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1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41篇
林业   36篇
农学   52篇
基础科学   49篇
  61篇
综合类   341篇
农作物   124篇
水产渔业   14篇
畜牧兽医   134篇
园艺   42篇
植物保护   2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以中早39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小区试验,研究5种抗寒剂(脱落酸、碧护、复硝酚钠、烯效唑、多效唑)浸种与叶面喷施对早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对照(清水浸种),脱落酸浸种与叶面喷施、多效唑浸种与叶面喷施、烯效唑浸种与叶面喷施、碧护浸种、复硝酚钠叶面喷施处理的苗高、叶鞘长分别降低了7.05%~23.94%、1.92%~32.48%,绿叶数、总根数、白根数分别增加了1.02%~56.35%、4.59%~18.77%、12.41%~43.65%;脱落酸浸种、烯效唑叶面喷施处理提高了水稻的实粒数与千粒质量;脱落酸叶面喷施、碧护叶面喷施处理增加了有效穗数与千粒质量;各处理的产量较对照的差异均不显著,其中以脱落酸浸种处理的产量最高,较对照的提高27.88%;烯效唑浸种处理的次之;脱落酸叶面喷施处理、碧护浸种与叶面喷施处理的产量较对照的提高了4.82%~11.11%,可在保障水稻丰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72.
郭俊红  杨阳  李民 《中国种业》2021,(3):104-105
宛粳68D系南阳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高产稳产、优质、多抗、适应性强的水稻新品种,2020年9月通过河南省审定。对该品种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和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73.
介绍了农业大数据的概念和发展现状,阐述了农业大数据理论在农业中的主要应用,分析了农业大数据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预测了农业大数据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4.
正河北省核桃产业自本世纪初以来发展迅猛,目前全省核桃面积已达27万多hm~2,年产量18万t。核桃树管理相对简便,投入成本低,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不但山区发展多,一些平原地区也有发展。但由于传统观念等原因,核桃种植者多认为核桃不用精细管理也能结果,重栽植、轻管理的现象普遍存在,许多核桃放  相似文献   
75.
<正>"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曾经统治者兴师动众、劳民伤财才能享用到的荔枝,如今已是店铺超市里的"老面孔"。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生鲜食品(肉类、水产品、禽蛋、牛奶、蔬菜、水果)规模超过13亿吨,达到13.28亿吨,人们足不出市便可以购买到全国甚至全球的生鲜食品。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生鲜食品的产量和流通量逐年增加,全社会对生鲜食品的安全和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生鲜食品本身的特性,极易出现损害和腐蚀,且造成损失较为严重。因此,为保证生鲜食品的物流环节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76.
梁玉芹  杨阳  刘云  宋炳彦 《蔬菜》2019,(1):66-68
为了制定出1套可操作性强的日光温室智能化育苗关键控制技术体系,经实践并结合智能化育苗数据检测控制及管理系统,总结和完善了茄果类蔬菜幼苗不同阶段对温度、基质湿度及光照等的具体要求,最终形成了1套可操作性强的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77.
78.
79.
试验旨在研究3种转染方法对猪肾上皮细胞(PK15)的转染效率,为以PK15细胞为模型研究外源基因的功能提供参考。本研究以PK15细胞为研究对象,用脂质体、电穿孔、慢病毒3种转染方法转染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EGFPNR2F2基因的表达情况,采用CCK-8检测细胞存活率,进而比较3种方法的转染效果。结果显示,转染PK15细胞后,电穿孔和慢病毒方法转染效率极显著高于脂质体(P<0.01),但电穿孔方法和慢病毒方法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EGFPNR2F2基因的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慢病毒方法效果最好,脂质体方法较差,与细胞转染效率基本一致;CCK-8结果显示,电穿孔转染后细胞存活率最低,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脂质体方法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慢病毒方法与对照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考虑转染效率及细胞活性,本研究认为慢病毒转染方法最适合转染PK15细胞,为今后高效转染PK15细胞提供了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80.
小麦株高QTL Qph.nau-5B的效应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株高直接影响小麦的产量潜力,也是植株抗倒伏性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虽有大量株高相关QTL被鉴定到,但大多QTL的遗传效应仍不清楚。本研究前期利用小麦品种群体,通过关联分析鉴定到一个小麦株高主效QTL Qph.nau-5B。为了评价该QTL的效应,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分别构建了以南大2419、吉春1016和郑麦9023为供体亲本,中优9507为背景的3种等位变异的近等基因系,背景回复率均高于93%。在7个独立的试验环境中,所有近等基因系的株高较轮回亲本均显著降低,平均降幅为11.1 cm(10.3%)。Qph.nau-5B不同等位变异效应强弱不同,其中来源于吉春1016和郑麦9023的等位变异平均降秆效应相似(12.4 cm),显著大于南大2419的等位变异(8.6 cm),但各等位变异相对降秆效应大小受环境影响。此外,Qph.nau-5B对单株穗数、穗长、千粒重等农艺性状无明显负效应。本研究结果表明Qph.nau-5B具有重要的育种价值,可为小麦的株型分子设计育种提供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