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4篇
林业   59篇
农学   29篇
基础科学   11篇
  10篇
综合类   158篇
农作物   78篇
水产渔业   27篇
畜牧兽医   136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21.
为了解饥饿胁迫对鳙肌肉质构特性、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及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设置正常投喂组和饥饿组,对处于越冬前期的鳙(Aristichthys nobilis)开展78 d饥饿试验。结果表明,与正常投喂组相比,饥饿组鳙肌肉的硬度、黏性、咀嚼性、恢复性及水分含量显著提高,肌肉粗蛋白、粗脂肪及氨基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2组间鳙肌肉弹性、灰分、蛋氨酸含量以及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鲜味氨基酸总量占氨基酸总量的百分比差异不显著(P>0.05)。此外,2组间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显著,正常投喂组鳙肠道内容物菌群的Alpha多样性显著高于饥饿组(P<0.05);在门水平上,正常投喂组优势菌群为变形菌门、放线菌门、蓝细菌门和拟杆菌门,饥饿组优势菌群为梭杆菌门、厚壁菌门、蓝细菌门、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正常投喂组鱼变形菌门、放线菌门的比例显著高于饥饿组,梭杆菌门、厚壁菌门显著低于饥饿组(P<0.05);饥饿组肠道鲸杆菌属、迪尔玛菌属、蓝细菌属的丰度显著增加(P<0.05)。指出,越冬前长期饥饿,会导致肌肉营养成分含量较少,肠道菌群多样性降低,菌群结构发...  相似文献   
522.
以伏山林场柏木母树林为材料,以荆门市、十堰市郧西县、十堰市郧阳区当地普通林分种子及育成的苗木为对照,测定其种子及1 a生苗木特性,并在鄂西北进行区域试验,调查造林15 a后试验林保存率、树高、胸径等指标,并计算材积及现实增益。结果表明:伏山林场柏木母树林种子千粒重为3.31 g,发芽率为66.00%;1 a生苗木平均苗高为32.10 cm,平均地径为0.41 cm。在三个试验点造林15 a后,伏山林场柏木母树林子代保存率在98%以上,其树高、胸径、材积等均高于对照,树高的现实增益分别为8.97%、9.23%、9.94%;胸径的现实增益分别为11.06%、12.06%、13.78%;材积的现实增益分别为30.00%、31.70%、38.10%,表现出良好的速生性及适应性。  相似文献   
523.
【目的】研究环境温热对家禽采食的影响,补充蛋鸡饲养过程中的参数缺失,为蛋鸡的正确饲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11周龄的伊莎褐蛋鸡360只,分为5个处理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正式试验前将试验蛋鸡分别转入5间智能环控鸡舍预饲1周。采用标准笼养,每笼3只鸡。鸡舍内相对湿度保持在60%,育成期每天光照8 h(9:00—17:00光照)。分为对照组和4个处理组,对照组保持基础温度22℃不变;4个处理组采用每日间歇温度处理,即每天10:00—18:00期间分别进行24℃、26℃、28℃、30℃的温度处理,其余时间恢复到基础温度22℃(升温与降温时间均在1 h以内)。试验期8周。试验蛋鸡自由采食和饮水,每周统计采食量,每两周采集一次样品,每组随机挑选12只鸡,称重后断颈处死,称量腺胃重量,以及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重量与长度。采集下丘脑、腺胃和十二指肠样品于液氮中速冻,-80℃保存。试验结束前连续3 d分别在热处理期和非热处理期统计采食量。【结果】在试验的前4周,与对照组T22相比,T30组的采食量显著降低(P<0.05);在试验后4周时,T24组的采食量显著高于T28组和T3...  相似文献   
524.
南疆盐碱地植棉长期采用大水漫灌压碱排盐适墒播种的种植模式,耗水量大、生产成本高。为节约用水,创造性地将在新疆北疆普遍应用的棉花“干播湿出”技术进行了改进,特别是将滴1次出苗水改为微量多次滴水,形成了南疆盐碱地棉田微量多次滴水控盐增温成苗增产技术,不仅能提高盐碱地的出苗和保苗率,还能大量节约用水。从备播、播种、出苗保苗等方面总结介绍了这一新技术,为南疆盐碱地棉田节水播种保苗提供新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25.
以双膜覆盖栽培技术为研究基础,通过探索不同揭膜方式对棉花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提出一种新型的地膜覆盖及揭膜方式,以期有效解决残膜污染问题。田间自然条件下,设置5个处理,即膜侧播种+双膜覆盖+苗后头水前揭膜(T1)、膜侧播种+双膜覆盖+苗后揭上膜(T2)、裸播(T3)、膜下播种+单膜覆盖+苗后揭膜(T4)、膜下播种+双膜覆盖+苗后揭上膜(CK),测定棉花农艺性状、生育期、成铃、产量及品质指标,进而分析处理间差异。结果表明:T1处理对棉花株高影响不显著,T2和T4处理对株高影响较小,而T3处理则导致株高显著降低,对棉花生长具有抑制作用;T1、T4和CK处理可以显著降低杂草数量,T2和T3处理对杂草数量的控制力度相对较弱;揭膜方式的变化对棉株生育期天数及产量形成的空间分布具有一定影响;T3处理会显著降低棉...  相似文献   
526.
我国养猪历史悠久,传统的养猪模式大都将粮食副产物或地源性饲料原料采用液态饲喂的方式进行利用。然而,传统的液态饲喂方式没有充分考虑营养成分的均衡性,具有营养结构不合理、营养水平低、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及饲料浪费大等问题。因而,在集约化养猪发展进程中被慢慢淘汰。然而,猪是杂食动物,具有消化道发达、饲料转化效率高且喜欢湿拌食物的采食特性。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传统的液态饲喂模式可以缓解人畜争粮、饲料原料涨价等问题,且符合其生物学特性。因此,我们不得不思考液态饲喂这一古老的饲喂技术将如何面向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