的灯下虫情.监测结果表明,三地二化螟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孝感市孝南区、随州市曾都二化螟的发生呈现明显的"主峰+次峰"现象,而咸宁市崇阳县二化螟发生基数明显较轻,全年具有3个发生高峰,没有明显的"主峰".  相似文献   
78.
对麦积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天水市麦积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的调查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发展壮大麦积区村级集体经济的建议:进一步加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强人才培养;盘活"三资"(资金、资产、资源)经营;规范财务管理,确保村级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相似文献   
79.
通过测定江孜沙棘种子千粒重、种子活力,采用不同光照条件(全光照、暗培养)、不同基质(纸质、沙质),设置0~5、5~10、10~15、15~20、20~25、25~30℃6个温度梯度(取温度梯度中值)进行发芽试验,以探索江孜沙棘种子萌发特性。结果表明:江孜沙棘种子千粒重为7.359g,TTC法测得种子活力为91%;不同光照条件和不同基质对江孜沙棘种子最终发芽率均无显著影响,但暗培养、沙质基质条件更有利于种子萌发;温度对江孜沙棘种子萌发有显著影响,种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0~25℃。在江孜沙棘育苗生产中,适当遮荫、保持土壤通透、提高温度等措施更能有效促进种子萌发。  相似文献   
80.
为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苗木生长,以拉萨河谷地区5种主要乡土造林树种(藏川杨、银白杨、细叶红柳、左旋柳和江孜沙棘)为研究对象,选取2—3年生的苗木进行晾根处理(晾晒时间为0h、2h、4h、6h及8h),晾晒后移栽,测定分析移栽成活苗木叶片脯氨酸(Pro)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5个树种苗木叶片的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均随晾晒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但变化幅度和进程不同。其中,藏川杨晾晒4h的增幅达最大,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分别增加85.18%和43.10%;银白杨、细叶红柳和左旋柳晾晒6h后增幅均达最大,分别增加53.74%和67.57%,68.5%和297.04%,205.18%和43.62%;江孜沙棘晾晒8h后增幅达最大,分别增加70.93%和39.38%。5种树种裸根晾晒的极限时间分别为藏川杨4h,银白杨、细叶红柳和左旋柳6h,江孜沙棘8h,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各树种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