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6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6篇
林业   73篇
农学   42篇
基础科学   36篇
  39篇
综合类   288篇
农作物   24篇
水产渔业   45篇
畜牧兽医   80篇
园艺   45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在新时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流域健康管理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关于其治理思路和技术途径等已有众多研究和实践,但是对于研究成果的系统性梳理与分析较为欠缺.本文基于文献调研,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生态清洁小流域研究的发展历程、研究群体、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1)近20年来与生态清洁小流域相关的科技论文数量整体呈增长趋势,发文数量在各期刊中的分布符合布拉德福文献离散定律,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治理模式、治理分区、技术措施等方面.(2)从事生态清洁小流域研究的机构有384个,主要是水土保持相关的水行政管理部门,发文量靠前的作者多为从事水土保持管理、规划和设计的人员,尚未形成稳定且产学研融合的合著群体.(3)未来生态清洁小流域研究应建立更加完善的评价体系,不断将新技术、新方法及新理念运用到建设实践中,构建水土流失与面源污染耦合控制技术体系,结合时代背景将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建设方针与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等国家发展战略相结合,优化措施配置,完善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92.
雌核发育草鱼群体及两个普通草鱼群体的微卫星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养殖群体(YZ)为母本,以紫外线灭活的鲤鱼精子激活草鱼卵子,冷休克抑制第二极体排出的方法诱导获得异精雌核发育草鱼群体(CH)。利用12对微卫星引物对YZ群体、YS (扬州广陵长江系家鱼原种场引进草鱼群体)群体、CH群体进行PCR扩增并分析,共检测出194个等位基因,其中75.8个有效等位基因。YZ群体、YS群体、CH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依次为13.0、12.6、4.7;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依次是7.7、6.6、2.3;平均期望杂合度依次为0.87、0.82、0.56;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依次为0.84、0.79、0.49。从每个个体在微卫星位点的纯合率看,YZ群体中个体的纯合度在0.00~0.33, YS群体r中个体的纯合度在0.00~0.42, CH群体中个体的纯合度在0.42~0.92。这表明与YZ群体和YS群体相比,CH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显著下降,并且在每个位点的纯合率CH群体均高于普通草鱼群体,表明人工诱导减数雌核发育可加速草鱼大多数基因位点的纯合,是快速建立高纯品系的有效手段。同时,本研究筛选并利用微卫星位点组合建立了雌核发育草鱼子代不同家系及其母本亲缘关系的简易、高效鉴别技术,旨在为雌核发育草鱼标记辅助育种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3.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和保护已经步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政府是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行使主体中最为重要和特殊的一个主体,文章分析了新公共管理理论内涵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南路边茶制作技艺保护的意义,指出了当前南路边茶制作技艺保护的成就与困境,从政府运作机制、市场运作机制和社会运作机制这三方面提出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94.
以泰山螭霖鱼(Varicorhinus macrolepis)30个个体为材料,对其线粒体16SrRNA基因片段进行了PCR扩增和序列对比,检测了泰山螭霖鱼的遗传多样性;结合从GenBank中下载的同源性较高的鲤科7属部分鱼类的同源序列,利用MGEA软件计算遗传距离,采用聚类分析方法,构建了NJ和UPGMA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30个体泰山螭霖鱼线粒体16SrRNA基因片段长度为468bp,无碱基的插入和缺失,共检测到1个多态位点,存在2种单倍型,其单倍型多样性(Hd)为0.067,核苷酸多样性(Pi)为0.00015,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0.067。遗传距离和NJ、UPGMA系统进化树表明,泰山螭霖鱼与多鳞白甲鱼的16SrRNA序列一致,泰山螭霖鱼所在的突吻鱼属与光唇鱼属的亲缘关系最近,与扁吻鱼属遗传距离最远。  相似文献   
95.
根据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密码子使用偏爱性,对米黑根毛霉脂肪酶(RML)成熟肽基因进行全面密码子优化,以提高RML基因在酵母细胞中表达的水平,并对重组脂肪酶的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运用重叠延伸PCR合成优化后的RML成熟肽基因,并进一步构建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 PIC9K-RML,通过电击法转化毕赤酵母GS115菌株,经G418抗性和PCR筛选获得高拷贝转化重组子。重组酵母菌用0.5%甲醇诱导异源基因表达,在28℃摇瓶培养168 h后酶活力达到122 U/m L,较未优化的原始菌株的表达酶活提高了10倍。重组脂肪酶最适温度为45℃,最适p H值为7,甲醇体积分数为40%以下时重组RML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6.
试验旨在研究自然霉变玉米和玉米蛋白粉(M)对仔猪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及血清酶水平的影响.选用28日龄平均体重(9.59±0.79)kg的健康三元杂交(杜×长×大)仔猪15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仔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50% M组和100% M组分别用自然霉变玉米和玉米蛋白粉替代基础日粮中50%和100%优质的玉米及玉米蛋白粉.预试期7 d,正试期15 d.结果表明:①随着自然霉变玉米和玉米蛋白粉替代比例的增加,仔猪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呈线性或二次曲线降低(P <0.05),其中,50% M、100% M组仔猪ADG显著降低,100% M组ADFI显著降低(P <0.05).②随着自然霉变玉米和玉米蛋白粉替代比例的增加,仔猪日粮总能(GE)、有机物(OM)、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和粗脂肪(EE)的表观消化率呈线性或二次曲线降低(P <0.05).③随着自然霉变玉米和玉米蛋白粉替代比例的增加,血清中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水平呈线性或二次曲线降低(P <0.05),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呈线性或二次曲线升高(P <0.05),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呈先降后升的二次曲线变化(P <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饲喂自然霉变玉米和玉米蛋白粉可降低仔猪生长性能,降低日粮总能、有机物、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影响机体血清酶的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97.
探讨导孔直径对木结构用规格材(云杉、落叶松、花旗松、马尾松)握螺钉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导孔直径对木结构用规格材的握螺钉力影响较大,随着导孔直径的增大,握螺钉力会缓慢降低,当导孔直径在2~3 mm时,握螺钉力相对稳定;随着导孔直径进一步增大,握螺钉力会急剧下降。4种规格材的纵面握钉力从大到小的顺序是马尾松、花旗松、云杉、落叶松。  相似文献   
98.
从优势农产品、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的概念、标准和要求出发,在调查相关数据的基础上,选用区位商分析法,分析了湖北省主要优势农产品粮食、油菜和蔬菜产业带的规划,探讨了湖北省优势农产品及其产业带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展望。  相似文献   
99.
禽流感(AI)是正粘病毒科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传染病,是目前制约养禽业发展的主要传染病之一。近年来,我国对禽流感实施高密度的免疫接种,通过疫苗免疫可使鸡群得到有效的保护,但是在疫苗的具体使用过程中存在免疫后抗体效价不整齐、持续期短等问题,不能保证禽类养殖期间有效抵御禽流感病毒的侵袭,乌鲁木齐市作为首府城市,为了保障主要养殖的禽类——麻花鸡的养殖安全,对麻花鸡使用5种不同的禽流感疫苗进行不同免疫次数的抗体水平测定对比试验,初步掌握了免疫次数与免疫抗体的消长规律,为制定麻花鸡禽流感免疫合理的免疫程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意义]为了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高校图书馆挖掘已有资源潜力,服务乡村振兴的知识信息转移,以期提高农民的文化与信息素质、提高农业生产力、丰富农民精神与物质生活,值得探讨。[方法/过程]本文分析了影响农民吸收知识信息的主要原因,高校图书馆服务乡村振兴知识信息转移的变化特点,目前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主要路径模式及不足。为更有效做好对大多数农民的知识信息转移服务,笔者选取高校图书馆、农村图书馆、涉农企业、农民作为从高校图书馆发出到农民接收的知识信息转移的过程主体,探讨构建了两条知识信息转移的新路径模型和构建了4种知识信息转移的过程模式。[结果/结论]提出了创新高校图书馆体制机制,建设“三农”精准知识资源库与传播系统,提升乡村人员获取知识信息能力,拓宽知识信息转移渠道,缩小知识信息转移情境差距等对策,以实现高效将知识与信息转移给农民,为中国实施乡村振兴作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